2022年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模拟试题(2022-02-02)

发布时间:2022-02-02


2022年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有关地图定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小比例尺地图上,图上经线方向是地图定向的基础

B.我国1:2.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南图廓一般附有偏角图

C.偏角图不仅表示三北方向的位置关系,其张角也是按角度的真值绘出的

D.偏角图反映三北方向的位置关系,偏角值通过注记标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一般情况下,小比例尺地图尽可能采用“北方定向”,但有时制图区域情况特殊,也可考虑采用“斜方位定向”。我国1:2.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南图廓一般附有三北方向偏角图,偏角图图形只表示三北方向的位置关系,其张角不是按角度的真值绘出的,但通过注记表明其真实角度,并标注密位数。选项A、B、C错误。故选D。

2、大地测量常用的时间系统中,( )是把原子时的秒长和世界时的时刻结合起来的一种时间。【单选题】

A.世界时(UT)

B.原子时(AT)

C.协调时(UTC)

D.GPS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常用的时间系统中协调时(UTC)的概念。UTC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时间,而是时间服务工作钟把原子时的秒长和世界时的时刻结合起来的一种时间。

3、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分为四类,其中“一类设计”主要是( )的设计。【单选题】

A.基准

B.控制网的网形

C.观测值的权

D.控制网加密或改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一类设计是在控制网成果要求精度和观测手段可能达到的精度已定的情况下,选择最佳的点位布设和最合理的观测值数量,也称“网形设计”。

4、下列控制点,不可直接利用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是()。【单选题】

A.三级城市平面控制点

B.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

C.国家E级GPS点

D.国家四等三角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国家二、三、四等三角点和国家B、C、D、E级GPS点,以及三、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和一、二级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5、GPS静态测量地籍平面控制网一级点时,其平均间距为( )左右。【单选题】

A.500M

B.1000M

C.1500M

D.2000M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规定,GPS静态测量地籍平面控制网一级点时,其平均间距为1000m左右。故选B。

6、测量草图的图纸规格用纸可用787mm*1092mm的( )规格的图纸。【多选题】

A.1/8

B.1/16

C.1/4

D.1/32

E.1/2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根据现行《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规定,C、E不符合题意。故选ABD。

7、界线测绘成果应归档管理的内容包括( )界线标志记录及其他与勘界记录有关的材料等。【多选题】

A.勘界协议书

B.土地等级、类型划分资料

C.备案材料

D.批准文件

E.工作图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界线测绘成果应归档项目包括:勘定行政区域界线以及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形成的协议书、工作图、界线标志记录、备案材料、批准文件以及其他与勘界记录有关的材料,B选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是界线测绘成果应归档项目。故选ACDE。

8、下列大地测量方法中,需要起算点才能够得到待测点所在大地测量系统中数据的方法是( )。【单选题】

A.惯性测量

B.天文测量

C.GNSS测量

D.重力测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惯性测量的观测量是载体位移加速度,对时间T进行两次积分,解算出坐标变化量,同相应起算点的坐标累加,得到待定点的坐标。天文测量各点均独立测量;GNSS测量单点定位可直接得到点位坐标;绝对重力测量是直接测量各待测点的绝对重力值。故选A。

9、关于高程控制测量的施测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

A.通常情况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

B.图根等级可以采用GPS拟合高程测量

C.二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GPS拟合高程测量

D.四等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E.因为工程控制网要求精度高,所有的工程高程控制网应使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工程测量中有关高程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通常情况下,高程控制网应使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四等及以下等级(包括图根等级)可采用GPS拟合高程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包括图根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C、E选项,描述不正确。故选ABD。

10、我国1:1000000地图投影具有( )性质。【多选题】

A.纬线为圆弧

B.经线为曲线

C.等角圆锥投影

D.纬线为直线

E.经线为直线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我国自1978年以后采用等角圆锥投影作为百万分一地形图的数学基础,投影中经线是辐射直线,纬线投影为圆弧线,东西方向可以完全拼接,沿纬线方向拼接时会产生裂隙。需注意的是,我国百万分一地图的双标准纬线与国际百万分一地图略有不同。故选ACE。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注册测绘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根据《测绘法》规定,海洋基础测绘工作由( )具体负责。
A.军事测绘主管部门 B.省级测绘主管部门
C.国务院测绘主管部门 D.国土资源部

答案:A
解析:
根据《测绘法》规定,海洋基础测绘工 作由军事测绘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 员会规定的职责分工具体负责。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省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位于某市东南部,东至东三环,西至中州路,南至包河,北至文化路。开发区属城乡接合部,开发区共有7个村委会,另辖平台镇政府。建成区高楼林立,地物繁多,街道星罗棋布,京九铁路贯穿测区南北,交通繁忙。村庄内房屋密集,院落凌乱,树木茂密,通视困难。地籍测绘面积约1 3平方千米。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00 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以下简称《规程》;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及编号》(GB/T 13989—92);


(9)《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 9 8 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


4.现有测绘成果资料


(1)某市国土局提供的4个D级GPS点的平面坐标(80坐标),四等水准高程(8 5国家高程基准);


(2)有关土地登记资料(征地批文、征地图、出让、转让、地籍调查表等);


(3)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


(4)110000土地利用规划图;


(5)城市分等定级图;


(6)正摄影像图(DOM)。


5.比例尺及分幅


(1)基本地籍图采用1: 500比例尺,图形分幅为50cm*50cm矩形分幅;


(2)地籍图幅编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1 0千米数(小数后两位)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


后,中间以“—”连接,图名采用图幅内较大的单位、住宅小区、村庄名称等。


【问题】


1.基本地籍图包含哪些内容?


2.宗地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地籍测量包括哪些内容?


4.在工作完成后,测绘单位应提交哪些成果?



答案:
解析:

1.基本地籍图的主要内容:各级行政界线,地籍平面控制点,地籍编号,宗地界址点及界址线,道路与道路名称,门牌号,地理名称和单位名称,河流、湖泊及其名称,永久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地类号,宗地面积。


2.宗地图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宗地号、地类号、宗地面积、界址点及界址点号、界址边长、比例尺,四至名称、邻宗地号以及邻宗地界址示意线,本宗地内的合法建筑物、必要的构筑物以及其他地物等。


3.地籍测绘也称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依据权属调查成果,对每宗土地的界址点、界址线、位置、形状、面积等进行的现场测绘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4)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5)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绘工作。


4.在工作完成后,测绘单位应提交的成果如下:


(1)技术设计书;


(2)基本地籍图;


(3)宗地图;


(4)界址点成果表(包括宗地面积计算书);


(5)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6)地籍平面控制成果(包括原始手簿、计算书、各级控制点成果表)。




大地测量数据库


1)项目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手段越来越自动化,数据采集(获取)方式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测量数据急剧增加,数据处理也更加科学与复杂,对测量成果的存储管理、供应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纸为载体的文本保存成果模式,对成果的充分利用及加工极为不便,并且难以长期有效存放这些成果,基础测绘成果更新也对这些资料的管理、提供与使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功能齐全、性能良好、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的大地测量数据库系统,不仅能实现对成果的长期、安全、可靠地保存与管理,而且以先进的手段全面替代旧的文本资料查阅与使用方式,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不同用户对资料的使用要求。为此××省测绘局决定立项研究开发××省大地测量数据库系统。


2)目标和主要功能


针对大地测量数据管理和应用分发需要,完成大地测量数据库建设,系统要做到数据齐全、功能完备、安全可靠、性能优良、使用方便、界面美观、响应速度快,随着技术的发展利于更新维护。


系统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成果检索功能,数据处理功能,统计、报表及绘图的输出功能,数据库的管理、更新及维护功能。


3)资料收集


(1)三角点资料


各一、二等三角点绝大部分参加了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其他各有关测绘部门为了各自的使用目的,依据当时细则,在本区境内进行了局部区域的三角测量,并由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了严密平差计算,求得1 9 80西安坐标系的精确坐标。


(2)水准点资料


自1 9 7 6年以来,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国家地震局和水利部等多家单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完成了全国一、二等水准网的布测工作。国家一、二等水准网数据处理工作分别于1 9 8 5年和1 9 9 0年完成。通过全国一、二等水准网布测和整体平差,建立了新的高程基准——1 98 5国家高程基准。××省一、二等水准路线长度为×××公里,路线条数为×××条,点数为×××点;三、四等水准路线长度为×××公里,水准路线条数为×××条,点数为×××点。


4)问题


(1)本案例收集的大地测量数据资料是否充分?


(2)设计大地测量数据库时各类数据如何存储?如何建立各类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3)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支撑环境。


(4)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的设计流程,绘制设计流程图(技术路线图)。


(5)逻辑模型设计是由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表1-15给出了GNSS点位的逻辑模式,有何不妥之处?





答案:
解析:

大地测量数据库


(1)本案例收集的大地测量数据资料是否充分?


①本案例收集的大地测量数据资料并不充分。大地测量数据是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核心,一般应包括参考基准数据、空间定位数据、高程测量数据、重力测量数据、深度基准数据及其元数据,每类数据主要包括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资料。


②大地测量数据内容。


a.参考基准数据: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深度基准等数据。


b.空间定位数据:按数据不同阶段分为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数据;观测数据主要包括仪器检验资料、外业观测数据;成果数据主要包括三维坐标成果、GNSS点之记(属性)、GNSS测量基线成果、天线高信息、参考框架转换参数、GNSS网概要信息;其文档资料主要是指各阶段形成的各种技术文档资料。


c.高程测量数据:观测数据主要包括原始观测数据、观测手簿、外业计算资料和仪器检验资料等;成果数据主要包括水准点成果、水准点点之记、水准路线信息和测段信息。


d.重力测量数据:观测数据包括绝对重力测量观测数据和相对重力测量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包括绝对重力点成果、相对重力点成果及重力点点之记等。


e.深度基准数据:沿岸海域的理论最低潮位数据,深度基准与高程基准之间通过验潮站的水准联测数据。


f.元数据:是大地测量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征的描述性数据,主要包括识别信息、参考基准信息和质量信息。


(2)设计大地测量数据库时各类数据如何存储?如何建立各类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①按数据不同阶段大地测量数据分为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数据。


a.观测数据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组织方式,一般按控制网、数据内容进行分类组织,以数据文件为基本单位进行存储。


b.成果数据按成果类型进行分类,按控制网进行组织,以点为基本单元存储。


c.文档资料按控制网、文档技术类型进行分类组织,以文件为基本单位进行存储。


②各类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建立。


a.通过控制网、控制点等作为关键字建立观测数据、成果数据、文档之间的逻辑关系。


b.成果数据以点为基础,按照网、线建立控制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一成果的不同内容之间应建立逻辑关系,如控制点成果与点之记之间应通过点的唯一标志建立逻辑关系。


c.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之间存在重合点时,应以控制点为关键字建立重合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同一控制点具有多期成果时,应建立多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3)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支撑环境。


①主要功能。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查询统计、数据维护、安全管理。


②支撑环境。包括服务器设备、存储备份设备、外围设备、网络环境。


(4)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的设计流程,绘制设计流程图(技术路线图)。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可分为需求分析、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数据库安全设计。


设计流程图见图1-3 。


(5)逻辑模型设计是由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表1-15给出了GNSS点位的逻辑模式,有何不妥之处?


该关系模式缺乏规范化,存在冗余问题、修改困难、插入问题和删除问题。


①冗余问题:一个控制点可能有多次观测,其点位信息(点名)只有一个,在该模式中会不断重复,而厂家信息也同时有大量重复。


②修改困难:由于表格中有大量的重复,某个属性变化,就要修改所有对应元组;忘记或漏改一项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如点的坐标出现更新,必须更新对应元组(行)所有内容。


③插入问题:插入一个元组必须全部属性都有确定值。如果某厂家还没有提供接收机参与,则不能将厂商的有关信息如编号、名称和地址放入数据库。


④删除问题:是插入的逆问题。由于存在多余的数据依赖,或者说不够规范,删除某个元组的信息时,结果失去了关于某个属性的所有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系统希望保留的。如删除一个接收机,会把厂家信息、点位信息也删除了。



(2011年)根据《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测绘人员应当事先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了解当地民情和社会治安等情况后,方可进入作业地区的有( )。

A. 军事要地
B. 边境, 少数民族地区
C. 城市建设区
D. 林区, 自然保护区
E. 基本农田保护区
答案:A,B,D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