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假如财会人员没有继续教育会怎么样呢?

发布时间:2022-01-07


有的同学是第一次接触会计类考试,不知道什么是继续教育。有些报考高级的同学也不知道不参加继续教育会有什么后果、不参加继续教育会有什么影响?那么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未参加继续教育的后果?

1、未参加继续教育,无法参加考试

目前,新疆地区把继续教育和会计资格考试相挂钩。在今年的高级考试报名当中,就有不少考生因为继续教育未完成而无法参加考试报名!

人社部和财政部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参加继续教育未取得规定学分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由此可见,会计继续教育事关每一位会计人员的考证之路,以后是否会在全国推广施行,还需要等待官方通知。不过按照会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继续教育记录将成为会计考试的硬性条件之一!

2、会计人员法定义务

会计从业考试取消后,会计继续教育不再跟证书挂钩,而是跟人挂钩,明确规定只要从事会计工作就必须参加继续教育。

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满足4个要求,其中一个就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继续教育。

3、影响信息档案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的考核与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高端会计人才选拔等的依据之一,并纳入其信用信息档案。

由此可见不参加继续教育,在参与评优评先、高端选拔中失去竞争力,如果真的被记入诚信档案的话,还可能影响考公、出国等。

4、影响工作发展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明确表示:用人单位应将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聘任会计专业技术职务或者申报评定上一级资格的重要条件。在会计人员的职场竞争中,继续教育的完成情况变成一项重要的考核依据,如果忽略继续教育的学习,可能失去明显优势,可能无望升职加薪;信息采集是日常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各位会计伙伴一定不要忽视。

相信看过51题库考试学习网分享的相关内容之后,大家都清楚不参加继续教育有什么后果了。除了关注这些考试相关信息外,学习也要抓紧,认真备考!预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2022年高级会计职称考试。

有的同学是第一次接触会计类考试,不知道什么是继续教育。有些报考高级的同学也不知道不参加继续教育会有什么后果、不参加继续教育会有什么影响?那么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未参加继续教育的后果?

1、未参加继续教育,无法参加考试

目前,新疆地区把继续教育和会计资格考试相挂钩。在今年的高级考试报名当中,就有不少考生因为继续教育未完成而无法参加考试报名!

人社部和财政部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参加继续教育未取得规定学分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由此可见,会计继续教育事关每一位会计人员的考证之路,以后是否会在全国推广施行,还需要等待官方通知。不过按照会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继续教育记录将成为会计考试的硬性条件之一!

2、会计人员法定义务

会计从业考试取消后,会计继续教育不再跟证书挂钩,而是跟人挂钩,明确规定只要从事会计工作就必须参加继续教育。

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满足4个要求,其中一个就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继续教育。

3、影响信息档案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的考核与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高端会计人才选拔等的依据之一,并纳入其信用信息档案。

由此可见不参加继续教育,在参与评优评先、高端选拔中失去竞争力,如果真的被记入诚信档案的话,还可能影响考公、出国等。

4、影响工作发展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明确表示:用人单位应将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聘任会计专业技术职务或者申报评定上一级资格的重要条件。在会计人员的职场竞争中,继续教育的完成情况变成一项重要的考核依据,如果忽略继续教育的学习,可能失去明显优势,可能无望升职加薪;信息采集是日常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各位会计伙伴一定不要忽视。

相信看过51题库考试学习网分享的相关内容之后,大家都清楚不参加继续教育有什么后果了。除了关注这些考试相关信息外,学习也要抓紧,认真备考!预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2022年高级会计职称考试。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 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 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产品的单位目
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3),结合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计算 A、B 两种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答案:
解析:
A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3+220+8=241(元)
B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8+275+12=305(元)

甲企业集团为加强流动性管理持有某短期债券组合。当组合中的某只债券到期时,回收的金额再投资另外的短期债券,以使利息最大化且确保能够取得预算内经营或资本支出对资金的需要。如果需要发生预算外支出(如因应市场变化而发生的企业并购,或遵从政府监管部门临时出台的政策),则可在短期债券到期前处置。甲公司将该短期债券投资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请问:甲公司的做法是否恰当?

答案:
解析:
甲公司的做法恰当。理由:甲企业的目标是持有短期债券至到期,目的是满足预算内事项的现金需求,管理层确定其业务模式是持有这些短期债券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至于到期前可能发生的短期债券处置行为,并不常见,不影响符合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条件。

2018年1月,Z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指出,2017年仍将大幅度亏损,或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据透露,Z公司很可能再度巨亏百亿元。Z公司2016年已经亏损104.5亿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规则,上市公司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连续为负值的,将对该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这意味着,Z公司将正式成为A股最大的ST公司。
Z公司踏上股价暴跌以及即将戴上ST帽子之路,固然有整个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层在财务战略上的选择失误。近几年来,全球航运业持续低迷,寒冬仍未过去,A股市场中的航运股像长航凤凰、宁波海运、中海海盛等纷纷预亏,说明亏损的并非Z公司一家,这些上市公司都面临着行业性的难题。但为什么Z公司亏损得最严重呢?这与Z公司过于激进的扩张战略有关。
早在2008年下半年次货危机爆发之际,Z公司的管理者却被一度繁荣的航运市场以及亮丽的盈利水平所迷惑,本应该开始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却盲目乐观,再加上对形势出现误判,结果在自营船队、租入船队以及FFA(远期运费合约)三块业务上均大举做多,最终导致其一蹶不振。而为了支撑航运市场的运营,Z公司董事长还提出“资金541需求结构”,即50%的发展资金来源于不还本、不付息的资本市场,40%来自于银行货款,10%来自于企业的利润积累。在这样的结构下,Z公司的资本运营融入全球。
目前已控股、参股6家上市公司,其中三家在香港地区,一家新加坡。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在维持巨亏之下,Z公司仍然在筹谋海外扩张计划,目前仍在商谈中,收购程序时间比较长。据希腊媒体报道,此项收购Z公司预计投资金约为10亿欧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指出公司总体战略的类型。
2.根据上述资料,指出从资本筹措与使用特征的角度公司财务战略类型,从财务视角说明公司巨亏的原因。

答案:
解析:
1.Z公司采用了成长型公司战略
2.公司采用扩张型财务战略。
巨亏原因:Z公司之所以成为“A股巨亏王”,与其在经济衰退阶段未正确选择财务战略密切相关。在整个行业低迷的情况下,Z公司本应该选择防御型财务战略,但是它却在融资方面采用了较多外部融资“资金541需求结构”,在投资方面进行了激进的海外扩张投资。
Z公司案例也再次证明财务管理人员唯有持续跟踪时局的变化、正确判断经济发展形势、合理选择财务战略类型才是一个企业实现持续创造价值的关键。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