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缴费时间,看看吧!

发布时间:2020-01-30


注意啦!51题库考试学习网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四川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缴费时间的相关信息,快跟随51题库考试学习网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时间为:2020315日至31日。

四川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缴费标准:高级资格考试共计每科收取65元。

四川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缴费时间:考生网上缴费时间为316日至331日。

经现场确认其报名资格审核通过的考生,根据报名考生信息表上的网络报名注册号进入网上缴费系统完成缴费。网上缴费成功才能视为报名成功。

51题库考试学习网还给大家带来了2020年高级会计师考试时间:

2020年高级资格《高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日期为202096日,考试时间为830-1200。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采用开卷无纸化考试。

高级会计师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型为: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核应试者会计业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

《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来源于《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涵盖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企业投资、融资决策与集团资金管理、企业预算管理、业绩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企业成本管理、企业并购、金融工具会计、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

2020年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试特点:

1、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实行无纸化考试改革。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实行无纸化考试!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考试服务水平,降低考试安全风险,还可以运用大数据进行考试后分析评价。

2、参加考试的人员年龄大、工作繁重、家庭琐事多。

参加高级会计师考试的考试,都是单位业务骨干,家庭的顶梁柱,找出整块空闲时间来复习考试,不太可能。因此,要有计划,把零碎的时间用好,阶段性完成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好啦,以上就是本次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啦,如果还有不清楚的,请继续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我们将继续为大家答疑解惑,为您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主要从事电网调度、变电站、工业控制等自动化产品的研究、生产与销售。2016年,甲公司发生的部分业务相关资料如下: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甲公司为实现做强做大主业的战略目标,对业务相似、地域互补的能源企业A公司实施收购。收购前,甲公司与A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且A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甲公司相同。
  ①2016年1月1日,甲公司与A公司控制股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10亿元价款购入A公司控股股东持有的A公司70%的有表决权股份。该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1.2亿元,公允价值为11.3亿元。
  ②2016年3月29日,甲公司向A公司控股股东支付了全部价款10亿元,并于2016年3月30日办理完毕股权转让手续,能够对A公司实施控制。2016年3月30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1.5亿元,公允价值为12亿元;除W固定资产外,A公司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W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 0.2亿元,公允价值为0.7亿元,甲公司为收购A公司发生并支付资产评估、审计、法律咨询等直接费用0.3亿元。
  要求:
  1.根据材料(1),判断甲公司与A公司的企业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说明理由;指出甲公司合并A公司的合并日(或购买日)。
要求:
  2.根据材料(1),确定甲公司在合并日(或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指出甲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是否应确认商誉,并说明理由;确定合并日(或购买日)W固定资产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
(2)2016年5月10日,甲公司以非公开方式向母公司乙公司发行普通股2亿股,取得乙公司持有的B公司10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B公司实施控制。B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甲公司相同。合并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7亿元,公允价值为8亿元;B公司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乙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为7.2亿元。据此,甲公司合并日在个别财务报表中,以合并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7亿元,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3)2014年5月20日,甲公司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C公司8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C公司实施控制;甲公司对C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6亿元。2016年6月30日,甲公司因战略转型,以0.75亿元价款出售所持有的C公司20%的表决权股份,并办理完毕股权转让手续;该日,C公司自2014年5月20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亿元。
  股权出让后,甲公司仍能对C公司实施控制。自2014年5月20日起至本次股权出让前,甲公司一直持有C公司80%的有表决权股价。据此,甲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将出售C公司部分股权取得价款与所处置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0.35亿元确认为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要求:
  3.逐项判断资料(2)至(3)中甲公司所作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答案:
解析:
1.甲公司与A公司的企业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收购前,甲公司与A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甲公司合并A公司的购买日为2016年3月30日。
2.甲公司在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0亿元。甲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商誉。
  理由: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甲公司合并A公司的合并成本为10亿元,在购买日应享有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为8.4亿元(12×70%),应在合并报表中确认商誉1.6亿元(10-8.4)。购买日W固定资产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为其公允价值0.7亿元。
3.事项(2)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会计处理:合并日,甲公司在其个别报表中,应当以B公司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乙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7.2亿元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事项(3)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甲公司在个别报表中,应将出售C公司部分股权取得的价款与所处置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0.35亿元确认为投资收益。

2015年4月,甲单位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一套大型设备(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但达到政府采购限额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但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7月初,甲单位报财政部门批准后将设备采购方式变更为竞争性谈判,并要求资产管理处按照新的采购方式尽快进行采购。会议决定成立由1名本单位资产采购代表和5名评审专家共6人组成的竞争性谈判小组实施采购。
  要求:上述事项的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处理不正确。
  理由: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小组应由采购人代表和评审专家共5人以上的单数组成。


要求:
1.从最佳资本结构出发,选择最佳的筹资方案。
2.分别计算甲、乙方案的加权平均成本。

答案:
解析:
甲方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5%×0.5+8%×0.5=6.5%
乙方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5%×0.6+8%×0.4=6.2%
根据加权资本成本孰低法,选择乙方案。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 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元/件。未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的单位目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 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成本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依据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 A、B 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2.根据资料(2),结合产品单位目标成本,指出在作业成本法下 A、B 两种产品哪种更具有成本优势,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3),结合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计算 A、B 两种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4.根据资料(1)至(3),在不考虑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的条件下,结合竞争性市场价格和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的生命周期成本,分别判断 A、B 两种产品的财务可行性。

答案:
解析:
1.A 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207/(1+15%)=180(元/件)

B 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322/(1+15%)=280(元/件)

2.B 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理由: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在作业成本法下 A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220 元/件大于 A 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180 元/件,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275 元/件小于 B 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280 元/件,所以 B 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3.A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220+13+8=241(元/件)

B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275+18+12=305(元/件)

4.在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的 A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241 元/件大于竞争性市场价格207 元/件,不具有财务可行性。

在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的 B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305 元/件小于竞争性市场价格 322元/件,具有财务可行性。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