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2020年甘肃高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来了哟!

发布时间:2020-04-12


很多小伙伴想了解2020年甘肃高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的相关信息,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2020年高级会计职称备考已开启,想要参加2020年甘肃高会考试的人员,2020年甘肃高级会计师考试时间你清楚吗?快来了解一下吧!

甘肃高会考试时间:考试日期为2020年9月6日,考试时间为8:30-12:00。

甘肃高会考试科目: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

参加高级资格考试成绩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人员,在“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自行下载打印考试合格成绩单;考试成绩达到我省省内合格标准的,由省职称改革办公室、省会计考办核发《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单》。

甘肃高会考试方式:高会考试实行无纸化考试。

为了方便高会考生适应无纸化考试环境,模考系统提供大量全真模拟试题,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全面覆盖各类考点。根据实际考试时长限时交卷,自主手动批阅判分,记录每次模考过程,供考生反复演练,锻炼考生答题能力和速度,全面提高考试通过率,为考试加分!

建议2020年高会考生要尽早的熟悉考试系统的操作方法,避免因为操作问题影响考试成绩。

了解完考试时间,我们再来看看学习方法。在备考时,我们可以通过预习阶段对本课程的理解,在基础阶段应该认真全面掌握考试内容,而学习重点就是结合大纲的内容将教材知识从头到尾细致的学习一遍,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考生熟悉教材,而高会是开卷考试,更需要熟读教材。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本科目中概念、模型、原理性的知识较多,所以更需要考生认真研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知识框架。

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一遍或者若干遍的教材研读,建立起知识框架,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合预习效果,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对于没有掌握好的细节内容进行深化研究,消化重点难点的知识。对于考生们来说,这是将知识从教材内容转化为自身学识的必经过程。 

另外,小伙伴们还需要注意由于高级会计师考试是开卷考试,所以一些内容不需要大家记住,但是必须熟知在教材具体什么位置,便于在有限的考试时间中,及时准确找到答案位置。因此,在基础学习阶段就需要全面熟悉教材,整体复习高会考试所有知识。

以上就是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2020年甘肃高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的相关讯息,感兴趣的小伙伴后续也可以通过51题库考试学习网关注更多信息。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前身是一家冷气设备生产企业。自1985年起,公司集中资源研发、生产当时国内市场处于一片空白的家用空调和大型柜式空调,企业获得了迅猛发展。1994年,甲公司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急需找到新的投资渠道。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机会和公司在家电行业的优势地位,甲公司陆续上马了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产品项目,希望利用公司的品牌优势,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从1998年开始,国家加大对新能源行业的政策支持,甲公司领导层认为这一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1999年甲公司对高能动力镍氢电池项目进行了立项。2002年,甲公司召开了“高能动力镍氢电池及应用发布会”,标志着这个跨度更大的新能源行业成为甲公司的又一个主营领域。至2013年,甲公司是国内仅有的掌握镍氢电池自主专利技术的厂家,技术优势明显,但国内整个镍氢电池市场规模还不大,企业从新能源产业上的获利不足以支撑整个企业的发展。
2009年,甲公司的领导力排众议,坚持成立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宣布进入房地产行业,希望高回报率的房地产业能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转机。然而,之后不久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房地产业进入了一个“寒冬期”,资金链紧张,房地产销售面积大降。而作为一个没有房地产开发经验的行业“新手”,要想在宏观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从众多经验丰富、实力雄厚、拥有良好品牌的房地产企业中夺取市场份额无疑难度极大。2010年,甲公司房地产业务亏损近千万元。
2010年以来,公司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一直保持稳定状态。2018年度,公司销售收入为5000亿元,税后净利润为250亿元,分配现金股利50亿元。2018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2000亿元,负债总额为800亿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上述资料,指出甲公司实施的多元化战略类型。
<2>?、根据波士顿矩阵模型,指出甲公司的新能源业务、房地产业务属于哪种业务类型,并根据波士顿矩阵原理分别说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3>?、假设甲公司未来不对外发行新股,计算甲公司2018年的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留存率、可持续增长率。
<4>?、假设甲公司未来打算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以获得长期利益回报和可持续发展,指出合格的战略投资者的特征。

答案:
解析:
1.甲公司的主业是空调,陆续上马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产品项目,属于相关多元化战略;进入新能源行业、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进入房地产行业,属于不相关多元化战略。(4分)
2.新能源业务属于明星业务。为了保护和扩展明星业务的市场主导地位,公司应对之进行资源倾斜。(2分)
房地产业务属于瘦狗业务。对房地产业务应果断进行清理,比如出售、转让等。(2分)
3.销售净利率=250/5000×100%=5%(1分)
净资产收益率=250/(2000-800)×100%=20.83%(1分)
利润留存率=(250-50)/250=80%(1分)
可持续增长率=(20.83%×80%)/[1-20.83%×80%]=20%(1分)
4.合格战略投资者的特征:(1)资源互补。(2)长期合作。(3)可持续增长和长期回报。(3分)

A公司是智能化家用设备制造企业,从2019年开始,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和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拟实施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工作,为此专门召集一些专家座谈,研究如何改进绩效评价方法。会议记录中的有关内容如下:
  (1)企业应该根据发展战略目标,考虑未来评价期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等因素,制定集团级、子公司、部门级、岗位级等分层级的绩效计划。绩效计划制定完成后,经薪酬委员会审核后以正式文件形式下达执行,执行过程中不予以调整。
  (2)对评价对象进行绩效评价时,一般应该设计多个评价指标,根据每个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程度设计指标权重。在设计指标权重时,聘请专业人士向他们征询意见并多次反复,最终确定指标权重。
  (3)为了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结合在一起,形成公正的评价结果,避免评价结果出现偏差,误导评价主体,无法达到评价目的,企业拟采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绩效评价计分。
  (4)企业应该综合考虑绩效评价期间宏观经济政策、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管理要求,清晰识别价值创造模式,按照价值创造路径识别出关键驱动因素,科学地选择和设置指标体系。
  (5)企业将采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方法,在每个维度设置3-5个关键绩效指标,从多维度进行绩效评价,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以追求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判断绩效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程序是否妥当,如果不妥,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2),指出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3.根据资料(3),指出功效系数法的优缺点。
  4.根据资料(4),指出拟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并说明该方法的缺点。
  5.根据资料(5),简要说明平衡计分卡中的“平衡”含义。

答案:
解析:
 1.不妥当。
  理由:绩效计划经薪酬委员会审核后,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审批后,以正式文件形式下达执行;经审批的下达执行的绩效计划,如果受到国家政策、市场环境、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影响,确需调整的,应严格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
  2.德尔菲法或专家调查法。
  3.功效系数法的优点:从不同侧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计算评分,满足了企业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的绩效评价要求。
  功效系数法的缺点:标准值确定难度较大,比较复杂。
  4.关键绩效指标法。
  缺点: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需要透彻理解企业价值创造模式和战略目标,有效识别核心业务流程和关键价值驱动因素,指标体系设计不当将导致错误的价值导向或管理缺失。
  5.“平衡”的含义包括:
  (1)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平衡;
  (2)与客户有关的外部衡量与关键业务过程和学习成长相关的内部衡量的平衡;
  (3)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设计的平衡;
  (4)结果的衡量与未来绩效衡量的平衡。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 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 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产品的单位目
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3),结合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计算 A、B 两种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答案:
解析:
A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3+220+8=241(元)
B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8+275+12=305(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