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国最新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问题

发布时间:2021-12-18


现在全国最新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问题


最佳答案

一、新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明细科目有:成本法只有一个一级科目即: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设置下列明细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扩展资料:"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他股权投资等.该科目应设置"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两个明细科目,并按投资单位设置三栏式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企业还应设置"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差额"、"股权投资准备"等明细科目,对因权益法核算所产生的影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金额增减变动的因素分别核算和反映。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下设置的三级明细账户是这三个:1、应设置成本2、损益调整3、其他权益变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的,应当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三个二级明细科目.企业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的,可按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核算。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除此之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初始计量: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应收股利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确定: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后续计量:持有期间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不分不做账,分了就做投资收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是一家集成电路制造类的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7年末,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50亿元,
负债总额为90亿元。2018年初,公司召开了经营与财务工作务虚会。部分参会人员发言要点摘录如下:
(1)总经理:回顾过去,公司产品连续3年取得了同行业省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展望未来,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将持续成为社会资本竞相追逐的投资“风口”,本公司具有较强的外部资源获取能力,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公司正在拟定未来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力争今后3年实现公司销售收入每年递增30%,市场占有率进入国内行业前五名,为维护稳定发展的公司形象,公司将继续执行每年利润固定比率(现金股利支付率15%)政策,秉承“从管理效率提升中求生存,从产品研发和创新中谋发展”的企业文件,不断巩固和强化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实现公司快速增长。
(2)投资总监:实现销售收入增长30%,需要对现有加工车间进行扩建,以扩充生产能力。车间扩建项目有A、B两个风险相当的备选扩建方案;投资均为1亿元,建设期均为半年,当年均可以投产,运营期均为10年;A、B两方案年度平均现金流分别为0.25亿元和0.31亿元,回收期分别为2.5年和3.5年。
(3)财务部经理:按照销售收入增长率30%测算,满足公司下一年度增长所需的净增投资额共计3亿元,必须全部通过外部融资解决。
(4)财务总监:虽然公司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资产负债率也急剧上升,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5%)。如果继续增加债务融资,将会加大公司财务风险。因此,应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始终将公司最优资本结构下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5%这一常数点。
(5)战略发展部经理:集团旗下参股和控股企业数量众多,内部资金往来交易量巨大。本集团已初步具备了成立财务公司的条件。为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建议着手组建集团财务公司:①成立专门工作组,动员成员单位积极入股,并适当吸收社会其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入股;②集团财务公司可以为成员单位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办理贷款和承销股票等业务,从而拓宽成员单位资金的来源渠道。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 根据资料(1),判断总经理发言所体现的公司总体战略的具体类型,并指出甲公司是否符合该战略的适用条件。
2. 根据资料(2),分别计算A、B两方案的投资收益率,指出甲公司采用投资收益率法和回收期法的决策结论是否一致,并说明理由。
3. 根据资料(3)和(1),结合融资规划和企业增长原理,判断财务部经理关于年度所需的净增投资额必须全部通过外部融资解决的观点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说明理由。
4. 根据资料(4),判断财务总监的观点是否恰当;如不恰当,指出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5. 根据资料(5),分别判断①和②的陈述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 ①成长型战略中的密集型战略。
评分说明:仅答出成长型战略的,得分值的一半;答出密集型战略或密集型战略下级分类(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之一的,得相应分值。
②甲公司符合该战略的适用条件。
评分说明:如果①不得分,则②也不得分。
2. ①A方案投资收益率=0.25÷1×100%=25%
B方案投资收益率=0.31÷1×100%=31%
评分说明:可不列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正确即得相应分值;计算过程正确,但计算结果错误的,得相应分值的一半。
②采用两种方法决策结论不一致。
理由:
采用回收期法,A方案回收期短,优于B方案;采用投资收益率法,B方案投资收益率较大,优于A方案。
【提示】“投资收益率”已改为“会计收益率”,计算公式为会计收益率=年均收益额/原始投资额×100%,建议按照新内容掌握。
3. ①不恰当。
②理由:企业增长所需的净增投资额等于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之和,由于企业有内部融资量(留存率85%),实际外部融资量小于3亿元。
4. ①不恰当。
②不当之处:始终将公司最优资本结构下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5%这一常数点。
理由:最优资本结构不应是一个常数点,而是一个有效区间。
5. 要点①恰当。
要点②不恰当。
理由: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不包括为成员单位承销股票。
评分说明:关于要点①、②的判断,如果考生指出“都恰当”或“都不恰当”,得要点①或要点②的相应分值;如果仅指出“恰当”或“不恰当”,不得分。

考点体现:
(1)企业总体战略的类型——成长型战略;企业总体战略选择——成长型战略选择;
(2)投资决策方法——投资收益率法(现行教材为“会计收益率法”)、回收期法;
(3)融资规划与企业增长管理;
(4)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与管理——资本结构调整的管理框架;
(5)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财务公司业务范围。

考核方式:
(1)判断所体现的公司总体战略的具体类型,并指出是否符合该战略的适用条件;
(2)计算方案的投资收益率,并指出采用投资收益率法和回收期法的决策结论是否一致,并说明理由;
(3)判断观点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说明理由;
(4)判断观点是否恰当;如不恰当,指出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5)判断陈述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说明理由。

甲单位系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已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2010 年 1 月,甲单位 内部审计部门对甲单位 2009 年度的预算执行、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会计核算等进 行了全面检查,提出了以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事项:
(1)5 月,甲单位经管理层决定,将一栋闲置平房出租给某餐饮企业,每年收取 租金 50 万元。
(2)6 月,甲单位直接在事业支出中列支了职工浴室修缮费 68 万元。甲单位在 列支此项费用时,职工福利基金尚有余额 270 万元。
(3)7 月,甲单位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以一栋实验楼为下属某单位的银行 借款提供担
保。
(4)8 月,甲单位根据批准的办公楼扩建项目支出预算(超出政府采购限额标 准,但不属于
集中采购目录范围),直接委托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承接该扩建工程。 该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系甲单位与乙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丙企业的下属子公司。
(5) 12 月,按照财政部门专项工作要求,甲单位进行了资产清查,发现一台专 用设备发生
严重毁损。经技术部门认定,该设备已无法使用,并且无残料收回或变现 价值,财务部门据此进行了设备核销账务处理。
(6)甲单位当年实际取得的事业收入较批准的事业收入预算数超出 60 万元。甲 单位考虑当年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等因素,在年末从该项超收收入中支出 40 万元以补 贴形式一次性发放给职工。
(7)甲单位当年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为 1 000 万元,当年零余额账户用款额 度实际下达
数(不含年初恢复的 2008 年应返还额度)为 870 万元,甲单位财务部门 据此在 2009 年末直接确认了"财政补助收入"130 万元。
(8)甲单位当年取得经营收入 300 万元,发生经营支出 320 万元。甲单位将当年 经营收支全部转入经营结余,但未在年末将发生的经营亏损转入结余分配。
(9) 12 月,甲单位将所属培训学校按协议约定上缴的管理费 780 万元列入往来 账,并经管
理层决定从该往来账中支出 670 万元购置了一台专用设备(超出资产配置 规定限额)。
(10) 12 月,甲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购买一批电子仪器(超出政府采购限额标 准,但不属
于集中采购目录范围)。该仪器规格、标准比较统一,市场上货源充足且 价格变化幅度不大。甲单位采用询价方式购买,并任命办事员小范为询价小组组长, 具体负责该批仪器的采购事宜。小范的父亲是当地一家从事该类仪器生产与销售大型 公司的销售经理。
要求:

请根据国家部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对事项(1)至(8),逐项判断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分别说明理由;对事项 (9)、(10),逐项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分别说明正确的处理。
答案:
解析:
1.事项(1)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单位以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应当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 部门审批。
2.事项(2)处理不正确。
理由:在甲单位职工福利基金足够使用时,职工浴室修缮费应当从甲单位的职工 福利基金中列支。
3.事项(3)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单位以国有资产对外提供担保,应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 政部门审批。
4.事项(4)处理不正确。
理由:扩建工程不符合采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的条件,不能由甲单位直 接联系确定承建商。
5.事项(5)处理不正确。
理由: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损失,单位不得自行进行账务处理;待财政 部门批复、备案后,才可进行账务处理。
6.事项(6)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单位在预算执行中发生的非财政补助收入超收部分,原则上不再安排当 年的基本支出。
7.事项(7)处理正确。
8.事项(8)处理正确。
9.事项(9)中,不当之处:
①甲单位将下属单位上缴的管理费列入往来账的做法不正确。
②甲单位由管理层决定购置超出资产配置规定限额专用设备的做法不正确。
③甲单位从往来账列支设备购置支出的做法不正确。
正确处理:
①下属单位上缴的管理费应作为甲单位的收入予以确认。
②甲单位用财政性资金以外的其他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须报主管部门 审批,由
主管部门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③甲单位应从事业支出中列支设备购置支出。
10.事项(10)中,甲单位任命办事员小范为询价小组组长的做法不正确。
正确处理:甲单位应任命与供应商无利害关系的人员担任询价小组组长。

甲事业单位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甲单位),自 2004 年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
经财政部门核准,甲单位的工资支出、l0 万元以上的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10 万元以下的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以及日常零星支出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2004 年,财政部门批准的甲单位年度预算为 2000 万元。1—11 月份,甲单位累计预算支出数为 l800 万元,其中,1500 万元已由财政直接支付,300 万元已由财政授权支付;12 月份经财政部门核定的用款计划数为 200 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的用款计划数为 l50 万元,财政授权支付的用款计划数为 50 万元。
甲单位 12 月份对有关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事项的会计处理或做法如下(假定甲单位无纳税和其他事项):
(1)2 日,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通知书中注明的本
月授权额度为 50 万元。甲单位将授权额度 50 万元计人银行存款,同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50 万元。
(2)4 日,甲单位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人账通知
书”和“工资发放明细表”,通知书和明细表中注明的工资支出金额为 80 万元,代理银行已将80 万元划入甲单位职工个人账户。甲单位将 80 万元的工资支出确认为事业支出,同时,减少银行存款 80 万元。
(3)6 日,甲单位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与 A 供货商签订一份购货合同,购买一台设备,合
同金额为 55 万元。合同约定,所购设备由 A 供货商于 5 天内交付,设备价款在交付验货后由甲单位向财政申请直接支付。甲单位对此事项未作会计处理。
(4)9 日,甲单位收到所购设备和购货发票,购货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 55 万元。甲单位在验货后,于当日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交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向财政申请支付 A 供货商货款,但当日尚未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甲单位按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55 万元,在确认固定资产的同时,确认应付账款 55 万元。
(5)11日,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用于支付A供货商货款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
通知书中注明的金额为 55 万元。甲单位将 55 万元确认为事业支出,并增加财政补助收入 55 万元。对已确认的应付账款 55 万元未进行冲转。
(6)14 日,甲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 5 万元。甲单位对此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增加现金 5 万元,减少银行存款 5 万元。
(7)15 日,甲单位报销差旅费 4.8 万元,并用现金购买一批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 1000 元。
甲单位将上述支出 4.9 万元计人了事业支出。
(8)20 日,甲单位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与 B 供货商签订一份购货合同,购买 l0 台办公用
计算机,合同金额为 9 万元。合同约定,所购计算机由 B 供货商于本月 22 日交付,货款由甲单位在验货后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甲单位对此事项未作会计处理。
(9)22 日,甲单位收到所购计算机,但购货发票尚未收到。甲单位验货后,向代理银行开具
了支付令,通知代理银行支付 B 供货商货款。甲单位因购货发票未到,未作会计处理。
(10)24 日,甲单位收到 B 供货商转来的购货发票,发票中注明的金额为 9 万元。甲单位确认固定资产 9 万元,同时,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9 万元。
(11)31 日,甲单位计算的 2004 年度预算结余资金为 56 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为 l5 万元,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为 41 万元。甲单位未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进行账务处理,只是将其在“备查簿”中进行了登记。
要求:

分析、判断事项(1)—(10)中,甲单位对各事项的会计处理或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
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答案:
解析:
事项(1)中:
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将授权额度 50 万元计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补助收入。
事项(2)中:
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将 80 万元工资支出确认为事业支出和财政补助收入。
事项(3)中:
甲单位的做法正确。
事项(4)中:
甲单位的会计处理正确。
事项(5)中:
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还应当减少应付账款 55 万元,增加固定基金 55 万元。
事项(6)中:
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增加现金 5 万元,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 万元。
事项(7)中:
甲单位的会计处理正确。
事项(8)中:
甲单位的做法正确。
事项(9)中:
甲单位的做法正确。
事项(10)中:
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确认事业支出 9 万元,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9 万元,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9 万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