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级会计考试《财务管理》每日一练(2019-01-05)

发布时间:2019-01-05


单选题

1.企业为维持一定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是( )。

A. 约束性固定成本

B. 酌量性变动成本

C. 混合成本

D. 酌量性固定成本

2.在下列各项货币时间价值系数中,与资本回收系数互为倒数的是( )。

A. (P/F,i,n)

B. (P/A,i,n)

C. (F/P,i,n)

D. (F/A,i,n)

3.根据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在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的基础上,期数加1、系数减1的计算结果,应当等于( )。

A. 递延年金现值系数

 B. 后付年金现值系数

 C. 预付年金终值系数

 D. 永续年金现值系数

4.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 )。

A. 约束性固定成本

 B. 酌量性固定成本

 C. 半固定成本

D. 单位固定成本

5.某企业年初花10000元购得A公司股票,至今为止收到100元的股利,预计未来一年股票价格为11000元的概率是50%,股票价格为12000元的概率是30%,股票价格为9000元的概率是20%,该企业的预期收益率是( )。

A. 8%

B. 9%

C. 10%

 D. 11%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中级会计职称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有关资产计税基础的判定中,正确的是 ( )。

A.某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100万元,该时点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会计期末公允价值变为90万元,会计确认账面价值为90万元,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保持不变,仍为100万元

B.一项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最初以1000万元购人,购入时其初始投资成本及汁税基础均为1000万元,当期期末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份额50万元后,会计账面价值为1050万元,而其计税基础依然为1000万元

C.一项用于出租的房屋,取得成本为500万元.会计处理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0。一年的折旧后,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450万元

D.企业支付了3 000万元购入另一企业100%的股权,购买日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 600万元,则企业应确认的合并商誉为400万元,税法规定,该项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

正确答案:ABCD

甲公司2012年12月31日将其于2010年1月1日购入的债券予以转让,转让价款为3 150万元,该债券系2010年1月1日发行的,面值为3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3%,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期限为3年。甲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转让时,利息调整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为18万元,2012年12月31日,该债券投资的减值准备余额为37.5万元.甲公司转让该项金融资产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万元。

A.-64.5

B.-55.5

C.-84

D.-11 7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3 150-(3 000+3 000×3%×3-18-37.5)=-64.5 (万元)。

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对部分应税消费品实行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下列各项中。属于实行复合计税办法的消费品有()。

A.卷烟

B.烟丝

C.粮食白酒

D.薯类白酒

正确答案:ACD

依据税法规定,从200161日起,对卷烟实行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从200151日起,对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实行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


甲公司以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价。甲公司拥有一项用于经营性出租的房产从2008年6月30日转为自用,该房产原值5 000万元,预计使用20年。预计净残值20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在2005年9月达到可使用状态,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预计该项资产可收回金额为4 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始终没有变化,2008年6月转换用途时甲公司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是( )万元。

A.4 156

B.4 432

C.4 140

D.4 260

正确答案:A
2006年12月31日折余价值=5 000-4 800/20(1+3/12)=4 70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200万元,2008年6月将账面价值=4 500-4 300/(18+9/12)×1.5=4 156(万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