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历年真题(2021-02-14)

发布时间:2021-02-14


2021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考试共65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客观案例题。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下列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中,当事人应当向该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是( )。【单选题】

A.对外汇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申请复议的案件

B.对环境保护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申请复议的案件

C.对自然资源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申请复议的案件

D.对交通运输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申请复议的案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对海关、金融、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故A选项正确;对于BCD选项,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根据《公司法》,下列关于公司股东诉讼及事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认为股东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股东可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判决撤销

B.认为股东会的表决方式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股东可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判决撤销

C.认为公司高管执行职务时违反公司章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认为公司高管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须请求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情况紧急除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选项AB: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2)选项C: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可提起代位诉讼;(3)选项D: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管理人不能依法、公正执行职务或者有其他不能胜任职务情形的,有关主体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更换。该主体是( )。【单选题】

A.债权人会议

B.债权人

C.债务人

D.债权人委员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债权人会议认为管理人不能依法、公正执行职务或者有其他不能胜任职务情形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更换。

4、下列民事权利的原始取得方式中,基于法律行为取得的是( )。【单选题】

A.乙基于先占取得无主动产所有权

B.丙基于善意取得而取得动产质权

C.丁基于无因管理取得必要费用的返还请求权

D.甲基于合同取得合同债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基于先占、无因管理取得权利系基于事实行为原始取得权利;基于善意取得动产质权,系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取得权利。基于合同取得合同债权系基于法律行为原始取得权利。

5、2017年4月8日,乙对房屋的占有事实及权利状态属于( )。【客观案例题】

A.善意占有

B.他主占有

C.直接占有

D.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

E.有权占有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1)选项AE: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是对无权占有的分类。有权占有,是指基于本权即基于法律上的原因而为的占有。乙通过和甲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取得对房屋的占有属于有权占有。(2)选项B:自主占有,是指以所有的意思为占有,如买受人对标的物的占有。他主占有,指不以所有的意思为占有,如借用人对借用物的占有。乙作为房屋买受人,占有状态为自主占有。(3)选项C:直接占有是占有人事实上占有其物,乙已经入住该房屋,所以属于直接占有。(4)选项D: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甲仅与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而未办理过户登记,所以乙仍未取得房屋所有权。

6、下列关于甲、乙之间合同约定的效力及案涉房屋权属变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客观案例题】

A.2016年3月3日,乙取得房屋所有权

B.甲、乙关于甲继续租住房屋5年的约定有效

C.2016年3月9日,乙取得房屋所有权

D.甲于5年后将房屋交付给乙时,乙才取得房屋所有权

E.甲、乙关于房屋买卖的约定有效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1)选项ACD: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以登记为生效要件;(2)选项B:租赁合同中,租期可由当事人约定,但约定的租期不得超过20年。超过20年的,超过部分无效。租期为6个月以上的,应订立书面合同;未采用书面合同的租赁,视为不定期租赁;(3)选项E: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7、下列民事权利的继受取得方式中,基于法律行为取得的有( )。【多选题】

A.丙基于抵押合同取得动产抵押权

B.乙基于土地承包合同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C.丁基于继承取得遗产所有权

D.戊基于买卖合同受让取得不动产所有权

E.甲基于地役权合同取得地役权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基于合同而取得权利为基于法律行为继受取得权利,基于继承而取得遗产所有权系基于法律行为外的法律事实继受取得权利,而非基于法律行为取得。

8、下列渎职犯罪中,犯罪主体须为税务人员的是( )。【单选题】

A.玩忽职守罪

B.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

C.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

D.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犯罪主体为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

9、下列关于本案犯罪嫌疑人犯罪形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客观案例题】

A.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中止

B.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中止

C.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既遂

D.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未遂

E.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既遂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1)犯罪既遂,是指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具备了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3)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本题中,甲实施终了《刑法》规定的特定犯罪行为(盗窃罪),并且犯罪行为实际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构成盗窃罪的既遂。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无须讨论犯罪形态。

10、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下列关于刑罚适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多选题】

A.对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一律不适用死刑

B.附加刑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C.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D.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E.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

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A选项错误。附加刑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B选项正确。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而非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选项错误。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D选项正确;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E选项正确。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税务师职业资格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业务的会计核算中,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核算的有( )。

A.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B.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
C.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用于股东分配
D.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用于对外无偿捐赠
E.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用于交际应酬
答案:C,D
解析:
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含交际应酬)的,增值税不视同销售,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所以不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核算。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张某徇私舞弊,多次对其妻子所设立的甲公司少征应征税款,经查导致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50万元。根据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张某的行为构成(  )。

A.徇私枉法罪
B.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C.玩忽职守罪
D.贿赂犯罪
答案:B
解析: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是指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下列职权中不属于税务机关职权的是( )。

A.税收检查权
B.税收行政立法权
C.代位权和撤销权
D.税收法律立法权
答案:D
解析:
税收法律立法权,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税务机关没有制定
税收法律的权力

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股东可以(  )出资。

A、 劳务
B、管理技能
C、信用
D、非专利技术
答案:D
解析: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选项D)、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在本题中,选项ABC难以用货币估价,不具有可转让性,不能作为股东的出资。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