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计算题:拉伸试样上,纵向方向A、B两点的距离L称为标距,受拉伸作用后,用变形仪量出两点距离的增量ΔL=5×10-2mm,若L的原长L0=100mm,求A、B两点间的平均应变εm


参考答案

更多 “计算题:拉伸试样上,纵向方向A、B两点的距离L称为标距,受拉伸作用后,用变形仪量出两点距离的增量ΔL=5×10-2mm,若L的原长L0=100mm,求A、B两点间的平均应变εm。” 相关考题
考题 用视距测量法测量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在A点安置经纬仪,B点立水准尺,测得仪器高iA=1.37m,上丝读数为1.213m,下丝读数为2.068m,中丝读数为1.640m,竖直角为-2018/,求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B及高差hAB。

考题 在长为L的线段上任取两点,求两点之间距离的数学期望及方差.

考题 用视距测量方法求A、B两点间距离,通过观测得尺间距l=0.386m,竖直角α=6°42',则A、B两点间水平距离为:(  )A.38.1m B.38.3m C.38.6m D.37.9m

考题 已知37带内A点高斯平面坐标(XA,YA)和39带C点高斯平面坐标(XC,Y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点的平面距离为B:求两点间的距离需要高斯反算,得到大地坐标(BA,LA)、(BC,LC)C:求两点间的距离需要高斯正算,得到大地坐标(BA,LA)、(BC,LC)D:求两点的椭球面上的距离是计算两点的大地线E:求两点的椭球面上的距离是计算两点所在大圆的弦长

考题 对长度为L的细长均匀工件,采用两点支承时,支承位置至端面距离为0.22203L的点称为()。采用此两点支承时,工件因自重变形所引起的()长度变化为最小。

考题 对长度为L的细长均匀的工件,采用两点支承时,支承位置至端面距离为0.2113L的点称为()。采用此两点位置支承时,其由于自重变形而引起的()为最小。

考题 在1:1000地形图上,设等高距为l米,现量得某相邻两条等高线上两点A、B之间的图上距离为0.01米,则A、B两点的地而坡度为()。A、1%B、5%C、l0%D、2095

考题 计算题:纵向标距L0=100mm的板状试样,拉断后测量其纵向标距Lu=128.00mm,计算断后伸长率A(%)(按国标修约)?

考题 计算题:一圆柱试样原长L0=100mm,原始直径d0=10mm,经拉伸后长度L=103mm,最小直径d=9.8mm,试计算试样的变形量△L和△S。

考题 计算题:用经纬仪进行测量,已知视距kn=100m,竖直角α=-15°29′,仪器高i=1.45m,中丝读数υ=1.56m,求两点间水平距离D和高差h。

考题 计算题:有一个直径d0=10mm,L0=100mm,低碳钢试样,拉伸试验时测得Fs=21KN,Fb=29KN,d1=5.65mm,L1=138mm,求此试样的бs、бb、δ、ψ0。

考题 将拉伸曲线的拉伸图的纵坐标的力F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面积S0变为应力,将横坐标的伸长L除以试样的原始标距L0变为应变,这样得到的曲线与试样的()可以代表该材料的拉伸特性,这样的曲线称为()或σ-ε曲线。A、具体尺寸无关B、材质有关C、应力——应变曲线D、强度——位移曲线

考题 计算题:已知拉伸试样上纵向方向A、B两点的距离L称为标距,受拉伸作用后,A、B两点间的平均应变εm=5×10-4,若L的原长L0=100mm,求两点距离的增量ΔL。

考题 计算题:有一个直径d0=10mm,L0=100mm低碳钢试样,拉伸试验时测得Fs=21KN,Fb=29KN,d1=5.95mm,L1=138mm.求此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考题 计算题:检查计算堤顶或堤坡坡度:若已知堤顶或堤坡上两点之间的倾斜距离L和高差h,试计算两点之间的坡度。

考题 计算题:一根名义长为D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D1米,用这根尺量得两点之间的距离为L米,求改正后的距离L为多少?

考题 计算题:已知坝坡坡度为1:m,量取坝横断面坡上两点间的距离为S米,求两点间的平距和高差?

考题 钢轨折断插入短轨原位焊复时,控制点标记两点间的距离为()。A、l=6.5mB、l=7mC、l=7.5mD、l=8m

考题 问答题计算题:用经纬仪进行测量,已知视距kn=100m,竖直角α=-15°29′,仪器高i=1.45m,中丝读数υ=1.56m,求两点间水平距离D和高差h。

考题 问答题计算题:检查计算堤顶或堤坡坡度:若已知堤顶或堤坡上两点之间的倾斜距离L和高差h,试计算两点之间的坡度。

考题 问答题计算题:已知坝坡坡度为1:m,量取坝横断面坡上两点间的距离为S米,求两点间的平距和高差?

考题 填空题对长度为L的细长均匀工件,采用两点支承时,支承位置至端面距离为0.22203L的点称为()。采用此两点支承时,工件因自重变形所引起的()长度变化为最小。

考题 问答题计算题:一根名义长为D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D1米,用这根尺量得两点之间的距离为L米,求改正后的距离L为多少?

考题 单选题用视距测量方法求C、D两点间距离。通过观测得尺间隔L=0.276m,竖直角α=5°38′,则C、D两点间水平距离为(  )。[2019年真题]A 27.5mB 27.6mC 27.4mD 27.3m

考题 单选题用视距测量方法求A、B两点间距离,通过观测得尺间距l=0.386m,竖直角α=6°42′。则A、B;两点间水平距离为( )A 38.1mB 38.3mC 38.6mD 37.9m

考题 单选题用视距测量方法求A、B两点间距离,通过观测得尺间距l=0.386m,竖直角α=6°42′,则A、B两点间水平距离为(  )。A 38.1mB 38.3mC 38.6mD 37.9m

考题 填空题对长度为L的细长均匀的工件,采用两点支承时,支承位置至端面距离为0.2113L的点称为()。采用此两点位置支承时,其由于自重变形而引起的()为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