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23、对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将取对应残余应变为2%时的应力作为其屈服点(又称条件屈服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错误
更多 “23、对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将取对应残余应变为2%时的应力作为其屈服点(又称条件屈服点)。” 相关考题
考题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无明显流幅的钢筋,在构件承载力设计时,取极限抗拉强度的()作为条件屈服点。 A.75%B.80%C.85%D.70%

考题 钢筋按其应力应变曲线分为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和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

考题 对没有明显屈服点的钢材,以加载试件中的应变为0.2%所对应的应力为屈服点,称为条件屈服点。()

考题 高强度钢筋采用残余应变为 0.2%时的屈服强度为条件屈服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计算中受力钢筋的强度限值为(  )。A、有明显流幅的取其极限抗拉强度,无明显流幅的按其条件屈服点取 B、所有均取其极限抗拉强度 C、有明显流幅的按其屈服点取,无明显流幅的按其条件屈服点取 D、有明显流幅的按其屈服点取,无明显流幅的取其极限抗拉强度

考题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点的材料,通常规定产生()的残余变形时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A、0.5%B、0.2%C、0.1%D、0.05%

考题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点的钢材,以卸载后试件的残余应变为()时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假想屈服点,也称为条件屈服点。

考题 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强度标准值的依据?() A、最大应变对应的应力B、极限抗拉强度C、0.9倍极限强度D、条件屈服强度

考题 对没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条件屈服点σ2.0是指()。A、钢筋应变为0.2%时的应力B、使钢筋残余应变为0.2%的卸载起点应力C、钢筋残余应变为0.2%,与σ-ε曲线垂直相交点处的应力

考题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无明显流幅的钢筋,在构件承载力设计时,取极限抗拉强度的()作为条件屈服点。 A、75%B、80%C、85%D、70%

考题 当钢筋的应力超过屈服点以后,拉力不增加而变形却显著增加,将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时,以这时的拉力值除以钢筋的截面积所得到的钢筋单位面积所承担的拉力值,就是屈服点。

考题 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规范"规定的条件屈服点为:()A、最大应变对应的应力B、0.9倍极限抗拉强度C、0.85倍极限抗拉强度D、0.8倍极限抗拉强度

考题 没有明显屈服点的钢材,名义屈服点可取( )A、A 残余应变为0.01%时对应的应力B、B 残余应变为0.2%时对应的应力C、C. 残余应变为0.33%时对应的应力D、D. 残余应变为0.4%时对应的应力

考题 单选题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无明显流幅的钢筋,在构件承载力设计时,取极限抗拉强度的()作为条件屈服点。A 75%B 80%C 85%D 70%

考题 单选题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强度设计依据是()。A 抗拉强度B 最大应变对应的应力C 条件屈服强度D 0.9倍抗拉强度

考题 问答题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和没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两者的应力-应变关系有什么不同?

考题 判断题钢筋按其应力应变曲线分为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和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冷拔加工的钢丝没有明显的屈服点和流幅。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用于建筑结构的具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其强度取值是(  )。[2019年真题]A 极限受拉强度B 比例极限C 下屈服点D 上屈服点

考题 判断题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取残余应变为0.2%时对应的应力σ0.2作为强度设计指标。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冷拔钢丝没有明显的屈服点,通常根据其ζ-ε曲线定出残余应变为0.2%的卸载应力。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对应于残余应变为0.2%的应力,称为有明显屈服点钢筋的条件屈服点。A 对B 错

考题 填空题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点的钢材,以卸载后试件的残余应变为()时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假想屈服点,也称为条件屈服点。

考题 判断题有明显流幅的钢筋的屈服强度对应于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屈服点。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计算中受力钢筋的强度限值为(  )。[2010年真题]A 有明显流幅的取其极限抗拉强度,无明显流幅的按其条件屈服点取B 所有均取其极限抗拉强度C 有明显流幅的按其屈服点取,无明显流幅的按其条件屈服点取D 有明显流幅的按其屈服点取,无明显流幅的取其极限抗拉强度

考题 填空题对于无屈服点的钢材,可取相当于残余应变为()时的应力为名义屈服点。

考题 单选题高碳钢采用条件屈服点,用σ0.2表示,即:()A  取极限强度的20%B  取应变为0.002时的应力C  取应变为0.2时的应力D  取残余应变为0.002时的应力

考题 填空题多数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因此规定拉伸时产生()残余变形所对应的应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