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一物资的供应间隔期为10天,平均日需求量为5t,则每批购人数量至少应为( )t,才能不使供应脱节。

A.5
B.10
C.50
D.2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某一物资的供应间隔期为10天,平均日需求量为5t,则每批购人数量至少应为50t,才能不使供应脱节。
更多 “某一物资的供应间隔期为10天,平均日需求量为5t,则每批购人数量至少应为( )t,才能不使供应脱节。A.5 B.10 C.50 D.2” 相关考题
考题 企业在进行供应时,有几个方面的要求要满足。其中()是指企业应按企业所需求的实物资源数量和无形资源数量特别是实物资源的数量来供应及采购 A.按质供应B.按量供应C.低成本供应D.及时供应

考题 ● 某供应商数据库中的供应关系为 SPJ(供应商号,零件号,工程号,数量),如下命令查询某工程至少用了3家供应商(包含3家)供应的零件的平均数量,并按工程号的降序排列。 SELECT 工程号, (14) FROM SPJ GROUP BY工程号 (15) ORDER BY工程号DESC;(14)A. AVG(数量)At 平均数量B. AVG(数量)AS平均数量C. 平均数量 At AVG(数量)D. 平均数量 AS AVG(数量)(15)A. HAVING COUNT(DISTINCT(供应商号))2B. Where COUNT(供应商号)2C. HAVING(DISTINCT(供应商号))2D. Where 供应商号 2

考题 ()是企业在某种物资前后两次进货间隔中,为保证正常条件下的物资供应所设置的合理储备物资的数量。A、保险储备定额B、最高储备定额C、经常储备定额D、最低储备定额

考题 给定供应关系SPJ(供应商号,零件号,工程号,数量),查询某工程至少用了3家供应商(包含3家)供应的零件的平均数量,并按工程号的降序排列。SELECT 工程号,(53) FROM SPJGROUPBY 工程号(54)ORDER BY 工程号 DESC;A.AVG(数量)At平均数量B.AVG(数量)AS平均数量C.平均数量AtAVG(数量)D.平均数量ASAVG(数量)

考题 某供应商数据库中的供应关系为SPJ(供应商号,零件号,工担号,数量),如下命令查询某工程至少用了3家供应商(包含3家)供应的零件的平均数量,并按工程号的降序排列。SELECT工程号,(14)FROM SPJGROUP BY工程号(15)ORDER BY工程号DESC;A.AVG(数量)At平均数量B.AVG(数量)AS平均数量C.平均数量At AVG(数量)D.平均数量ASAVG(数量)

考题 ● 给定供应关系SPJ(供应商号,零件号,工程号,数量),查询某工程至少用了家供应商(包含3家)供应的零件的平均数量,并按工程号的降序排列。SELECT工程号,(53)FROM SPJ GROUP BY 工程号(54)0RDER BY 工程号DESC(53)A. AVG(数量)At 平均数量B. AVG(数量)AS 平均数量C. 平均数量 At AVG(数量)D. 平均数量 AS AVG(数量)(54)A. HAVING COUNT(DISTINCT(供应商号))2B. Where COUNT(供应商号)2C. HAVING(DISTINCT(供应商号))2D. Where 供应商号 2

考题 某一供氧系统,平均耗氧量为350m3/h(气态)。每天供气为12h,拟采用液氧罐贮存。供应商补液氧周期为7d/次,则液氧贮存罐的有效容积至少为( )m3。A.38 B.43 C.45 D.52

考题 某供应商数据库中的供应关系为SPJ(供应商号,零件号,工担号,数量),如下命令查询某工程至少用了3家供应商(包含3家)供应的零件的平均数量,并按工程号的降序排列。 SELECT工程号,(请作答此空)FROM SPJ GROUP BY工程号( )ORDER BY工程号DESC;A.AVG(数量)At平均数量 B.AVG(数量)AS平均数量 C.平均数量At AVG(数量) D.平均数量ASAVG(数量)

考题 企业在进行供应时,有几个方面的要求要满足。其中()是指企业应按企业所需求的实物资源数量和无形资源数量特别是实物资源的数量来供应及采购。A、按质供应B、按量供应C、低成本供应D、及时供应

考题 某企业每月计划生产一种产品1000件,其物资消耗定额为60公斤/件,各种损耗率为千分之一,物资的供应周转期为20天,每月按30天计算。根据上述资料回答有关问题:物资供应周转期是指()。A、前后两批物资订货的间隔天数B、前后两批物资的供应间隔天数C、订货天数D、采购的间隔天数

考题 某一级建筑施工企业本月l5日开始编制下个月的材料供应计划。本月l6日查库时水泥库存量为20t,现场库存为25t,至本月底尚有30t水泥按合同的约定到货。本月平均日耗用水泥4t.预计下月平均每日需用水泥比本月每El需用量增加25%,水泥平均供应期间隔天数为ll天.保险储备天数为3d,验收入库需要1天,月工作日按30d计算。该企业的下月期出库存量为()tA、18B、15C、20D、17

考题 某一物资的供应间隔期为10d,平均日需求量为5t,则每批购入数量至少应为()t,才能不使供应脱节。A、5B、10C、50D、2

考题 计算题:某高炉矿批28t,矿石含铁为57%,平均小时料批为8批,炼钢要求每炉平均出铁≤180t,问出铁间隔时间应为多少小时次内。

考题 某种物资在前后两批进厂的供应间隔期内,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经济合理的物资储备数量。称为().

考题 下面关于确定材料供应间隔期的描述中,()不正确。A、以上个年度的实际间隔天数为准B、定点供应按合同的间隔期C、供过于求,则少进勤购D、供应点由远改近,则供应期缩短

考题 某企业2012年完成建筑工作量6860万元,消耗水泥58760t。预计2013年将完成工作量总值8960万元。按照平均供应间隔期为6d,保险储备天数为3d核定。(注:平均每日需要量是根据某一物资全年需用量除以360d得出。)2013年水泥总需用量=()t。A、38393.9B、44988.1C、89976.3D、76787.8

考题 某企业2012年完成建筑工作量6860万元,消耗水泥58760t。预计2013年将完成工作量总值8960万元。按照平均供应间隔期为6d,保险储备天数为3d核定。(注:平均每日需要量是根据某一物资全年需用量除以360d得出。)最低储备定额=()t。A、639.6B、946.7C、1124.7D、959.9

考题 某企业2012年完成建筑工作量6860万元,消耗水泥58760t。预计2013年将完成工作量总值8960万元。按照平均供应间隔期为6d,保险储备天数为3d核定。(注:平均每日需要量是根据某一物资全年需用量除以360d得出。)2013年水泥平均每日耗量=()t。A、125.0B、213.3C、105.2D、249.9

考题 某一级建筑施工企业本月15日开始编制下个月的材料供应计划。本月16日查库时水泥库存量为20t,现场库存为25t,至本月底尚有30t水泥按合同的约定到货。本月平均日耗用水泥4t.预计下月平均每日需用水泥比本月每日需用量增加25%,水泥平均供应期间隔天数为11天,保险储备天数为3d,验收入库需要1天,月工作日按30d计算。 该企业的下月计划水泥供应量为()t。A、195B、205C、210D、215

考题 某一级建筑施工企业本月15日开始编制下个月的材料供应计划。本月16日查库时水泥库存量为20t,现场库存为25t,至本月底尚有30t水泥按合同的约定到货。本月平均日耗用水泥4t.预计下月平均每日需用水泥比本月每日需用量增加25%,水泥平均供应期间隔天数为11天,保险储备天数为3d,验收入库需要1天,月工作日按30d计算。 该企业的施工现场水泥验收入库是其供应阶段的开始,应在数量和质量验收后。按实收数及时办理材料入库验收单。

考题 某企业2012年完成建筑工作量6860万元,消耗水泥58760t。预计2013年将完成工作量总值8960万元。按照平均供应间隔期为6d,保险储备天数为3d核定。(注:平均每日需要量是根据某一物资全年需用量除以360d得出。)经常储备是企业用于经常性周转的材料储备,它的大小决定于()。A、材料到货速度的快慢B、原材料供应周期的长短C、平均每日原材料消费量的大小D、项目施工条件波动的大小E、施工班组施工水平的高低

考题 某施工企业计划期(360天)需用水泥216000吨,期初库存17500吨,水泥平均供应间隔为30天,平均误期天数为5天,则该企业计划期的水泥供应量应为()吨。A、216000B、233500C、212500D、219500

考题 属于类储备定额计算参数的有()A、供应间隔天数B、验收入库天数C、平均每日需求量D、保险储备定额

考题 物资供应定额是生产单位产品应当()A、合理储备的物资数量标准B、合理供应的物资数量标准C、合理消耗的物资数量标准D、合理使用的物资数量标准

考题 单选题某企业每月计划生产一种产品1000件,其物资消耗定额为60公斤/件,各种损耗率为千分之一,物资的供应周转期为20天,每月按30天计算。根据上述资料回答有关问题:物资供应周转期是指()。A 前后两批物资订货的间隔天数B 前后两批物资的供应间隔天数C 订货天数D 采购的间隔天数

考题 多选题属于类储备定额计算参数的有()A供应间隔天数B验收入库天数C平均每日需求量D保险储备定额

考题 单选题物资供应定额是生产单位产品应当()A 合理储备的物资数量标准B 合理供应的物资数量标准C 合理消耗的物资数量标准D 合理使用的物资数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