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接手高一新生两个月后,英语老师刘丽发现,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一班的教学气氛比较活跃,二班的教学气氛比较沉闷,两个班作业的完成情况有一些差距。她反复回顾教学细节,感觉二班学生似乎内向一些,还有几个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为什么会这样呢?
刘老师主动去找同事交流。语文老师说:“二班学生是内向一些,不过整体不错,勤奋的学生不少。如果引导得当,教学效果应该不会比一班差。”数学老师也认可语文老师的说法。
刘老师又去了解二班学生的想法。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意见:“老师,您有时在课堂上说一班学生反应比我们快,让我们很受打击。”“您上课时总是板着脸,很多同学都很怕您。”“小军有时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是因为基础不好。并不是故意跟您对着干”……
根据同事和学生的意见,刘老师调整了教育教学策略,她主动参加了一些二班的集体活动,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在学校举办的元旦晚会上,她还和二班的学生演唱了英文歌曲。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她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组织了“英语俱乐部”。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从学生观的角度来看,刘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妥当的。在发现她所教两个班的差别时,刘老师能够及时寻找原因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材料中,刘老师了解到学生不按时作业、调皮并不是真正跟自己作对而是基础不好,能够正确对待学生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切实看到学生是发展的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提高。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材料中,刘老师对于她所教的两个班学生成绩的不同有自己的看法,但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而是能够向老师、学生了解情况,做到了将学生看成是独立意义的人这一点。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刘老师经过了解能够看到一班学生与二班学生的不同,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发言,课下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这符合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学生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刘老师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赞扬的。
更多 “接手高一新生两个月后,英语老师刘丽发现,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一班的教学气氛比较活跃,二班的教学气氛比较沉闷,两个班作业的完成情况有一些差距。她反复回顾教学细节,感觉二班学生似乎内向一些,还有几个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为什么会这样呢? 刘老师主动去找同事交流。语文老师说:“二班学生是内向一些,不过整体不错,勤奋的学生不少。如果引导得当,教学效果应该不会比一班差。”数学老师也认可语文老师的说法。 刘老师又去了解二班学生的想法。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意见:“老师,您有时在课堂上说一班学生反应比我们快,让我们很受打击。”“您上课时总是板着脸,很多同学都很怕您。”“小军有时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是因为基础不好。并不是故意跟您对着干”…… 根据同事和学生的意见,刘老师调整了教育教学策略,她主动参加了一些二班的集体活动,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在学校举办的元旦晚会上,她还和二班的学生演唱了英文歌曲。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她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组织了“英语俱乐部”。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 相关考题
考题 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未时测量其成绩差异.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实验法C.个案研究法D.调查法

考题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的,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方式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探究教学B.小班教学C.复式教学D.分层教学

考题 :某校四年级原有两个班,现在要重新编为三个班,将原一班的1/3与原二班的1/4组成新一班,将原一班的1/4与原二班的1/3组成新二班,余下30人组成新三班。如果新一班的人数比新二班的人数多10%,那么,原来一班有多少人?( )A.39B.48C.69D.72

考题 一班学生的平均体重均为55千克,二班学生的平均体重为52千克,两个班级学生体重的标准差均为5千克。那么()

考题 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45人,期末数学测试中,一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1.5分,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3.4分,这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

考题 有两个班的小学生要到少年宫参加活动,但只有一辆车接送。第一班的学生坐车从学校出发的同时,第二班学生开始步行;车到途中某处,让第一班学生下车步行,车立刻返回接第二班学生上车并直接开往少年宫。学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载学生时车速每小时40公里,空车每小时50公里。那么,要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少年宫,第一班学生步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学生上下车时间不计)( )A. 1/7B. 1/6C. 3/4D. 2/5

考题 一班20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70分,二班30名学生相同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0分。这两个班50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 )A.70B.74C.75D.76

考题 张老师要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他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法,二班运用讨论法,两个班的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基本一致,期末测验显示两个班的成绩有显著差异。张老师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

考题 在某市中心小学,六年级共有三个班级,一班与二班的学生人数比是5 : 4,二班与三班的学生人数比是3 : 2,4班比二班的学生人数少8人,则三个班级的学生总人数是 ( )人。 A. 50 B. 60 C. 70 D. 80

考题 有两个班的学生从南部校区到北部校区参加活动,但只有一辆车接送。第一班的学生坐车从学校出发的同时,第二个班的学生开始步行。车到途中某处,让第一个班的学生下车步行,车立刻返回接第二班学生上车并直接开往北部校区,学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汽车载学生时车速每小时40公里,空车每小时50公里。问:要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北部校区,第二班学生要步行全程的( )。

考题 期末考试中,一班学生成绩很好,二班学生成绩很差,我们追溯出一班教师要比二班教师好。这种实验设计是( )A.相关研究设计 B.单组后测设计 C.准则组设计 D.相等样本设计

考题 周一上午第四节课,初一班和初二二班同时上体育课,初- -班的教学内容是接力跑游戏比赛,初二二班的教学内容是排球双手正面传球,课前两个班的老师商量好,一-个班用北面半块球场,另一-个班用南面半块球场,为了互不干扰同时,同时考虑自然条件,两位老师一起画出了下列四个草图。 (1)四个草图中,你认为哪-一个讲解师范队形安排最合理并说明理由。 (2)如果四个草图是学生练习队形的安排,你认为哪一个最合理? 为什么?

考题 某校四年级原有两个班,现在要重新编为三个班,将原一班的1/3与原二班的1/4组成新一班,将原一班的1/4与原二班的1/3组成新二班,余下30人组成新三班。如果新一班的人数比新二班的人数多10%,那么,原来一班有多少人?( ) A. 39 B. 48 C. 69 D. 72

考题 有两个班的小学生要到少年宫参加活动,但只有一辆车接送,第一班的学生坐车从学校出发的同时,第二班学生开始步行;车到途中某处,让第一班的学生下车步行,车立刻返回接第二班学生上车,并直接开往少年宫,学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载学生时车速每小时40千米,空车每小时50千米。问:要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少年宫,第一班学生步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学生上下车时间不计)()

考题 刘老师调整教育策略,主动参加二班的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内向的同学发言,在学校举办的晚会上,他和二班学生一起唱歌。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考题 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有显著差异。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

考题 英语老师为了探究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于是在所教的甲乙两个平行班中分别采用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一段时间后再组织一次考试,分析两个班级考试成绩之间的差异,英语老师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考题 王葆的班级和学校的哪个班级结成了友谊班?()A、初三一班B、高一二班C、高二一班D、初二二班

考题 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作用是()。A、活跃课堂后气氛B、提高教学效率C、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D、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E、控制教学进度

考题 筛选一班、二班,并且年龄大于20的学生,下面写法正确的()。A、班级=“一班”OR班级=“二班”AND年龄20B、班级=“一班”OR(班级=“二班”AND年龄20C、(班级=“一班”OR班级=“二班”)AND年龄20D、(班级=“一班”AND班级=“二班”)AND年龄20

考题 多选题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作用是()。A活跃课堂后气氛B提高教学效率C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D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E控制教学进度

考题 单选题一班和二班《统计学》平均考试成绩分别为78分和83分,成绩的标准差分别为9分和12分,可以判断()。A 一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B 二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C 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有相同代表性D 无法判断

考题 单选题筛选一班、二班,并且年龄大于20的学生,下面写法正确的()。A 班级=“一班”OR班级=“二班”AND年龄20B 班级=“一班”OR(班级=“二班”AND年龄20C (班级=“一班”OR班级=“二班”)AND年龄20D (班级=“一班”AND班级=“二班”)AND年龄20

考题 问答题材料:刘老师带两个成绩迥然不同的班,二班的成绩相对较差,学生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调皮捣蛋。经过向老师、学生调查、了解情况,刘老师调整了教育策略,主动参加二班的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内向的人发言,在学校举办的晚会上,他和二班学生一起唱歌。一段时间后,二班学生活跃了很多,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考题 填空题一班学生的平均体重均为55千克,二班学生的平均体重为52千克,两个班级学生体重的标准差均为5千克。那么()

考题 问答题接手高一新生两个月后,英语老师刘丽发现,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一班的教学气氛比较活跃,二班的教学气氛比较沉闷,两个班作业的完成情况有一些差距。她反复回顾教学细节,感觉二班学生似乎内向一些,还有几个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为什么会这样呢? 刘老师主动去找同事交流。语文老师说:“二班学生是内向一些,不过整体不错,勤奋的学生不少,如果引导得当,教学效果应该不会比一班差。”数学老师也认可语文老师的说法。 刘老师又去了解二班学生的想法,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意见:“老师,您有时在课堂上说一班学生反应比我们快,让我们很受打击。”“您上课时总是板着脸,很多同学都很怕您。”“小军有时候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是因为基础不好,并不是故意跟您对着干”…… 根据同事和学生的意见,刘老师调整了教育教学策略,她主动参加了一些二班的集体活动,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在学校举办的元旦晚会上,她还和二班的学生演唱了英文歌曲。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她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组织了“英语俱乐部”。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考题 单选题大二班的孙老师针对科学活动课上气氛沉闷、幼儿表现不积极的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予以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说明孙老师注重( )。A 行动研究B 同伴互助C 微格教学D 专业引领

考题 单选题王葆的班级和学校的哪个班级结成了友谊班?()A 初三一班B 高一二班C 高二一班D 初二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