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2012 年) 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 仪器设置完成后, 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分别为 50m、 48m, 后尺读数为 1.54288m, 前尺读数为 0.54288m, 仪器显示超限。 其原因是() 超限。

A. 视线长度
B. 前后视距差
C. 前后视距差累计
D. 视线高度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表1.5.5,视线长度不能超过50m,前后视距差不能大于1.5m,视线高度应为0.55-2.8m。选项中B、D两项都超限。
更多 “(2012 年) 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 仪器设置完成后, 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分别为 50m、 48m, 后尺读数为 1.54288m, 前尺读数为 0.54288m, 仪器显示超限。 其原因是() 超限。A. 视线长度 B. 前后视距差 C. 前后视距差累计 D. 视线高度” 相关考题
考题 水准仪使用的操作程序正确的是( )。 A.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精确整平--瞄准水准尺--读数B.安置仪器--瞄准水准尺--粗略整平--精确整平--读数C.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读数D.安置仪器--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读数--粗略整平

考题 水准仪在与AB点等距处测得高差hAB=-0.211m,仪器迁到靠近A点后,在A尺上读数为1.023m,在B尺读数为1.254m,计算说明该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是否平行?

考题 水准测量时,如果尺垫下沉,可采用的正确方法是()。A.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B.采用两次仪器高法C.采用往返测法D.采用前后视距相等

考题 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步骤为( )。 A.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对中—精平—瞄准水准尺—读数B.仪器的安置—对中—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平—读数C.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平—读数D.仪器的安置—瞄准水准尺—对中—粗略整平—精平—读数

考题 为了消除或减小水准仪i角误差,应严格检验________,尽量使前后视距________累计视距差不超限,采用 为了消除或减小水准仪i角误差,应严格检验________,尽量使前后视距________累计视距差不超限,采用________观测程序及往返测应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等;

考题 水准仪的主要使用步骤( )。A.安置仪器、初步整平、精确整平、瞄准水准尺、读数、记录、计算 B.安置仪器、初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读数、记录、计算 C.安置仪器、精确整平、初步整平、瞄准水准尺、读数、记录、计算 D.安置仪器、初步整平、瞄准水准尺、读数、精确整平、记录、计算

考题 微倾式水准仪观测操作步骤是( )。A.仪器安置→粗平→调焦照准→精平→读数字 B.仪器安置→粗平→精平→调焦照准→读数字 C.仪器安置→粗平→调焦照准→读数字→精平 D.仪器安置→调焦照准→粗平→精平→读数字

考题 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操作步骤是( )。A.仪器安置→粗平→调焦照准→精平→读数字 B.仪器安置→粗平→调焦照准→读数字 C.仪器安置→粗平→调焦照准→读数字→精平 D.仪器安置→调焦照准→粗平→读数字→精平

考题 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仪器设置完成后,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分别为50m、48m.后尺读数为1.54288m,前尺读数为0.54288m,仪器显示超限。其原因是()超限。A.视线长度 B.前后视距差 C.前后视距累计差 D.视线高度

考题 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仪器设置完成后,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分别为50 m、48 m,后尺读数为1.542 88 m,前尺读数为0.542 88 m,仪器显示超限。其原因是( )超限。 A.视线长度 B.前后视距差 C.前后视距差累积 D.视线高度

考题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步骤()。A、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照准水准尺、精平与读数B、对中、整平、瞄准、读数C、对中、整平、定向D、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照准水准尺、读数

考题 水准仪使用的操作程序正确的是()。A、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精确整平--瞄准水准尺--读数B、安置仪器--瞄准水准尺--粗略整平--精确整平--读数C、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读数D、安置仪器--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读数--粗略整平

考题 水文四等水准测量在每一仪器站观测时,应及时检算前后视距不等差,()黑、红面读数差以及同站黑、红面高差之差是否符合所要求的限差。A、异尺B、同尺C、备用尺D、库存尺

考题 水文四等水准测量在每一仪器站观测应及时检算()不等差,同尺黑、红面读数差以及同站黑、红面高差之差是否符合所要求的限差。A、前后视距B、前视距C、后视距D、中视距

考题 下列关于水准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有()A、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为前一后一后一前B、水准测量要求一测段中的测站数为偶数站是为了消除标尺的零点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C、水准测量中,立于某点水准尺读数越大,说明该点高程值越大D、水准测量时对某一水准尺进行观测时的基本步骤是粗平、瞄准、精平和读数E、水准测量中常用的两种检核方法是双面尺法和变更仪器高法

考题 水准仪使用操作的基本程序为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和读数。

考题 水准仪置于A、B两点中间,A尺读数a=1.523m,B尺读数b=1.305m,仪器移至A点附近,尺读数分别为a′=1.701m,b′=1.462m,则()A、LL∥CCB、LL不∥CCC、L′L′∥VVD、L′L′不∥VV

考题 水准仪检校时,置镜于A、B中点C,A、B之间100m,A尺的读数为2.318m,B尺的读数为1.407m。在直线AB上移镜,距离A尺3m,距离B尺103m,A尺的读数为1.832m,B尺的读数为0.937m。说明该仪器是否要校正?如果需要校正,B尺的正确读数是多少?

考题 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仪器设置完成后,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离分别为50米、49米,后尺读数为1.34273,前尺读数为0.54284,仪器显示为超限,其原因是()超限。A、视线长度B、前后视距差C、前后视距累积差D、视线高度

考题 A、B两点相距60米,水准仪置于A、B等距处时,得A点的尺读数a=1.330米,B点的尺读数b=0.806米,将仪器移至AB的延长线C点时,得A点的尺读数a’=1.944米,B点的尺读数b¢=1.438米,已知BC=30米,试问该仪器的i角为多少?若在C点处校正其i角,问A点尺上的正确读数应为多少?

考题 在进行高程测设时,已知点的高程为120376,欲测设点的高程为121000。安置好水准仪后,观测得已知点上水准尺的读数为1246,则欲测设点的水准尺读数为()。A、0376B、0622C、1870D、1376

考题 三等水准采用中丝读数法,每站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Lb3B3184、一、二等水准测量,其一条路线的往返观测,须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

考题 单选题水文四等水准测量在每一仪器站观测应及时检算()不等差,同尺黑、红面读数差以及同站黑、红面高差之差是否符合所要求的限差。A 前后视距B 前视距C 后视距D 中视距

考题 单选题在进行高程测设时,已知点的高程为120376,欲测设点的高程为121000。安置好水准仪后,观测得已知点上水准尺的读数为1246,则欲测设点的水准尺读数为()。A 0376B 0622C 1870D 1376

考题 判断题三等水准采用中丝读数法,每站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Lb3B3184、一、二等水准测量,其一条路线的往返观测,须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四等水准测量,在一个站上观测应读出数据()A前后视距B后视尺黑面读数(上中下三丝)C前视尺黑面读数(上中下三丝)D前视尺红面读数(中丝)E后视尺红面读数(中丝)

考题 问答题水准仪在与AB点等距处测得高差hAB=-0.211m,仪器迁到靠近A点后,在A尺上读数为1.023m,在B尺读数为1.254m,计算说明该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是否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