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为了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将实木地板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从价格机制看,上述做法之所以能够节约木材资源,是因为征收消费税会导致(  )。
A

实木地板销售价格提高,使生产企业增加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B

实木地板销售价格提高,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C

实木地板销售价格降低,使生产企业减少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为了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将实木地板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从价格机制看,上述做法之所以能够节约木材资源,是因为征收消费税会导致(  )。A 实木地板销售价格提高,使生产企业增加实木地板的供给量B 实木地板销售价格提高,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C 实木地板销售价格降低,使生产企业减少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相关考题
考题 甲实木地板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10月外购已税实木地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万元,增值税1.36万元;当月领用部分实木地板用于继续生产实木地板,已知本月期初库存外购已税实木地板5万元,期末库存外购的已税实木地板2万元,已知实木地板消费税税率为5%。该实木地板厂当月可扣除的外购实木地板已纳的消费税税额为()万元。A.0.25B.0.3C.0.15D.0.55

考题 甲实木地板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10月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收购一批原木,开具的收购发票注明收购价款40000元。甲实木地板厂将收购的原木从收购地直接运往异地的乙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加工实木地板,实木地板加工完毕,甲实木地板厂收回实木地板,取得乙厂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加工费20000元,代垫辅料10000元,乙厂无同类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已知实木地板的消费税税率为5%,则乙厂应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元。

考题 :为了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近期我国将实木地板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从价格机制看,上述做法之所以能够节约木材资源,是因为征收消费税会导致( )。A.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生产企业增加实木地板的供给量B.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生产企业减少实木地板的供给量C.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D.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考题 甲实木地板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10月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收购一批原木,开具的收购发票注明收购价款40000元。甲实木地板厂将收购的原木从收购地直接运往异地的乙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加工实木地板,实木地板加工完毕,甲实木地板厂收回实木地板,取得乙厂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加工费20000元,代垫辅料10000元,乙厂无同类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已知实木地板的消费税税率为5%,则乙厂应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元。A.2631.58 B.3157.89 C.3410.53 D.3684.21

考题 下列不属于实木复合地板分类( )。A.三层复合实木地板 B.多层复合实木地板 C.单层复合实木地板 D.细木工板复合实木地板

考题 关于木制品的特性与应用的表述中,有误的是( )。A.实木地板是指用木材直接加工而成的地板 B.镶嵌地板适用于体育馆、练功房、舞台、高级住宅的地面装饰 C.实木地板的技术要求有分等、外观质量、加工精度、物理力学性能 D.实木地板可分为平口实木地板,企口实木地板、拼花实木地板、指接地板、集成地板等

考题 实木地板是指用木材直接加工而成的地板。下列属于实木地板的有( )。A.平口实木地板 B.企口实木地板 C.实木复合地板 D.指接地板 E.独立地板

考题 纳税人将自产实木地板用于下列情形的,以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计算消费税和增值税的是( )。A.将自产实木地板用于换取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B.将自产实木地板用于抵偿债务 C.将自产实木地板用于投资入股 D.将自产实木地板用于对外捐赠

考题 某外贸公司7月从某地板生产企业购进实木地板50箱用于出口,取得生产企业开具的专用发票,注明共计支付的价税合计金额118.72万元,支付购实木地板的运输费用1.2万元,该批实木地板出口销售时取得金额220.6万元。实木地板生产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7%,消费税税率5%。外贸公司出口该批实木地板应退的消费税是()万元。A、3.6B、5.12C、4.87D、5.07

考题 一般应用于家装使用的木地板有()、()、()。A、实木木地板B、三层复合实木地板C、多层复合实木地板D、复合实木地板

考题 甲实木地板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10月外购已税实木地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万元,增值税1.36万元;当月领用部分实木地板用于继续生产实木地板,已知本月期初库存外购已税实木地板5万元,期末库存外购的已税实木地板2万元,已知实木地板消费税税率为5%。该实木地板厂当月可扣除的外购实木地板已纳的消费税税额为()万元。A、0.25B、0.3C、0.15D、0.55

考题 实木复合地板可分为A、三层复合实木地板B、多层复合实木地板C、细木工复合实木地板D、刨花复合实木地板E、纤维板复合实木地板

考题 下列()不是实木复合地板按结构分类。A、三层复合实木地板B、多层实木复合地板C、细木工板复合实木地板D、粗木工板复合实木地板

考题 ()不属于实木复合木地板。A、三层复合实木地板B、多层复合实木地板C、细木工板实木复合地板D、叠压式复合木地板

考题 某木材公司将一批自产的实木地板60%用于连续生产新型高级实木地板,40%用作职工宿舍,该批实木地板的成本为15000元,该实木地板无市场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假设其成本利润率为5%,消费税税率为8%。该批实木地板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是()。A、360.21B、450.35C、547.83D、681.94

考题 某实木地板厂当月生产实木地板3000箱,销售实木地板2500箱,取得不含税销售额980万元。同时将自产实木地板100箱用于企业会议室装修。则当月应缴纳的消费税为50.96万元(实木地板消费税税率为5%)。

考题 单选题为了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将实木地板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从价格机制看,上述做法之所以能够节约木材资源,是因为征收消费税会导致(  )。A 实木地板销售价格提高,使生产企业增加实木地板的供给量B 实木地板销售价格提高,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C 实木地板销售价格降低,使生产企业减少实木地板的供给量D 实木地板销售价格降低,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考题 多选题实木复合地板可分为A三层复合实木地板B多层复合实木地板C细木工复合实木地板D刨花复合实木地板E纤维板复合实木地板

考题 单选题甲实木地板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4月将自产的一批实木地板向丙木材厂换取一批用于加工实木地板的木材,该批实木地板的平均销售价格为25万元(不含税,下同)、最高销售价格为28万元。已知实木地板的消费税税率为5%,则甲实木地板厂应缴纳的消费税和增值税合计为()万元。A 4.65B 5.4C 5.73D 5.56

考题 单选题甲实木地板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5月外购已税实木地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万元,增值税1.04万元;当月领用部分实木地板用于继续生产实木地板,已知本月期初库存外购已税实木地板5万元,期末库存外购的已税实木地板2万元,已知实木地板消费税税率为5%。该实木地板厂当月可扣除的外购实木地板已纳的消费税税额为( )万元。A 0.25B 0.3C 0.15D 0.55

考题 判断题实木复合地板可分为三层复合实木地板、多层复合实木地板、细木工板复合实木地板。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木质地板按材料分为原实木地板、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和强化木地板几种。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某木材公司将一批自产的实木地板60%用于连续生产新型高级实木地板,40%用作职工宿舍,该批实木地板的成本为15000元,该实木地板无市场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假设其成本利润率为5%,消费税税率为8%。该批实木地板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是()。A 360.21B 450.35C 547.83D 681.94

考题 单选题甲实木地板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10月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收购一批原木,开具的收购发票注明收购价款40000元。甲实木地板厂将收购的原木从收购地直接运往异地的乙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加工实木地板,实木地板加工完毕,甲实木地板厂收回实木地板,取得乙厂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加工费20000元,代垫辅料10000元,乙厂无同类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已知实木地板的消费税税率为5%,则乙厂应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元。A 2631.58B 3157.89C 3410.53D 3684.21

考题 单选题下列()不是实木复合地板按结构分类。A 三层复合实木地板B 多层实木复合地板C 细木工板复合实木地板D 粗木工板复合实木地板

考题 单选题某外贸公司7月从某地板生产企业购进实木地板50箱用于出口,取得生产企业开具的专用发票,注明共计支付的价税合计金额118.72万元,支付购实木地板的运输费用1.2万元,该批实木地板出口销售时取得金额220.6万元。实木地板生产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7%,消费税税率5%。外贸公司出口该批实木地板应退的消费税是()万元。A 3.6B 5.12C 4.87D 5.07

考题 判断题某实木地板厂当月生产实木地板3000箱,销售实木地板2500箱,取得不含税销售额980万元。同时将自产实木地板100箱用于企业会议室装修。则当月应缴纳的消费税为50.96万元(实木地板消费税税率为5%)。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