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等于瞬时水位数值与水尺零点高程的代数差,有正负号。
A

基面

B

水尺读数

C

水位

D

高程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等于瞬时水位数值与水尺零点高程的代数差,有正负号。A 基面B 水尺读数C 水位D 高程” 相关考题
考题 某水尺零点高程为21.326,水尺读数为0.32m,则水位21.006m。

考题 观测水位时在水尺板上读得水面与水尺板交接的刻度数(水尺读数)并立即记载,水尺读数加上该()得水位数值。A、水面高程B、基面高程C、河底高程D、水尺零点高程

考题 水位的数值是由水尺的读数()水尺零点高程而得。A、加B、减C、乘D、除

考题 进行水位订正时,当水尺零点高程变动大于1cm时,需确定水尺零点高程变动的时间,可绘制()逐时水位过程线或相关线比较分析确定。A、本站与上游站B、本站与下游站C、上、下游站D、本站与上、下游站

考题 瞬时水位数值用某一基面以上m数表示,为水尺读数与()的代数和。A、水尺零点高程B、零点高程C、高程D、基面

考题 瞬时水位数值用某一()以上m数表示。A、水尺零点高程B、零点高程C、高程D、基面

考题 在水位的涨落过程中,换读水尺比测是为了检验两支水尺观测的水位是否衔接,并可检验()有无变动。A、水尺零点高程B、水尺高程C、水位D、水尺读数

考题 ()等于瞬时水位数值与水尺零点高程的代数差,有正负号。A、基面B、水尺读数C、水位D、高程

考题 整编水位观测资料时,首先注意考证()的引测和校测及应用是否正确。A、水尺顶点高程B、水位C、水尺零点高程D、河床高程

考题 水位=水尺零点高程+水尺读数,水尺零点高程是全国统一的。

考题 使用水尺观测水位时,只读取水尺读数,水位=()+水尺读数。A、水准点高程B、水尺零点高程C、特定基准面高程D、河床高程

考题 某水尺零点高程为21.236,水尺读数为0.32m,则水位为()。

考题 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的()除以上、下比降断面间距,并以万分率表示。A、水尺零点高差B、水尺读数差C、水位高差D、水位高程

考题 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或等于()cm的变动时,应查明变动原因及时间,并应对有关的水位纪录进行更正。

考题 瞬时水位数值为水尺读数与水尺零点高程的()。A、积B、代数差C、代数和D、绝对值和

考题 单选题瞬时水位数值用某一()以上m数表示。A 水尺零点高程B 零点高程C 高程D 基面

考题 单选题在水位的涨落过程中,换读水尺比测是为了检验两支水尺观测的水位是否衔接,并可检验()有无变动。A 水尺零点高程B 水尺高程C 水位D 水尺读数

考题 单选题整编水位观测资料时,首先注意考证()的引测和校测及应用是否正确。A 水尺顶点高程B 水位C 水尺零点高程D 河床高程

考题 单选题一般水尺当新测高程与原用水尺零点高程相差小于等于()mm时,其水尺零点高程仍沿用原高程。A 5B 10C 15D 20

考题 判断题水位=水尺零点高程+水尺读数,水尺零点高程是全国统一的。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比降水尺当新测高程与原用水尺零点高程相差小于等于()mm时,其水尺零点高程仍沿用原高程。A 5B 10C 15D 20

考题 单选题瞬时水位数值用某一基面以上m数表示,为水尺读数与()的代数和。A 水尺零点高程B 零点高程C 高程D 基面

考题 单选题瞬时水位数值为水尺读数与水尺零点高程的()。A 积B 代数差C 代数和D 绝对值和

考题 单选题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的()除以上、下比降断面间距,并以万分率表示。A 水尺零点高差B 水尺读数差C 水位高差D 水位高程

考题 单选题水位的数值是由水尺的读数()水尺零点高程而得。A 加B 减C 乘D 除

考题 单选题使用水尺观测水位时,只读取水尺读数,水位=()+水尺读数。A 水准点高程B 水尺零点高程C 特定基准面高程D 河床高程

考题 单选题观测水位时在水尺板上读得水面与水尺板交接的刻度数(水尺读数)并立即记载,水尺读数加上该()得水位数值。A 水面高程B 基面高程C 河底高程D 水尺零点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