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假定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a位于鸡的Z染色体上,致死性状在胚胎期表现出来。一只含a基因的公鸡与母鸡交配,试问后代中雌雄比例是()
A.1:1
B.1:2
C.1:3
D.2:1
参考答案和解析
B
更多 “假定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a位于鸡的Z染色体上,致死性状在胚胎期表现出来。一只含a基因的公鸡与母鸡交配,试问后代中雌雄比例是()A.1:1B.1:2C.1:3D.2:1” 相关考题
考题
(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结果预测:I 如果_________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II如果________ ,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III如果____________ ,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考题
菠菜的叶型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为显性,B、b均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基因b为致死基因。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的致死类型,可选亲本有杂合宽叶雌株菠菜、纯合宽叶雌株菠菜、狭叶雄株菠菜和宽叶雄株菠菜。实验结果及结论:(1)若后代中(),说明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2)若后代中(),说明基因b使雌配子致死;(3)若后代中(),说明基因b纯合使雌性个体致死。
考题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当显性基因A存在时,鸡的羽毛可表现为芦花斑纹或非芦花斑纹,而基因型aa的鸡总是白色羽毛。羽毛的芦花斑纹(B)对非芦花斑纹(b)为显性,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此基因。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一只纯合非芦花公鸡与纯合的白羽母鸡交配,F1芦花与非芦花各占一半,F1自由交配得到F2。请回答: ①亲本中纯合非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为(),纯合的白羽母鸡的基因型为()。 ②F2中非芦花:芦花:白羽的比例=()。 ③某蛋场欲从F2中选取种鸡,在后代中从雏鸡的羽毛颜色就能分辨雌雄。则应从F2中选择表现型的公鸡与表现型()的母鸡作为种鸡,交配产生的后代雏鸡中能被直接识别的母雏占全部雏鸡的比例是()
考题
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XBY、XbYB、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XBXB、XBXb、XbXbC、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D、若后代性别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和XBY
考题
自然状况下,鸡有时因激素的变化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ZW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A、1∶0B、1∶1C、2∶1D、3∶1
考题
果蝇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巳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l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l︰l。当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l。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占其后代的比例为()
考题
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A、1∶0B、1∶1C、2∶1D、3∶1
考题
某动物的基因S和T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仅含一种显性基因的胚胎不能成活。若SSTT和sstt个体交配,F1群体中雌雄个体相互自由交配,则F2群体中T的基因频率是()A、40%B、45%C、50%D、60%
考题
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后代中雄性与雌性的比值为1︰1B、后代中雄性与雌性的比值为1︰2C、性反转是由于性染色体发生变化的结果D、性反转是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其性染色体组成没有发生变化
考题
果蝇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巳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l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l︰l。当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l。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中,显性性状分别为()
考题
一个雌果蝇的后代中,雄性个体仅为雌性个体的一半,下列解释最符合事实的是()A、雄果蝇产生的含Y染色体的精子是只含X染色体的一半B、形成受精卵时,参与形成受精卵的Y精子少C、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有一个显性致死基因D、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
考题
果蝇的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的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该突变型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含该突变型基因的雌配子致死C、该突变型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含该突变型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考题
显性抑制基因S抑制另一个显性黑色基因B,使之成为白色,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但S又是一个隐性致死基因,若双基因杂合子互相交配,预期后代表型比应为()。A、13白∶3黑B、9白∶7黑C、15白∶1黑D、9白∶3黑
考题
科研人员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A、3/4与1:1B、2/3与2:1C、1/2与1:2D、1/3与1:l
考题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当显性基因A存在时,鸡的羽毛可表现为芦花斑纹或非芦花斑纹,而基因型aa的鸡总是白色羽毛。羽毛的芦花斑纹(B)对非芦花斑纹(b)为显性,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此基因。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纯种的芦花公鸡和纯种的非芦花母鸡交配,得到子一代;子一代个体互相交配,子二代中芦花鸡:非芦花鸡=(),其中非芦花鸡的性别是(),说明该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
考题
一般地说,X连锁隐性突变比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其原因是()A、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容易检测B、隐性基因纯合率高C、隐性基因容易在雄性半合子身上表现出来D、隐性基因容易在雌合子身上表现出来
考题
一只短尾鼠与一正常尾鼠交配,产生正常尾与短尾两种类型,比例为1:1。而两只短尾鼠交配,所产子代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据此推测()A、短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短尾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C、短尾基因是显性基因D、短尾基因是隐性基因
考题
一只卷毛雌狗A和一只卷毛雄狗B交配,生了一只直毛雌狗和一只卷毛雄狗(卷毛、直毛这对相对性状由H、h基因控制)。请分析回答:卷毛、直毛这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考题
果蝇的白眼对红眼为隐性,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眼色为红眼而携带有白眼基因的杂合子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它们的后代中()A、雄果蝇全部为红眼B、雌果蝇全部为红眼C、雄果蝇为白眼,雌果蝇为红眼D、雌雄果蝇中红白眼各1/2
考题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E,♂ZZ)。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逆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A、1:0B、1:1C、2:1D、3:1
考题
单选题果蝇的白眼对红眼为隐性,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眼色为红眼而携带有白眼基因的杂合子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它们的后代中()A
雄果蝇全部为红眼B
雌果蝇全部为红眼C
雄果蝇为白眼,雌果蝇为红眼D
雌雄果蝇中红白眼各1/2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