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以“学生表”为数据源,计算每名学生的年龄(取整),那么正确的计算公式为()。

A.Date()-[出生日期]/365

B.Date([出生日期])/365

C.Year(date())-Year([出生日期])

D.Year([出生日期])/365


参考答案和解析
A
更多 “以“学生表”为数据源,计算每名学生的年龄(取整),那么正确的计算公式为()。A.Date()-[出生日期]/365B.Date([出生日期])/365C.Year(date())-Year([出生日期])D.Year([出生日期])/365” 相关考题
考题 有学生表(学号,姓名,所在系,年龄),找出系内学生平均年龄高于全体学生平均年龄的系信息,正确的语句是______。A.SELECT所在系,AVG(年龄)FROM学生表 WHERE AVG(年龄)>(SELECT AVG(年龄)FEOM学生表)B.SELECT所在系,AVG(年龄)FROM学生表 WHERE AVG(年龄)>(SELECT AVG(年龄)FEOM学生表) GROUP BY所在系C.SELECT所在系,AVG(年龄)FROM学生表 GROUP BY所在系 HAVING AVG(年龄)>(SELECT AVG(年龄)FEOM学生表)D.SELECT所在系,AVG(年龄)FROM学生表 GROUP BY所在系 WHERE AVG(年龄)>(SELECT AVG(年龄)FEOM学生表)

考题 在“学生.mdb”数据库中有教师、课程、授课、课程成绩和学生表。(1)以教师、授课和课程表为数据源,创建生成查询“生成授课表”,表中含有授课 ID、教师姓名和课程名称字段。授课表结果如图所示。(2)以学生表和课程成绩表为数据源,创建查询“平均分”,结果显示学生姓名和平均分字段,平均分=Sum([课程成绩]![成绩])/Count([课程成绩]![课程编号])。查询结果如图所示。

考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student.mdb”数据库中有student、课程和成绩三张表。(1)以student表为数据源,创建查询“查询1”,查询>=20岁的男学生信息。结果显示学号、姓名、性别和年龄字段。查询结果如图所示。(2)以student表为数据源,创建更新查询“查询2”,将每个学生的年龄增加一岁

考题 mdb”数据库中有教师、,课程、授课、课程成绩、系别和学生表。(1)以学生表和系别表为数据源,创建查询“查询1”,统计各系的学生数。结果显示系名称和学生数字段,学生数=Count(学号)。查询结果如图所示。(2)以课程成绩表为数据源,创建查询“查询2”,查询每门课程的最高分。结果显示课程名称和最高分字段,最高分=Max(成绩)。查询结果如图所示。

考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student.mdb”数据库中有student、选课表和课程表。(1)以student、选课表和课程表为数据源,创建参数查询“按ID查询成绩”,实现输入学生的ID显示学生成绩,参数提示为“请输入学生ID',结果显示学生姓名、课程名称和成绩字段。查询结果如图所示。(2)以student、选课表和课程表为数据源,创建生成表查询成绩表,查询每个学生选课的成绩,结果显示学生姓名、课程名称和成绩字段?生成成绩表如图所示。

考题 在“学生成绩.mdb”数据库中有班级表、课程表和学生成绩表三张表。(1)以“学生成绩查询”结果为数据源,创建“学生成绩表”窗体,在窗体中显示学生ID、姓名、班级名称、课程名称和分数字段。(2)设置“学生成绩表”窗体的页眉为1厘米,页脚为0.501厘米,在页眉中添加“学生成绩表”标签,标签文本格式为宋体12号字,居中显示。窗体结果如图所示。

考题 在“学生.mdb”数据库中有教师、课程、授课、课程成绩和学生表。(1)以教师表和授课表为数据源,创建查询“Q1”,统计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的授课数目。结果显示教师姓名、学历和授课ID之Count。查询结果如图所示。(2)学生表和平均分查询相关,并以它们为数据源创建查询“查询1”。结果显示学号、学生姓名和平均分字段。查询结果如图所示。

考题 若以“tEmployee”表为数据源,计算每个职工的年龄(取整),并显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那么正确的设计是( )。A.B.C.D.

考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有“学生.mdb”数据库。(1)创建“临时学生”表,字段和学生表完全相同。以临时学生表为数据源,字段创建纵栏格式的“添加学生信息”窗体。(2)在“添加学生信息”窗体添加页眉标签“添加学生信息”,标签文本字体为宋体、 12号、加粗。在页脚中添加记录操作按钮“添加记录”和“保存记录”按钮,分别实现添加记录和保存记录的操作。“添加学生信息”窗体结果如图所示。

考题 在“学生.mdb”数据库中有课程、课程成绩、学生和成绩优秀学生四张表。(1)以学生和课程成绩表为数据源,创建追加查询“优秀学生”,将成绩=90的学生所有信息和成绩字段添加到成绩优秀学生表中。(2)以课程、课程成绩、学生表为数据源,创建分组查询“学分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姓名和已修学分字段,已修学分=Sum([课程].[学分])。查询结果如图所示。

考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有“学生.mdb”数据库。(1)以班级、学生和系别表为数据源,创建查询“学生信息”,结果显示学生表的全部字段、班级名称和系名称字段。(2)以“学生信息”查询为数据源,创建“学生信息”窗体,显示学号、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名称和系别名称字段。窗体结果如图所示。

考题 在“学生.mdb”数据库中有教师、课程、授课、课程成绩、系别、班级和学生表。(1)以班级表和学生表为数据源,创建参数查询“班级信息”,实现创建输入班级ID,显示班级学生信息。参数提示为“请输入班级ID”,结果显示班级名称、学号和学生姓名字段。查询结果如图所示。

考题 mdb”数据库中有教师、课程、授课、课程成绩、系别、班级和学生表。(1)以系别表、班级表和学生表为数据源,创建查询“计算机系学生”,查询计算机系学生信息。结果显示系名称、班级名称和学生姓名。查询结果如图所示。(2)创建宏“计算机系学生宏”,实现打开“计算机系学生”查询和最小化窗口操作。

考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有“××.mdb”数据库。(1)以班级和学生表为数据源,创建“班级信息”查询,结果显示班级号码、班级名称、学生编号和学生姓名字段。(2)以班级表为数据源, 自动创建“班级”窗体。在班级窗体中添加以“班级信息”查询为数据源的子窗体,子窗体显示“班级信息”查询的全部字段。设置窗体宽度为10.598厘米,弹出方式。班级窗体结果如图所示。

考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有“学生.mdb”数据库。(1) 以学生表为数据源,创建“输入学生信息”窗体,窗体显示学生表的全部字段。用组合框绑定性别字段。在页脚中添加“添加记录”、“保存记录”和“关闭窗体”按钮,分别实现添加记录、保存记录和关闭窗体操作。在页眉中添加“输入学生信息”标签(宋体12号字,居中显示)。设置窗体宽度为8.099匣米,弹出方式。窗体结果如图所示。(2) 以课程成绩表为数据源,创建图表窗体“选课统计”,统计选修每门课程的人数。图表字段为“课程编号”,图标类型为“柱形图”。

考题 在“Acc2.mdb”数据库中有“部门人员”、“部门信息”、“订单”、“订单明细”、“产品”和“工资”表。 (1)以“产品”和“订单”表为数据源,创建分组统计查询“查询1”,统计每种产品的订单数。结果显示“产品名称”和“订单数”字段,订单数=订单ID之Count。 (2)以“部门人员”和“订单”表为数据源,创建查询“查询2”,查询“田佳西”经手的订单信息。结果显示姓名和订单ID。 四、综合应用题(共18分)在考生文件夹下有“Acc3.mdb”数据库。 (1)以“学生成绩”和“学生档案信息”表为数据源,创建“不及格学生信息”查询,查询不及格学生的全部信息。结果显示“学生档案信息”表中的全部信息。(2)创建“不及格学生信息”宏,打开“不及格学生信息”查询。(3)在“学生信息查询”窗体中添加“不及格学生信息”按钮,运行“不及格学生信息”宏, 查询结果如图1所示。

考题 在“Acc2.mdb”数据库中有“教师”、“课程”、“授课”、“课程成绩”、“系别”、“班级”和“学生”表。(1)以“班级”表和“学生”表为数据源,创建参数查询“班级信息”,实现输入班级ID,显示班级学生信息。参数提示为“请输入班级ID”,结果显示“班级名称”、“学号”和“学生姓名”字段。查询结果如图1所示。(2)以“系别”表和“教师”表为数据源,创建生成表查询“教师信息”,生成“教师”表,并生成“教师ID”、“教师姓名”、“性别”、“学历”和“系名称”字段。

考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有一个“Acc3.mdb”数据库。(1)以“班级”表为数据源,创建“班级”窗体,在窗体中显示“班级ID”和“班级名称”字段。布局为纵栏表;样式为标准。在“班级”窗体中添加子窗体,子窗体中显示“学号”和“姓名”字段。删除子窗体标签。窗体最终效果如图3所示。(2)以“学生档案信息”表为数据源,创建“按照学生姓名查询学生信息”查询,实现输入学生姓名显示学生信息的功能。参数提示为“请输入学生姓名”,结果显示“学生档案信息”表中的全部字段。(3)在“学生信息查询”窗体中添加“按姓名查询”和“关闭窗体”按钮,分别实现“按照学生姓名”查询学生信息和关闭窗体的功能。窗体效果如图4所示。

考题 若以已建立的"tEmployee"表为数据源,计算每个职工的年龄(取整),计算公式为A.Year([出生日期])/365B.(Date()-[出生日期])/365C.Year(date())-Year([出生日期])D.Date()-[出生日期]/365

考题 mdb”数据库中有教师、课程、授课、课程成绩和学生表。(1)以学生、课程和课程成绩表为数据源,创建查询生成表“查询1”,生成成绩表。生成学生姓名、课程名称和成绩字段。成绩表结果如图所示。(2)以教师、课程、授课和课程成绩表为数据源,创建查询“查询2”,统计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所教学生数。结果显示教师姓名、学历和学号之Count字段。查询结果如图所示。

考题 为“学生”表的“年龄”字段增加有效性规则“年龄必须在18~45岁之间”的SQL语句是ATJTER TABLE学生ALTER年龄【 】年龄=45 AND年龄=18

考题 有老师和甲、乙、丙三个学生,现在老师的年龄刚好是三个学生的年龄和;9年后,老师年龄为甲、乙两个学生的年龄和;又3年后,老师年龄为甲、丙两个学生的年龄和;再3年后,老师年龄为乙、丙两个学生的年龄和。那么老师现在的年龄是( )岁。A.33B.35C.36D.39

考题 试题2在“教学管理”数据库中有“学生”“课程”“教师”和“选课成绩”四张表。按要求创建查询。(1) 以“教学管理”数据库中的“学生”和“选课成绩”表为数据源,创建一个生产表查询,将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的“学生编号”和“姓名”,“性别”“年龄”和“成绩”存储到一个新表中,“学生编号”按降序排列。新表名为“90分以上学生情况”,查询的名称为“生成90分以上学生情况表”。(2) 以“教学管理”数据库中的“学生”“课程”和“选课成绩”表为数据源建立一个查询,查找每个班英语(二)的平均成绩并显示其班级号和平均成绩。假设,“学生编号”中的前4位表示班级号。查询命名为“每班英语平均分”。

考题 利用SQL命令删除“学生”表中的“年龄”字段,正确的命令格式是( )。A)ALTER TABLE 学生 DELETE COLUMN 年龄B)ALTER TABLE 学生 DROP COLUMN 年龄C)ALTER TABLE 学生 CANCEL COLUMN 年龄D)ALTER TABLE 学生 CUT COLUMN 年龄

考题 如果希望从学生表中查询出同学的平均年龄,那么语句中应该包含()。ASELECT MIN (年龄) AS 平均 FROM 学生表BSELECT MAX (年龄) AS 平均 FROM 学生表CSELECT AVG (年龄) AS 平均 FROM 学生表DSELECT COUNT (年龄) AS 平均 FROM 学生表

考题 整正复式交分道岔导曲线支距计算公式正确的为()。

考题 单选题如果希望从学生表中查询出同学的平均年龄,那么语句中应该包含()。A SELECT MIN (年龄) AS 平均 FROM 学生表B SELECT MAX (年龄) AS 平均 FROM 学生表C SELECT AVG (年龄) AS 平均 FROM 学生表D SELECT COUNT (年龄) AS 平均 FROM 学生表

考题 单选题箍筋顶部非连接区根数取值计算公式为:顶部非连接区高度-起步/加密间距()A 向上取整B 向上取整-1C 向上取整+1D 不取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