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海洋植物在预防全球变暖方面大有潜力。它们每年可从大气中吸收20亿吨二氧化碳。其中,红树林、盐沼地和海草床存储了海底埋藏的碳的一半,其每年可存储16.5亿吨二氧化碳,几乎占全球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的一半,成为地球上最密集的碳储存器。但是,这些海洋植物的生存环境却岌岌可危,它们的栖息地正以每年7%的速度丧失。按照这种趋势,这些海洋生态系统可能在几十年内大规模消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海洋植物具有很强的固碳功能,能够有效预防全球变暖

B.红树林、盐沼地和海草床是地球上最密集的碳储存器

C.要应对全球变暖.有必要加强对海洋植物栖息地的保护

D.要加强对海洋植物生存环境的保护.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

更多 “ 海洋植物在预防全球变暖方面大有潜力。它们每年可从大气中吸收20亿吨二氧化碳。其中,红树林、盐沼地和海草床存储了海底埋藏的碳的一半,其每年可存储16.5亿吨二氧化碳,几乎占全球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的一半,成为地球上最密集的碳储存器。但是,这些海洋植物的生存环境却岌岌可危,它们的栖息地正以每年7%的速度丧失。按照这种趋势,这些海洋生态系统可能在几十年内大规模消失。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海洋植物具有很强的固碳功能,能够有效预防全球变暖B.红树林、盐沼地和海草床是地球上最密集的碳储存器C.要应对全球变暖.有必要加强对海洋植物栖息地的保护D.要加强对海洋植物生存环境的保护.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 相关考题
考题 森林碳汇是指:( )A.森林吸收并储存一氧化碳的数量B.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数量C.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D.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考题 对文中划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考题 每道题包含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海洋植物在预防全球变暖方面大有潜力。它们每年可从大气中吸收20亿吨二氧化碳。其中,红树林、盐沼地和海草床存储了海底埋藏的碳的一半,其每年可存储16.5亿吨二氧化碳。几乎占全球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的一半,成为地球上最密集的碳储存器。但是.这些海洋植物的生存环境却岌岌可危,它们的栖息地正以每年7%的速度丧失。按照这种趋势.这些海洋生态系统可能在几十年内大规模消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海洋植物具有很强的固碳功能.能够有效预防全球变暖 B.红树林、盐沼地和海草床是地球上最密集的碳储存器 C.要应对全球变暖,有必要加强对海洋植物栖息地的保护 D.要加强对海洋植物生存环境的保护.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考题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0.2华氏度(约合0.11摄氏度).但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从更长时间范围看,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认为的还要强。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全球变暖速度最快 B.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变暖速度有所放缓 C.1998年是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最快的一年 D.海洋能够吸收大气中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

考题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氟烃、一氧化二氮等,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上升趋势。据此完成题。 上述温室气体除能导致全球变暖外,还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查看材料A.臭氧层破坏 B.湖水富营养化 C.城市热岛效应 D.酸雨

考题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氟烃、一氧化二氮等,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上升趋势。据此完成题。 上述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查看材料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 C.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D.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考题 海洋酸化人类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有30%—40%会溶解于海洋、河流和湖泊等水体。而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时,海洋便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的碱性减弱,“酸度”升高。

考题 在海洋与全球气候变暖方面,人们除了关注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固定作用以外,还关注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失稳分解释放的哪种气体所引起的温室效应?

考题 红树林植物指的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包括木本、藤本和草本植物。其中的木本植物叫()。A、红树植物B、真红树植物C、半红树植物D、红树林伴生植物

考题 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1/4。A、15亿吨B、16亿吨C、17亿吨D、18亿吨

考题 海洋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方面功不可没。海洋的这种吸纳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有限的吗?

考题 虽然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但自然也有它独特的机制以减缓这种趋势。自然界中的“碳吸收池”可以大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中最重要的两大“碳吸收池”是()A、草原,山川B、沙漠,荒原C、海洋,森林D、湖泊,河流

考题 森林碳汇是指:()A、森林吸收并储存一氧化碳的数量B、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数量C、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D、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考题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A、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更多B、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更多大气逆辐射更强C、大气削弱的地面辐射更少D、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更少

考题 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人们焚烧化石矿物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A、温室效应B、热岛效应

考题 吸收作用是指植物的叶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考题 全球大气污染问题是指全球变暖、()、()

考题 气候变暖,以下情况会发生的是()。A、落入海洋的风尘增多B、海洋生产率提高C、海平面下降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考题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考题 全球面临环境问题有:()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化减少,酸雨蔓延,土壤荒漠化,大气污染,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海洋污染。A、全球变冷,固体废弃物污染B、全球变暖,河水污染C、全球变暖,固体废弃物污染D、全球变冷,河水污染

考题 全球植物每年固定的二氧化碳约占大气中二氧化碳量的()。A、10%B、11%C、12%D、15%

考题 单选题传统观念认为导致温室效应的甲烷多半来自湿地和反刍动物的消化道。殊不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也会释放甲烷。科学家发现的惊人结果是全球绿色植物,每年释放的甲烷量为0.6亿到2.4亿吨,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0%~40%,其中2/3左右来自植物丰富的地区。以下各项陈述除哪项外,都可以支持科学家的发现?()A 如果不考虑绿色植物排除其他所有因素后,全球仍有大量甲烷的来源无法解释B 德国科学家通过卫星观测到热带雨林上空出现的甲烷云层,这一现象无法用一致的全球甲烷来源加以解释C 美国化学家分析取自委内瑞拉稀树草原的空气样本,并得出结论,该地区植物被释放的甲烷为0.3亿~0.6亿吨D 有科学家强调,近期的甲烷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与森林无关,植被是无辜的

考题 多选题全世界森林面积自20世纪以来,每年约减少()亿公顷,相当于森林每年从大气中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减少()亿吨。A0.2B0.5C46D48

考题 单选题全球植物每年固定的二氧化碳约占大气中二氧化碳量的()。A 10%B 11%C 12%D 15%

考题 问答题海洋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方面功不可没。海洋的这种吸纳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有限的吗?

考题 单选题红树林植物指的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包括木本、藤本和草本植物。其中的木本植物叫()。A 红树植物B 真红树植物C 半红树植物D 红树林伴生植物

考题 问答题说明海洋生物泵(包括碳酸盐泵)对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