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患者,女,52岁,右侧乳腺癌术后2年余,发现左侧颈部无痛性肿物1年。CT平扫示:左侧颈部不规则肿物,类椭圆形,边缘模糊不清,呈分叶征,大小约16cm×6cm,密度不均匀,可见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轻度强化。首选的诊断是:()

  • A、淋巴结转移瘤
  • B、淋巴瘤
  • C、甲状腺癌
  • D、颈淋巴结核
  • E、神经纤维瘤

参考答案

更多 “患者,女,52岁,右侧乳腺癌术后2年余,发现左侧颈部无痛性肿物1年。CT平扫示:左侧颈部不规则肿物,类椭圆形,边缘模糊不清,呈分叶征,大小约16cm×6cm,密度不均匀,可见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轻度强化。首选的诊断是:()A、淋巴结转移瘤B、淋巴瘤C、甲状腺癌D、颈淋巴结核E、神经纤维瘤” 相关考题
考题 患者女40岁,发现乳头血性溢液1周,左侧乳房肿物1周,轻按肿物时有血性液体溢出,首先考虑诊断为A.乳腺癌B.乳房纤维腺瘤C.乳房囊性增生病D.乳管内乳头状瘤E.急性乳腺炎

考题 患者,女,25岁,发现颈部肿物2个月,同时伴有乏力,盗汗,对该患者最适宜的首选处理是( )A.颈部肿物细针穿刺活检B.以治疗淋巴瘤方案化疗1周期C.颈部肿物切除术D.试验性抗结核治疗E.查血沉

考题 女,24岁,发现颈部肿物2个月,同时伴有乏力,盗汗,对该患者最适宜的首选处理是A.颈部肿物细针穿刺活检B.试验性抗结核治疗C.颈部肿物切除术D.以治疗淋巴瘤方案化疗1周期E.查血沉

考题 患者,女,45岁,因左侧腮腺肿物局部麻醉下行左侧腮腺浅叶及肿物切除术,术后局部应用绷带加压包扎,最好选用( )

考题 患者男性,55岁,因“发现左侧颈部肿物1个月”来诊。查体:左颈部多发质硬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直径约2cm,右颈部未触及异常肿大淋巴结。电子喉镜检查,不可能出现的是()A、左侧梨状窝灰白新生物B、左侧声带固定C、左侧披裂固定D、右侧披裂固定E、右侧声带固定

考题 患者,女,54岁。主诉:发现右侧口底无痛肿物1月余。现病史:患者于1月前发现右侧口底有一肿物,无痛,柔软,约花生米样大小。未行治疗。此后肿物缓慢增大,影响吃饭。检查:右侧口底有一约2cm×1.5cm×1cm肿物,质地柔软,呈囊性感,表面黏膜呈淡蓝色,界清,活动,无触压痛。舌无麻木,伸舌居中。穿刺可抽出蛋清样液体。(病例题)

考题 患者女,40岁,因“发现左乳房无痛性肿物1个月”来诊。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触及直径3cm之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小,同侧腋窝淋巴结不大。该患者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有()。(提示手术将肿物及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经快速冷冻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腺癌。)A、乳腺癌根治术B、乳腺癌扩大根治术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D、单纯乳房切除术E、保乳术F、肿物摘除术

考题 患者女,55岁,右乳乳腺癌术后1年余,右侧胸部及右手臂肿胀,局部皮下触及隆起性肿块,边界不清,表面皮肤紫红色。最不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机化血栓B、脂肪瘤C、血管肉瘤D、肉芽肿E、血管瘤

考题 患者女,50岁,因“左乳肿物伴皮肤溃疡1个月”来诊。查体:左乳外上象限4cm×4cm×3cm肿物,伴皮肤溃疡;左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融合固定。乳腺肿物粗针穿刺活检:浸润性导管癌Ⅱ级;ER(-),PR(-),HER-2(+)。腋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发现癌细胞。其他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学治疗后胸壁复发,治疗首选()。A、化学治疗B、放射治疗C、内分泌治疗D、靶向治疗E、手术切除

考题 患者,女,25岁,发现颈部肿物2个月,同时伴有乏力,盗汗,对该患者最适宜的首选处理是()A、颈部肿物细针穿刺活检B、以治疗淋巴瘤方案化疗1周期C、颈部肿物切除术D、试验性抗结核治疗E、查血沉

考题 患者女,46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肿物3个月”来诊。查体:肿物距离乳晕区约3cm,直径3cm,质硬,表面不光滑,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无触痛;右侧腋窝可触及1枚淋巴结,1.0cm×0.8cm,活动良好。最佳的治疗方案是()。A、全乳房切除术,术前辅以化学治疗B、全乳房切除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前辅以化学治疗D、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E、应用CAF方案术前化学治疗

考题 患者女,43岁,未绝经,1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4/20。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区域包括()。A、左侧胸壁B、左侧锁骨上、下区C、左侧腋窝D、右乳E、右侧锁骨上、下区F、右侧腋窝

考题 患者女,43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个月”来诊。有明确的乳腺癌家族史。查体: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肿物,约2cm×2cm,质中,活动度可;腋窝及锁骨上、下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左乳肿物穿刺活检:小叶原位癌。BRCA1突变。 最佳治疗为()。A、保乳术B、双侧乳腺切除+乳房重建术C、左乳肿物局部切除D、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E、放射治疗

考题 多选题患者女,43岁,未绝经,1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4/20。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区域包括()。A左侧胸壁B左侧锁骨上、下区C左侧腋窝D右乳E右侧锁骨上、下区F右侧腋窝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19岁,因“颈部肿物2年余”来诊。查体:T36.7℃,P88次/min,右侧颈部可触及3个约2cm×3cm串珠样质韧肿物。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考虑做的检查是()A 肿物活检或细针穿刺病理检查B 颈部X线片C 颈部CTD 颈部MRIE 颈部肿物B型超声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52岁,右侧乳腺癌术后2年余,发现左侧颈部无痛性肿物1年。CT平扫示:左侧颈部不规则肿物,类椭圆形,边缘模糊不清,呈分叶征,大小约16cm×6cm,密度不均匀,可见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轻度强化。首选的诊断是:()A 淋巴结转移瘤B 淋巴瘤C 甲状腺癌D 颈淋巴结核E 神经纤维瘤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性,55岁,因“发现左侧颈部肿物1个月”来诊。查体:左颈部多发质硬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直径约2cm,右颈部未触及异常肿大淋巴结。电子喉镜检查,不可能出现的是()A 左侧梨状窝灰白新生物B 左侧声带固定C 左侧披裂固定D 右侧披裂固定E 右侧声带固定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40岁,因“发现左乳房无痛性肿物1个月”来诊。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触及直径3cm之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小,同侧腋窝淋巴结不大。为明确诊断应检查的项目包括()。(提示患者母亲10年前患乳腺癌死亡,患者很焦虑。)A 乳房钼靶X线片B 乳房干板照相C 乳房B型超声D 肿物切除病理学检查E 乳腺导管内视镜F 蛋白水平的检测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55岁,右乳乳腺癌术后1年余,右侧胸部及右手臂肿胀,局部皮下触及隆起性肿块,边界不清,表面皮肤紫红色。 最不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 机化血栓B 脂肪瘤C 血管肉瘤D 肉芽肿E 血管瘤

考题 多选题患者女,40岁,因“发现左乳房无痛性肿物1个月”来诊。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触及直径3cm之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小,同侧腋窝淋巴结不大。应考虑的乳房疾病是()。A乳腺癌B乳房纤维瘤C乳房囊性增生病D乳管内乳头状瘤E乳房结核F浆细胞性乳腺炎

考题 多选题患者女,40岁,因“发现左乳房无痛性肿物1个月”来诊。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触及直径3cm之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小,同侧腋窝淋巴结不大。术后第2天,预防皮瓣坏死的护理措施是()。(提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胸部多层敷料包扎B保持引流管通畅C患侧上肢垫高D患侧上肢练习上举运动E增加营养F患侧肩部制动

考题 问答题患者,女,54岁 。主诉:发现右侧口底无痛肿物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1月前发现右侧口底有一肿物,无痛,柔软,约花生米样大小 。未行治疗 。此后肿物缓慢增大,影响吃饭 。检查:右侧口底有一约2cm×1 .5cm×1cm肿物,质地柔软,呈囊性感,表面黏膜呈淡蓝色,界清,活动,无触压痛 。舌无麻木,伸舌居中 。穿刺可抽出蛋清样液体 。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43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个月”来诊。有明确的乳腺癌家族史。查体: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肿物,约2cm×2cm,质中,活动度可;腋窝及锁骨上、下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左乳肿物穿刺活检:小叶原位癌。BRCA1突变。 最佳治疗为()。A 保乳术B 双侧乳腺切除+乳房重建术C 左乳肿物局部切除D 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E 放射治疗

考题 单选题者男性,55岁,主因“阴茎癌术后1年,发现左腹股沟区肿物1个月”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阴茎肿物,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考虑为阴茎癌,具体不详。术后1个月行双侧腹股沟区手术,未发现转移。1个月前患者复查发现左腹股沟区肿物。查体:阴茎部分切除术后改变,局部未见明显肿物,双侧腹股沟区分别可见一约3cm切口瘢痕,左腹股沟区可及2cm大小肿物,活动度尚可,右侧腹股沟区未及肿物。 下一步较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提示】对该患者行左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左侧盆腔1/5淋巴结可见鳞状细胞癌转移。A 随访观察,定期复查B 化疗C 放疗D 对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E 免疫治疗F 抗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