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上颌两侧磨牙全部缺失,设计支架式可摘义齿修复,为防止义齿下沉压迫黏膜,制作时要求

A、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8~1mm距离

B、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1.2~1.5mm距离

C、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1mm距离

D、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3~0.5mm距离

E、腭杆中部与模型应完全贴合


参考答案

更多 “ 上颌两侧磨牙全部缺失,设计支架式可摘义齿修复,为防止义齿下沉压迫黏膜,制作时要求A、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8~1mm距离B、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1.2~1.5mm距离C、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1mm距离D、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3~0.5mm距离E、腭杆中部与模型应完全贴合 ” 相关考题
考题 可摘义齿口腔就位后,出现摆动现象,多发生在A、第一磨牙缺失义齿B、侧切牙缺失义齿C、下颌双侧游离端义齿D、第二双尖牙缺失义齿E、上颌双侧游离端义齿

考题 某患者,男,54岁,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缺失,设计钴铬合金铸造支架,双侧后腭杆连接,义齿初戴时,发现后腭杆离开组织面2mm,最佳处理方法是A、腭杆组织面缓冲,不做任何处理B、腭杆组织面加自凝树脂重衬C、用技工钳调整后腭杆与腭黏膜贴合D、将后腭杆切割,调整正确位置后焊接E、取印模重新制作支架

考题 46岁。Ⅲ度深覆,上颌65∣56缺失,患者要求铸造支架式义齿修复,则最佳选择为A.舌面板B.树脂基托C.腭杆D.腭板E.舌托

考题 可摘义齿口腔就位后,出现摆动现象,多发生在A.第一磨牙缺失义齿B.侧切牙缺失义齿C.下颌双侧游离端义齿D.第二前磨牙缺失义齿E.上颌双侧游离端义齿

考题 若设计为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初戴时腭杆与黏膜的最合适关系是A.轻轻接触B.紧密接触S 若设计为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初戴时腭杆与黏膜的最合适关系是A.轻轻接触B.紧密接触C.离开0.5mmD.离开1.5mmE.不能无压力

考题 女,50岁,半个月前戴可摘局部义齿,近两天感腭部疼痛。查:缺失,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取下义齿后可见腭杆处有压痕,未见其他异常。引起腭部疼痛最可能的原因是A.力过大 B.腭杆与黏膜贴合过紧 C.腭杆不光滑 D.腭杆过宽 E.患者耐受力差

考题 患者,男,67岁,左上颌缺失,余留牙稳固。要求可摘义齿修复。该病例若设计为整铸支架式义齿,前腭杆离牙龈缘的距离不宜小于 A.4mm B.5mm C.6mm D.7mm E.8mm

考题 患者,男,67岁,左上颌缺失,余留牙稳固。要求可摘义齿修复。此类牙列缺损的义齿可能出现的不稳定现象如下,除了 A.翘起 B.下沉 C.弹跳 D.转动 E.摆动

考题 某女患者,67岁。戴上颌义齿1天后,出现义齿摘戴困难。查:缺失。黏膜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唇、颊侧基托边缘伸展至黏膜转折,前牙区牙槽骨较突。引起摘戴困难的原因是A.基托伸展过长,刺激黏膜转折处 B.力大,义齿下沉 C.义齿支持不足,压迫黏膜 D.基托不密合,翘动引起 E.基托进入倒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