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容性器件的复阻抗可表示为()。
A

Z=

B

Z=R+jωC

C

Z=R+1/jωC

D

Z=R-jωC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容性器件的复阻抗可表示为()。A Z=B Z=R+jωCC Z=R+1/jωCD Z=R-jωC” 相关考题
考题 RLC串联电路的复阻抗()。 A.Z=R+ωL+1/ωCQB.Z=R+L+1/CQC.Z=R+jωL+1/jωCQD.Z=R+j(ωL+1/ωC)Q

考题 多个复阻抗串联时,总阻抗Z=Z1+Z2+Z3+…。(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为().A.z+p/(pg)=cB.z+ppg-cC.z-p/(pg)=cD.(z+p)/(pg)=c

考题 如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Z=10+j50Ω,Z1=400+j1000Ω。当β为( ) 时,的相位差为90°。 A. -41 B. 41 C. -51 D. 51

考题 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正确的容性器件的复阻抗是( )。A. B.Z=R+jwC C. D.

考题 已知:复阻抗Z=(10+j10)Ω,它的复导纳y=(0.1+j0.1)S。( )

考题 4、RLC串联电路的复阻抗Z=( )Ω。(A)R+ωL+1/ωC; (B)R+L+l/C; (C)R+jωL +l/jωC; (D)R+j(ωL+l/ωC)。

考题 RLC串联电路的复阻抗Z=( )Q。 (A)R+ωL+1/ωC; (B)R+L+1/C; (C)R+jωL+1/jωC; (D)R+j(ωL+1/ωc)。

考题 RLC串联电路的复阻抗Z=( )Ω。 (A)R+wL+1/ωC; (B)R+L+1/C; (C)R+j+jωL+1/jωC; (D)R+j(ωL-1/ωC)。

考题 R、L、C串联电路,其复导纳表示公式:z=R+j(ωL-1/ωC)。

考题 RLC串联电路的复阻抗Z=R+jωL+1/jωCΩ。

考题 RLC串联电路中的复阻抗Z=()Ω。A、R+ωL+1/(ωC)B、R+L+1/CC、R+jωL+1/(jωC)D、R+j(ωL+1/jωC)

考题 单一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

考题 在RL串联正弦交流电路中,总阻抗()。A、Z=R+XLB、Z2=R2+XL2C、Z=R2+XL2D、Z2=R+XL2

考题 交流电桥各桥臂的复阻抗分别为Z1,Z2,Z3,Z4,各阻抗的相位角分别为φ1,φ2,φ3φ4,若电桥平衡条件为Z1/Z4=Z2/Z3,那么相位平衡条件应为()

考题 R、L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为()。A、Z=R+jLB、Z=R+ωLC、Z=R+jXL

考题 阻值为4Ω的电阻和容抗为3Ω的电容串联,总复数阻抗为()Ω。A、Z=3+j4B、Z=3-j4C、Z=4+j3D、Z=4-j3

考题 已知电路复阻抗Z=(3-j4)Ω,则该电路一定呈()A、感性B、容性C、阻性

考题 单一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单一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单一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电阻电感相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电阻电容相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电阻电感电容相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

考题 交流电源供电长度为50m的无防爆性能常亮型照明线型号表示为()。A、JZ50Z-BSB、JZ50Z-CC、JZ50J-CD、JZ50J-BC

考题 直流电源供电长度为50m的具有防爆性能闪烁型照明线型号表示为()。A、JZ50Z-BSB、JZ50Z-CC、JZ50J-CD、JZ50J-BC

考题 R-C串联电路复阻抗为()。A、1+jwRB、1+jwRCC、R+J/wCD、R-j/wc

考题 在某一频率下测得RL串联正弦交流电路中的R=6Ω,XL=4Ω,则该电路的复阻抗的正确表达式应该是()。A、Z=-j4ΩB、Z=6+j4ΩC、Z=6-j4ΩD、Z=j4Ω

考题 RLC串联电路的复阻抗()。A、Z=R+ωL+1/ωCQB、Z=R+L+1/CQC、Z=R+JωL+1/JωCQD、D.Z=R+J(ωL+1/JωQ

考题 填空题单相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R+JX,则实部为(),虚部为()。

考题 单选题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在压缩层深度以下仍为高压缩性土时,则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还应满足(σz:地基附加应力;σC://自重应力)()A σz=0.1σCB σz=0.2σCC σz=0.25σCD σz=0.15σC

考题 填空题交流电桥各桥臂的复阻抗分别为Z1,Z2,Z3,Z4,各阻抗的相位角分别为ϕ1ϕ2ϕ3ϕ4,若电桥平衡条件为Z1/Z4=Z2/Z3,那么相位平衡条件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