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建筑用砂的表观密度应()。
A

≥2500kg/m3

B

≥2700kg/m3

C

≥2000kg/m3

D

≥3000kg/m3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建筑用砂的表观密度应()。A ≥2500kg/m3B ≥2700kg/m3C ≥2000kg/m3D ≥3000kg/m3” 相关考题
考题 国标对砂的表观密度规定,要求表观密度不大于2500kg/m3。

考题 关于细集料的表观密度与表观相对密度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4)建筑用砂表观密度试验,对试验用水的要求有( )。A.应使用冷开水 B.集料称量为500克 C.试验中两次注入容量瓶中的水,以及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D.整个试验过程中,水温应控制在15-25℃的范围内

考题 砂的紧装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关系为( )。A.紧装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B.紧装密度>堆积密度>表观密度 C.堆积密度小于紧装密度小于表观密度 D.紧装密度小于表观密度小于堆积密度

考题 关于细集料的表观密度与表观相对密度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5)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结果如下表,试验结果表达错误之处是( )。 A.质量称量,数据记录的精确度 B.第2次试验中,计算砂的表观密度单个值的精确度与两次试验平均值的计算值 C.第1次试验中,计算砂的表观密度单个值的精确度 D.结论

考题 关于细集料的表观密度与表观相对密度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2)关于建筑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对于样品数量与样品处理,正确的说法是()。 A.取砂样缩分至约660g,烘干,冷却,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B.试样应在105℃的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冷却至室温 C.一次试验应称取300g的烘干试样,精确至0.1g D.应一次准备好平行试验所需的试样数量

考题 砂的表观密度应大于2500㎏/m3。()

考题 简述砂表观密度的试验方法(标准法)。

考题 砂表观密度是什么?

考题 建筑用砂的表观密度应()。A、≥2500kg/m3B、≥2700kg/m3C、≥2000kg/m3D、≥3000kg/m3

考题 轻骨料混凝土:用轻粗骨料、轻砂或普通砂等配制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的混凝土。

考题 以下哪几项是对建筑用砂及建筑用卵石、碎石有共同技术要求的项目?()A、颗粒级配B、含泥量和泥块含量C、针片状颗粒含量D、有害物质E、坚固性F、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G、碱集料反应

考题 用李氏瓶法做砂的表观密度时,试样放入容量瓶后应静止()小时。A、12B、24C、26D、48

考题 砂的堆积密度、紧密密度、表观密度的结果精确至()。表观密度试验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重新试验。空隙率精确至()。

考题 测定砂的表观密度和自然堆积密度主要仪器设备为浸水天平。()

考题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应符合表观密度大于();松散堆积密度大于();空隙率小于()。A、2500kg/m3B、1350kg/m3C、47%D、1450kg/m3E、2400kg/m3

考题 砂的密度、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的大小排列为()。

考题 混凝土用砂每验收批至少应进行的检验。()A、颗粒级配B、细度模数C、含泥量D、泥块含量E、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

考题 下列关于材料表观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试验目的是测定颗粒状材料的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体积的表观体积,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B、容量瓶法用来测定石子的表观密度,广口瓶法用来测定砂的表观密度C、测定的表观密度ρ′应精确至0.01g/cm3D、容量瓶法测定试验表观密度时,应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

考题 单选题建筑石膏凝结硬化后,它的(  )。A 表观密度大、强度高B 表观密度小、强度低C 表观密度小、强度高D 表观密度大、强度低

考题 判断题砂的表观密度应大于2500㎏/m3。()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砂的密度、松堆密度、表观密度的大小排列为()A 密度松堆密度表观密度B 密度表观密度松堆密度C 松堆密度表观密度密度D 松堆密度密度表观密度

考题 单选题用李氏瓶法做砂的表观密度时,试样放入容量瓶后应静止()小时。A 12B 24C 26D 48

考题 填空题轻骨料混凝土:用轻粗骨料、轻砂或普通砂等配制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的混凝土。

考题 单选题建筑用砂的表观密度应不大于()kg/m3。A 2500B 2000C 1800D 3000

考题 问答题砂表观密度是什么?

考题 填空题砂的密度、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的大小排列为()。

考题 单选题拌制混凝土所用粗骨料的密度应符合规定: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应()。A <表观密度B =表观密度C >表观密度D ≈表观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