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确定条形基础台阶数(轴心荷载,b>3m)。墙下某条形基础,埋置深度2.5m,墙身厚度360mm,基础顶面受到的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610kN/m,室内外高差9.45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240kN/m2,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H0=300mm,其上为毛石混凝土基础,则毛石混凝土高度应为()m。()
A

1.85

B

1.75

C

1.65

D

1.55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确定条形基础台阶数(轴心荷载,b3m)。墙下某条形基础,埋置深度2.5m,墙身厚度360mm,基础顶面受到的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610kN/m,室内外高差9.45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240kN/m2,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H0=300mm,其上为毛石混凝土基础,则毛石混凝土高度应为()m。()A 1.85B 1.75C 1.65D 1.55” 相关考题
考题 以下不受宽高比限制的基础型式是()。A.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B.墙下条形砖基础C.墙下毛石条形基础D.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考题 关于墙下条形基础和桩下条形基础的区别,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的?() A、计算时假定墙下条形基础上的荷载是条形分布荷载而柱下条形基础上的荷载假定是柱下集中荷载B、墙下条形基础是平面应力条件,而柱下条形基础是平面应变条件C、墙下条形基础的纵向钢筋是分布钢筋而柱下条形基础的纵向钢D、这两种基础都是扩展基础

考题 能将上部结构荷载较均匀地传至地基的刚性构件是(  )。A.桩基础 B.筏板基础 C.条形基础 D.箱形基础

考题 各种荷载条件下,建筑物上部结构的荷载传至基础底面的压力及土和基础的自重压力见下表,基础埋置深度为3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为12kN/m3。 荷载传至基础顶面的平均压力表(kPa) 确定基础尺寸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大于下列何值?(  )A、165kPa B、225kPa C、243kPa D、150kPa

考题 墙下条形基础及地基土剖面如图18所示,墙宽400mm,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基础埋置深度2m,持力层厚度3m,基础自重和基础台阶上土重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已知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F=400kN/m,弯矩设计值M=30kN·m/m,地基土的指标见下表。 在表中,第1层土的孔隙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孔隙比最接近于0、80 B、孔隙比最接近于0、85 C、孔隙比最接近于1、10 D、孔隙比最接近于0、95

考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2.5m×2.5m,基础埋深2.0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为F=1600kN。地基土层分布如图16所示。 A、5、0 B、5、3 C、5、9 D、7、6

考题 . 能将上部结构荷载较均匀地传至地基的刚性构件是(  )。A、桩基础 B、筏板基础 C、条形基础 D、箱形基础

考题 关于墙下条形基础和桩下条形基础的区别,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的?( ) A.计算时假定墙下条形基础上的荷载是条形分布荷载而柱下条形基础上的荷载假定是柱下集中荷载 B.墙下条形基础是平面应力条件,而柱下条形基础是平面应变条件 C.墙下条形基础的纵向钢筋是分布钢筋而柱下条形基础的纵向钢筋是受力钢筋 D.这两种基础都是扩展基础

考题 对于框架结构,根据荷载和地基条件可能选择的浅基础类型有( )。A.柱下独立基础 B.墙下条形基础 C.交叉条形基础、箱形基础 D.桩基础

考题 相同地基条件下,宽度与埋置深度都相同的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正方形基础,当基底压力相同时,对这两种基础的设计计算结果的比较,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A)条形某础的中心沉降大于正方形基础 (B)正方形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安全度小于条形基础 (C)条形基础的沉降计算深度大于正方形基础 (D)经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相同

考题 某条形基础,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k=320kN/m,基础宽度b=4m,基础埋置深度d=2m,基础底面以上土层的天然重度γ=18kN/m3,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距离z=2m,已知扩散角θ= 25°。试问,扩散到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 35kPa (B) 45kPa (C) 57kPa (D) 66kPa

考题 某条形基础,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k=320kN/m,基础宽度A=4m,基础埋置深度d=2m,基础底面以上土层的天然重度y = 18kN/m3,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z=2m,已知扩散角θ=25°。试问,扩散到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 ) A. 35kPa B. 45kPa C. 57kPa D. 66kPa

考题 某砌体结构建筑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以强风化粉砂质泥岩为持力层,底层墙体剖面及地质情况如图5-12所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顶面处的轴心竖向力Nk=390kN/m,由永久荷载起控制作用。 试问,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该条形基础的最大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0 B.30 C.40 D.50

考题 关于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的区别,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A、计算时假定墙下条形基础上的荷载是条形分布荷载,而柱下条形基础上的荷载假定是柱下集中荷载B、墙下条形基础是平面应力条件,而柱下条形基础则是平面应变条件C、墙下条形基础的纵向钢筋是分布钢筋,而柱下条形基础的纵向钢筋是受力钢筋D、这两种基础都不是扩展基础

考题 以下不受宽高比限制的基础型式是()。A、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B、墙下条形砖基础C、墙下毛石条形基础D、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考题 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底板厚度主要根据()条件确定;而柱下钢筋砼单独基础底板厚度则应根据()条件确定。

考题 当上部结构为框架或排架结构,且荷载较大或荷载分布不均匀时,可采用墙下条形基础。

考题 单选题已知某基础形心受到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400kN,基础埋深1.5m,基础底面尺寸为3m×2m,则其基底压力为()kPa。()A 66.7B 96.7C 230D 200

考题 单选题某条形基础,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k=320kN/m,基础宽度b=4m,基础埋置深度d=2m,基础底面以上土层的天然重度γ=18kN/m3,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距离z=2m,已知扩散角θ=25°。试问,扩散到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A 35kPaB 45kPaC 57kPaD 66kPa

考题 单选题关于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的区别,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A 计算时假定墙下条形基础上的荷载是条形分布荷载,而柱下条形基础上的荷载假定是柱下集中荷载B 墙下条形基础是平面应力条件,而柱下条形基础则是平面应变条件C 墙下条形基础的纵向钢筋是分布钢筋,而柱下条形基础的纵向钢筋是受力钢筋D 这两种基础都不是扩展基础

考题 判断题当上部结构为框架或排架结构,且荷载较大或荷载分布不均匀时,可采用墙下条形基础。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从结构分析,以下( )符合承载能力、结构稳定性、整体性从高到低的排列。A 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片笩基础B 独立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片笩基础C 片笩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独立基础D 墙下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片笩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考题 单选题工程地质情况影响建筑结构的基础选型,在多层住宅基础选型中,出现较多的情况是()A 按上部荷载本可选片筏基础的,因地质缺陷而选用条形基础B 按上部荷载本可选条形基础的,因地质缺陷而选用片筏基础C 按上部荷载本可选箱形基础的,因地质缺陷而选用片筏基础D 按上部荷载本可选桩基础的,因地质缺陷而选用条形基础

考题 单选题以下不受宽高比限制的基础型式是()。A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B 墙下条形砖基础C 墙下毛石条形基础D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考题 单选题确定条形基础台阶数(轴心荷载,b3m)。墙下某条形基础,埋置深度2.5m,墙身厚度360mm,基础顶面受到的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610kN/m,室内外高差9.45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240kN/m2,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H0=300mm,其上为毛石混凝土基础,则毛石混凝土高度应为()m。()A 1.85B 1.75C 1.65D 1.55

考题 单选题下列基础中,()通过过梁将上部荷载传给基础。A 墙下独立基础B 柱下条形基础C 柱下独立基础D 墙下条形基础

考题 单选题某墙下条形基础,埋置深度1.5m,基础顶面受到的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为F=100kN/m,弯矩值4kN·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110kPa,基础采用灰土基础,H0=300mm,其上采用砖基础,墙厚度为360mm,试按台阶宽高比1/2确定砖放脚的台阶数为()。A 5B 7C 4D 8

考题 单选题已知墙下条形基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中心荷载竖向力标准值为610kN/m,单位长度的总弯矩为30kN.m,基础埋深2.5m,墙身厚度360m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18kN/m2,基础底部采用混凝土基础,H0=300mm,其上采用毛石混凝土基础,则基础总高度应为()m。()A 1.95B 1.55C 2.45D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