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为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环境,我国对超市塑料袋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这一限塑举措从()执行。

  • A、2008.1.1
  • B、2008.6.1
  • C、2008.10.1
  • D、2009.1.1

参考答案

更多 “为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环境,我国对超市塑料袋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这一限塑举措从()执行。A、2008.1.1B、2008.6.1C、2008.10.1D、2009.1.1” 相关考题
考题 根据我国《水法》的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 )。A.实行有限使用制度B.实行有偿使用制度C.实行取水许可制度D.不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考题 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节约能源法》。()

考题 我国电信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实行统一规划、分散管理、合理分配和有偿使用制度。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目的是( )。A.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B.加快能源开发,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C.增强人民的法律意识

考题 “限塑令”难以限制塑料袋的使用,原因很简单。首先,“限塑令”只是“限”而不是“禁”,同时,“限”的范围有限、处罚力度不明确等也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其次,“限塑令”涉及政府多个部门,权责不明的结果往往造成“九龙治水”,导致“限塑令”难以真正落实。同时,市场上目前的可降解塑料袋成本较高,公众环保意识没有明显提升,这些都加剧了问题的恶化。 以下对“限塑令”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限”的范围有限、处罚力度不够 B.涉及的政府部门过多导致权责不明 C.作为替代品的可降解塑料袋成本较高 D.公众环保意识不强

考题 (一)①2007年12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发布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主要试点为超市、集市以及农贸市场等消费集中地。“限塑令”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购物袋收费,消费者对此褒贬不一,但这一举措在推动“限塑令”有效实施方面却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2014年5月,为更好地了解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本课题组展开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②第一,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与态度。调查数据显示,84%的市民表示知道“限塑令”的实施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12.5%的市民听说过“限塑令”,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意义;其余3.5%则完全不了解“限塑令”。另一方面,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7.5%的市民持否定态度,另有9.5%认为“限塑令”实施与否无所谓。根据市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支持程度也比较乐观,但仍有将近20%的市民对“限塑令”的颁布实施表示不理解。 ③第二,“限塑令”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限塑令”颁布后市民行为的改变,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实施“限塑令”以后确实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在农村集市、小商店等地方,商家仍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相反,在城市,大超市基本上是有偿提供塑料袋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大小超市塑料袋的使用率不到30%,环保布袋的使用率却超过30%。 ④第三,通过“限塑令”执行看市民环保意识。从访谈中得知,市民在超市不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是塑料袋有偿提供,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而不是因为了解塑料袋危害环境才主动减少使用。问卷调查中“您了解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吗?”一题的分析结果显示,对塑料袋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一点也不了解的仅占1%;大部分市民对塑料袋危害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如影响市容市貌、不易分解等,但是当问及更具体的危害时,则纷纷表示不知道。实际上,塑料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会给人、生物、大气及土壤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目前对“限塑令”的执行应重在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⑤第四,公众对“限塑令”未来的展望。针对由商家赚取塑料袋销售利润这一问题,课题组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90.5%的市民认为对于这笔费用应成立专门的基金应对塑料袋污染问题。我国目前在对待环保问题时,主要是政府财政在提供资金,缺少相应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若把塑料袋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成立环保基金,将其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对于是否应该扩大限塑范围这一问题,47%的市民表示赞同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调查中还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反映出新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的困难。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12%的市民表示目前尚不适合扩大限塑范围。在他们看来,“限塑令”实施以来,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有7.5%的市民希望可以恢复以前免费使用塑料袋的制度。 ⑥此外,调查结果显示,77%的市民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限塑令”的执行与监管力度。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民的环保意识已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巩固前期政策的成果并取得更大成就。 文中课题组未使用的调查方法是:A.问卷调查法 B.随机访谈法 C.实地观察法 D.实验调查法

考题 (一)①2007年12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发布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主要试点为超市、集市以及农贸市场等消费集中地。“限塑令”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购物袋收费,消费者对此褒贬不一,但这一举措在推动“限塑令”有效实施方面却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2014年5月,为更好地了解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本课题组展开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②第一,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与态度。调查数据显示,84%的市民表示知道“限塑令”的实施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12.5%的市民听说过“限塑令”,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意义;其余3.5%则完全不了解“限塑令”。另一方面,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7.5%的市民持否定态度,另有9.5%认为“限塑令”实施与否无所谓。根据市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支持程度也比较乐观,但仍有将近20%的市民对“限塑令”的颁布实施表示不理解。 ③第二,“限塑令”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限塑令”颁布后市民行为的改变,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实施“限塑令”以后确实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在农村集市、小商店等地方,商家仍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相反,在城市,大超市基本上是有偿提供塑料袋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大小超市塑料袋的使用率不到30%,环保布袋的使用率却超过30%。 ④第三,通过“限塑令”执行看市民环保意识。从访谈中得知,市民在超市不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是塑料袋有偿提供,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而不是因为了解塑料袋危害环境才主动减少使用。问卷调查中“您了解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吗?”一题的分析结果显示,对塑料袋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一点也不了解的仅占1%;大部分市民对塑料袋危害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如影响市容市貌、不易分解等,但是当问及更具体的危害时,则纷纷表示不知道。实际上,塑料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会给人、生物、大气及土壤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目前对“限塑令”的执行应重在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⑤第四,公众对“限塑令”未来的展望。针对由商家赚取塑料袋销售利润这一问题,课题组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90.5%的市民认为对于这笔费用应成立专门的基金应对塑料袋污染问题。我国目前在对待环保问题时,主要是政府财政在提供资金,缺少相应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若把塑料袋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成立环保基金,将其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对于是否应该扩大限塑范围这一问题,47%的市民表示赞同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调查中还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反映出新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的困难。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12%的市民表示目前尚不适合扩大限塑范围。在他们看来,“限塑令”实施以来,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有7.5%的市民希望可以恢复以前免费使用塑料袋的制度。 ⑥此外,调查结果显示,77%的市民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限塑令”的执行与监管力度。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民的环保意识已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巩固前期政策的成果并取得更大成就。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A.城乡“限塑令”实施状况比较 B.市民环保意识调查 C.“限塑令”实施情况调查 D.市民眼中的“限塑令

考题 (一)①2007年12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发布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主要试点为超市、集市以及农贸市场等消费集中地。“限塑令”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购物袋收费,消费者对此褒贬不一,但这一举措在推动“限塑令”有效实施方面却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2014年5月,为更好地了解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本课题组展开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②第一,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与态度。调查数据显示,84%的市民表示知道“限塑令”的实施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12.5%的市民听说过“限塑令”,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意义;其余3.5%则完全不了解“限塑令”。另一方面,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7.5%的市民持否定态度,另有9.5%认为“限塑令”实施与否无所谓。根据市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支持程度也比较乐观,但仍有将近20%的市民对“限塑令”的颁布实施表示不理解。 ③第二,“限塑令”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限塑令”颁布后市民行为的改变,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实施“限塑令”以后确实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在农村集市、小商店等地方,商家仍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相反,在城市,大超市基本上是有偿提供塑料袋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大小超市塑料袋的使用率不到30%,环保布袋的使用率却超过30%。 ④第三,通过“限塑令”执行看市民环保意识。从访谈中得知,市民在超市不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是塑料袋有偿提供,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而不是因为了解塑料袋危害环境才主动减少使用。问卷调查中“您了解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吗?”一题的分析结果显示,对塑料袋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一点也不了解的仅占1%;大部分市民对塑料袋危害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如影响市容市貌、不易分解等,但是当问及更具体的危害时,则纷纷表示不知道。实际上,塑料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会给人、生物、大气及土壤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目前对“限塑令”的执行应重在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⑤第四,公众对“限塑令”未来的展望。针对由商家赚取塑料袋销售利润这一问题,课题组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90.5%的市民认为对于这笔费用应成立专门的基金应对塑料袋污染问题。我国目前在对待环保问题时,主要是政府财政在提供资金,缺少相应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若把塑料袋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成立环保基金,将其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对于是否应该扩大限塑范围这一问题,47%的市民表示赞同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调查中还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反映出新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的困难。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12%的市民表示目前尚不适合扩大限塑范围。在他们看来,“限塑令”实施以来,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有7.5%的市民希望可以恢复以前免费使用塑料袋的制度。 ⑥此外,调查结果显示,77%的市民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限塑令”的执行与监管力度。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民的环保意识已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巩固前期政策的成果并取得更大成就。 下面这段文字最可能位于哪两段之间? 通过比较还可看出,“限塑令”实施以来,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执行程度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农村居民出门不自备购物袋的比例占到了35.5%,明显高于城市居民22%的比例。就总体来看,出门自备购物袋的居民比例仅为25%,大多数人还未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A.②与③之间 B.③与④之间 C.④与⑤之间 D.⑤与⑥之间

考题 (一)①2007年12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发布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主要试点为超市、集市以及农贸市场等消费集中地。“限塑令”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购物袋收费,消费者对此褒贬不一,但这一举措在推动“限塑令”有效实施方面却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2014年5月,为更好地了解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本课题组展开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②第一,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与态度。调查数据显示,84%的市民表示知道“限塑令”的实施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12.5%的市民听说过“限塑令”,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意义;其余3.5%则完全不了解“限塑令”。另一方面,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7.5%的市民持否定态度,另有9.5%认为“限塑令”实施与否无所谓。根据市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支持程度也比较乐观,但仍有将近20%的市民对“限塑令”的颁布实施表示不理解。 ③第二,“限塑令”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限塑令”颁布后市民行为的改变,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实施“限塑令”以后确实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在农村集市、小商店等地方,商家仍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相反,在城市,大超市基本上是有偿提供塑料袋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大小超市塑料袋的使用率不到30%,环保布袋的使用率却超过30%。 ④第三,通过“限塑令”执行看市民环保意识。从访谈中得知,市民在超市不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是塑料袋有偿提供,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而不是因为了解塑料袋危害环境才主动减少使用。问卷调查中“您了解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吗?”一题的分析结果显示,对塑料袋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一点也不了解的仅占1%;大部分市民对塑料袋危害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如影响市容市貌、不易分解等,但是当问及更具体的危害时,则纷纷表示不知道。实际上,塑料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会给人、生物、大气及土壤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目前对“限塑令”的执行应重在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⑤第四,公众对“限塑令”未来的展望。针对由商家赚取塑料袋销售利润这一问题,课题组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90.5%的市民认为对于这笔费用应成立专门的基金应对塑料袋污染问题。我国目前在对待环保问题时,主要是政府财政在提供资金,缺少相应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若把塑料袋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成立环保基金,将其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对于是否应该扩大限塑范围这一问题,47%的市民表示赞同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调查中还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反映出新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的困难。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12%的市民表示目前尚不适合扩大限塑范围。在他们看来,“限塑令”实施以来,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有7.5%的市民希望可以恢复以前免费使用塑料袋的制度。 ⑥此外,调查结果显示,77%的市民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限塑令”的执行与监管力度。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民的环保意识已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巩固前期政策的成果并取得更大成就。 下列哪一说法与原文不符?A.大多数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的态度 B.“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环保意识提高使人们减少使用塑料袋 D.某些特定场合限塑可能给人带来不便

考题 (一)①2007年12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发布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主要试点为超市、集市以及农贸市场等消费集中地。“限塑令”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购物袋收费,消费者对此褒贬不一,但这一举措在推动“限塑令”有效实施方面却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2014年5月,为更好地了解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本课题组展开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②第一,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与态度。调查数据显示,84%的市民表示知道“限塑令”的实施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12.5%的市民听说过“限塑令”,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意义;其余3.5%则完全不了解“限塑令”。另一方面,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7.5%的市民持否定态度,另有9.5%认为“限塑令”实施与否无所谓。根据市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支持程度也比较乐观,但仍有将近20%的市民对“限塑令”的颁布实施表示不理解。 ③第二,“限塑令”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限塑令”颁布后市民行为的改变,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实施“限塑令”以后确实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在农村集市、小商店等地方,商家仍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相反,在城市,大超市基本上是有偿提供塑料袋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大小超市塑料袋的使用率不到30%,环保布袋的使用率却超过30%。 ④第三,通过“限塑令”执行看市民环保意识。从访谈中得知,市民在超市不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是塑料袋有偿提供,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而不是因为了解塑料袋危害环境才主动减少使用。问卷调查中“您了解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吗?”一题的分析结果显示,对塑料袋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一点也不了解的仅占1%;大部分市民对塑料袋危害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如影响市容市貌、不易分解等,但是当问及更具体的危害时,则纷纷表示不知道。实际上,塑料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会给人、生物、大气及土壤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目前对“限塑令”的执行应重在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⑤第四,公众对“限塑令”未来的展望。针对由商家赚取塑料袋销售利润这一问题,课题组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90.5%的市民认为对于这笔费用应成立专门的基金应对塑料袋污染问题。我国目前在对待环保问题时,主要是政府财政在提供资金,缺少相应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若把塑料袋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成立环保基金,将其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对于是否应该扩大限塑范围这一问题,47%的市民表示赞同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调查中还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反映出新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的困难。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12%的市民表示目前尚不适合扩大限塑范围。在他们看来,“限塑令”实施以来,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有7.5%的市民希望可以恢复以前免费使用塑料袋的制度。 ⑥此外,调查结果显示,77%的市民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限塑令”的执行与监管力度。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民的环保意识已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巩固前期政策的成果并取得更大成就。 关于“限塑令”,下列哪项不是调查组给出的建议?A.扩大限塑范围 B.设立专项基金 C.加大宣传力度 D.政府加强监管

考题 我国电信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实行统一规划、分散管理、合理分配和有偿使用制度。

考题 从年月日起,全国各大商场将实行有偿使用塑料袋,顾客要塑料袋必须付钱购买。()A、2008.05.01B、2008.06.01C、2009.05.01D、2009.06.01

考题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A、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B、划定生态保护红线C、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D、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考题 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考题 从2008年6月1日起,国家规定商场实行有偿提供塑料袋。据调查,国家这一规定实行后,顾客购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明显减少。这反映了消费行为受()A、攀比心理的影响B、从众心理的影响C、求实心理的影响D、价格的影响

考题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目的是()。A、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B、加快能源开发,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C、增强人民的法律意识

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的目的是()A、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C、保护和改善环境D、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考题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A、推动可持续发展B、建设生态文明C、改善生态环境D、实现循环经济

考题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加强()建设,改革环境保护的价格政策,逐步实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A、资源环境宏观调控B、资源环境市场制度C、环境生态保护制度D、环境保护宏观调控

考题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要实行()制度。A、资源减少使用和保护生态B、资源无偿使用和生态保护C、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D、资源节约使用和生态平衡

考题 多年前,国家颁布了“限塑令”,使塑料袋满天飞的“白色污染”很快得到改观。但今天,各地的集贸市场上超薄塑料袋随处可见,超市的蔬菜摊位和散货区,免费塑料袋也任人使用,“限塑令”仿佛被人遗忘了。对此,你怎么看?

考题 《水法》规定:国家对()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A、水资源B、水工程C、水环境D、水利用

考题 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A、《能源法》B、《节约能源费》C、《可再生能源法》

考题 问答题“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开始推行,时至今日已几乎名存实亡。甚至让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铺随便给,大超市从中赚得钵满盆,塑料袋都以强制消费的方式转嫁到商品价格中,使“限塑令”沦为“卖塑令”!有些超市甚至根本没准备环保袋,想装东西只能买塑料袋,消费者想环保都不行。还有些商家通过“互联网+”推广塑料袋,付款时扫码关注,就能免费得“袋”。 目前,民众去超市购买物品时,导购员都会询问是否需要塑料袋,大部分顾客都会同意,但其实我国早就推出了“限塑令”,不过在落实过程中逐渐成为各大商家增加收入的手段。我国“限塑令”变为“卖塑令”,塑料袋屡禁不止,谈谈你的看法。

考题 多选题下列属于我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基本措施的是()。A建立责任追究制度B划定生态保护红线C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D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E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考题 单选题为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环境,我国对超市塑料袋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这一限塑举措从()执行。A 2008.1.1B 2008.6.1C 2008.10.1D 2009.1.1

考题 单选题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A 《能源法》B 《节约能源费》C 《可再生能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