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乡镇企业1996年实际产值为9.3亿元,若上报为10.2亿元,则构成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若上报为8.4亿元,则构成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参考答案

更多 “某乡镇企业1996年实际产值为9.3亿元,若上报为10.2亿元,则构成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若上报为8.4亿元,则构成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相关考题
考题 某企业的统计员张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单位年产值情况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这种行为属于( )。A.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B.一般工作失误,不构成统计违法C.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D.统计误差

考题 某乡镇企业2009年实际产值为11 .5亿元,若上报为12 .5亿元,则构成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若上报为10 .3亿元,则构成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A.正确B.错误

考题 (四)某镇主要领导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指使统计人员将2008年全年全镇工业总产出5.78亿元和2009年上半年全镇工业总产出3.56亿元,向县统计局分别上报为8.65亿元和4.32亿元。更为严重的是,在县统计局对其实施执法检查期间,该镇主要领导不仅不配合检查,还指使下属人员不向县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查实后,该镇和涉案主要责任人受到了处罚。 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 1.在此案例中该镇有何种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统计资料B.瞒报统计资料C.拒报统计资料D.伪造统计资料

考题 2006年8月,某市统计局在对某国有工业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企业2005年年报上报工资总额131.5万元,经检查实际为151.5万元,该企业2005年年报上报工业总产值1190万元,经查实际为937万元。 请根据以上违法事实,回答下列63-66题。 该企业的行为,构成了()的统计违法行为。A.虚报统计资料 B.瞒报统计资料 C.伪造统计资料 D.篡改统计资料

考题 2006年8月,某市统计局在对某国有工业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企业2005年年报上报工资总额131.5万元,经检查实际为151.5万元,该企业2005年年报上报工业总产值1190万元,经查实际为937万元。 该企业的行为,构成了(  )的统计违法行为。A.虚报统计资料 B.瞒报统计资料 C.伪造统计资料 D.篡改统计资料

考题 调查对象在报送统计资料的上报期限届满后,主动上报统计资料的行为不构成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考题 某镇主要领导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指使统计人员将2012年全年全镇工业总产值5.68亿元和2013年上半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66亿元,向县统计局分别上报为8.75亿元和4.42亿元。在县统计局对其实施执法检查期间,该镇主要领导不配合检查,指使下属人员不向县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查实后,该镇和涉案主要责任人受到了处罚。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在此案例中该镇有何种统计违法行为?()A、虚报统计资料B、瞒报统计资料C、拒报统计资料D、伪造统计资料

考题 某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让统计人员将当年的工业总产值3.2亿元上报为5.6亿元。并在统计局对其进行执法检查时指使下属人员不配合统计机构的检查。该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统计违法行为是()。A、提供不完整的统计资料B、要求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C、拒报统计资料D、拒绝阻碍统计检查

考题 某镇主要领导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指使统计人员将2008年全年全镇工业总产出5.78亿元和2009年上半年全镇工业总产出3.56亿元,向县统计局分别上报为8.65亿元和4.32亿元。更为严重的是,在县统计局对其实施执法检查期间,该镇主要领导不仅不配合检查,还指使下属人员不向县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查实后,该镇和涉案主要责任人受到了处罚。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在此案例中该镇有何种统计违法行为?()A、虚报统计资料B、瞒报统计资料C、拒报统计资料D、伪造统计资料

考题 统计员张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其行为属于()。A、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B、一般工作失误,不构成统计违法C、伪造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D、统计误差

考题 某企业的统计员王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单位年产值情况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这种行为属于( )。A、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B、一般工作失误,不构成统计违法C、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D、统计误差

考题 某企业2013年工业总产值2680万元,却上报为2580万元,剩下100万元作为第二年1月份的产值上报,该企业的行为属于()A、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行为B、虚报统计资料的行为C、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D、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考题 省统计执法检查队在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建筑机械公司某月份上报的《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报表中,1-11月累计工业总产值为7600万元,实际为8300万元,按照新《统计法》规定,该建筑机械公司构成了()的统计违法行为A、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B、提供不完整的统计资料C、虚报统计资料D、瞒报统计资料E、伪造统计资料

考题 企业统计人员张某因疏忽大意,致使上报给统计机关的企业产值高于企业实际数据,其行为属于( )。A、工作失误但不构成违法B、统计犯罪C、伪造统计资料D、虚报统计资料

考题 某乡经济普查办公室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时,将各村上报的《法人单位基本情况》和《个体经营户情况调表》进行初步汇总,全乡的营业收入为2.1亿元。乡领导认为此数偏低,不符合该乡年13亿产值的计划指标,于是编制了《经济普查经济指标分解落实汇总表》,将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预计总数由1.9亿元调整到2.9亿元,将个体经营户的营业收入调到8.7亿元。为完成此指标,乡统计人员亲自改动了9家法人单位的普查表,并向各村下达了任务,要求各村按分配的指标将报表填写后重新上报。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该统计员和该乡领导涉嫌统计违法行为有()。A、虚报统计资料B、瞒报统计资料C、伪造统计资料D、篡改统计资料

考题 2006年8月,某市统计局在对某国有工业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企业2005年年报上报工资总额131.5万元,经检查实际为151.5万元,该企业2005年年报上报工业总产值1190万元,经查实际为937万元。该企业的行为,构成了()的统计违法行为。A、虚报统计资料B、瞒报统计资料C、伪造统计资料D、篡改统计资料

考题 2013年5月,某市统计局在对某工业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企业2012年年报上报工资总额132万元,经检查实际为198万元,该企业2012年年报上报工业总产值1250万元,经检查实际为860万元。请根据以上违法事实,回答下列问题。该企业的行为,构成了()的统计违法行为。A、虚报统计资料B、瞒报统计资料C、伪造统计资料D、屡次迟报统计资料行为

考题 某乡实有乡镇企业11个,实际工业生产总值为1362万元,但该乡在报送统计资料时,故意多编造了4个乡镇企业,并在其名下合计上报工业生产总值108万元,致使该乡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该乡的行为属于()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A、虚报B、瞒报C、编造D、伪造

考题 某乡镇企业2009年实际产值为10.6亿元,若上报为11.5亿元,则构成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若上报为9.2亿元,则构成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

考题 判断题某乡镇企业2009年实际产值为10.6亿元,若上报为11.5亿元,则构成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若上报为9.2亿元,则构成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企业统计人员张某因疏忽大意,致使上报给统计机关的企业产值高于企业实际数据,其行为属于( )。A 工作失误但不构成违法B 统计犯罪C 伪造统计资料D 虚报统计资料

考题 单选题统计员张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其行为属于()。A 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B 一般工作失误,不构成统计违法C 伪造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D 统计误差

考题 问答题某乡统计员在上报该乡全年乡镇企业产值统计资料的过程中,未执行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没有将现价变为不变价,而是直接以现价汇总上报,导致该乡工业产值多报37万元。该行为构成了哪种统计违法行为?

考题 单选题某乡实有乡镇企业11个,实际工业生产总值为1362万元,但该乡在报送统计资料时,故意多编造了4个乡镇企业,并在其名下合计上报工业生产总值108万元,致使该乡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该乡的行为属于()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A 虚报B 瞒报C 编造D 伪造

考题 单选题某企业2013年工业总产值2680万元,却上报为2580万元,剩下100万元作为第二年1月份的产值上报,该企业的行为属于()A 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行为B 虚报统计资料的行为C 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D 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考题 多选题该企业的行为,构成了(  )的统计违法行为。A虚报统计资料B瞒报统计资料C伪造统计资料D篡改统计资料

考题 判断题调查对象在报送统计资料的上报期限届满后,主动上报统计资料的行为不构成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