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因为梁的弯矩跨中大,因此梁的箍筋配置也是跨中密而两端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更多 “ 因为梁的弯矩跨中大,因此梁的箍筋配置也是跨中密而两端疏。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 相关考题
考题 评估某工程时,发现有一钢筋混凝土大梁跨中底部有一垂直向上延伸的裂缝,产生该裂缝的原因可能是( )。A.梁中主筋锚固长度不足B.梁中主筋配置不足C.梁中箍筋配置不足D.梁中架立筋配置不足E.实际使用荷载大于设计值

考题 某楼面框架梁的集中标注中有C6φ12,表示()。 A、梁的两个侧面每边配置6φ12构造钢筋B、梁的两个侧面每边配置3φ12构造钢筋C、梁两端每端配置6φ12箍筋D、梁两端共配置6φ12箍筋

考题 已知矩形截面简支梁,跨中弯矩设计值M=100KN.m。该梁的截面尺寸b×h=200mm×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钢筋HRB400级。试确定该梁跨中纵筋配筋面积As。

考题 在受弯构件梁中,为承担弯矩产生的拉力而配置的钢筋是( )。A、架力筋B、箍筋C、纵向受力钢筋D、腰筋

考题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 )。A.跨中正弯矩,配正筋;支座负弯矩,配负筋 B.跨中负弯矩,配负筋;支座正弯矩,配正筋 C.跨中正弯矩,配负筋;支座负弯矩,配正筋 D.跨中负弯矩,配正筋;支座正弯矩,配负筋

考题 A.框梁KL1跨中弯矩增大 B.框梁KL2跨中弯矩增大 C.框梁KL3跨中弯矩增大 D.次梁L1支座弯矩增大

考题 因为梁的弯矩跨中大,因此梁的箍筋配置也是跨中密而两端疏。

考题 框架梁在水平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控制截面为()。A、梁的两端截面B、梁的跨间最大正弯矩截面C、梁的跨中截面D、梁的两端截面和跨中截面

考题 有腹筋梁的斜截面破坏,当配置的箍筋太多或剪跨比λ较小时,发生斜压破坏,其破坏特征是混凝土压碎,箍筋()。

考题 有腹筋梁的箍筋配置太少且剪跨比λ3时,容易发生()。A、斜压破坏B、剪压破坏C、斜拉破坏D、超筋破坏

考题 对框架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梁端弯矩调幅,以下的描述正确的是()。A、对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B、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减小且跨中弯矩增大C、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增大而跨中弯矩不变D、梁端弯矩调幅在内力组合之后进行

考题 梁斜压破坏可能是由于()。A、纵筋配置过多B、腹筋配置过少C、梁剪跨比太小D、梁剪跨比太大

考题 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A、跨中正弯矩,支座负弯矩B、跨中正弯矩,支座正弯矩C、跨中负弯矩,支座正弯矩D、跨中负弯矩,支座负弯矩

考题 下列情况可能发生梁的斜压破坏的是()。A、截面尺寸及剪跨比小,而剪力较小B、箍筋较多C、梁的受弯承载力低于受剪能力D、箍筋较少,剪跨比较小

考题 钢筋接头不宜设置在()范围内。A、柱中间B、梁跨中C、梁端D、柱端的箍筋加密处

考题 当梁的箍筋配置过多过密或者梁的剪跨比较小(λ<1)时,斜截面破坏形态将主要是()A、斜拉破坏B、剪压破坏C、斜压破坏D、斜扭破坏

考题 当梁的配箍率过小或箍筋间距过大并且剪跨比较大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当梁的配箍率过大或剪跨比较小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考题 连续梁及悬臂梁配筋的特点是受力主筋的布置要满足正、负弯矩的要求。在悬臂部分和支点附近是负弯矩区,主筋要布置在梁的()。跨中部分承受正弯矩,主筋应布置在梁的()。

考题 单选题下列情况可能发生梁的斜压破坏的是()。A 截面尺寸及剪跨比小,而剪力较小B 箍筋较多C 梁的受弯承载力低于受剪能力D 箍筋较少,剪跨比较小

考题 填空题有腹筋梁的斜截面破坏,当配置的箍筋太多或剪跨比λ较小时,发生斜压破坏,其破坏特征是混凝土压碎,箍筋()。

考题 判断题因为梁的弯矩跨中大,因此梁的箍筋配置也是跨中密而两端疏。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粱集中标注第二行标注“14φ8@150/200(4)”,表示梁的箍筋直径为8mm,()。A 两端各有l4个。间距l50mm。粱跨中间距为200mm,全部为4肢箍B 两端各有7个,间距l50mm,梁跨中间距为200mm,全部为4肢箍C 两端各有l4个,间距l50mm,梁跨中有4个,间距为200mmD 两端各有7个,间距l50mm,梁跨中有4个,问距为200mm

考题 单选题框架梁在水平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控制截面为()。A 梁的两端截面B 梁的跨间最大正弯矩截面C 梁的跨中截面D 梁的两端截面和跨中截面

考题 单选题对框架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梁端弯矩调幅,以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对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B 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减小且跨中弯矩增大C 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增大而跨中弯矩不变D 梁端弯矩调幅在内力组合之后进行

考题 单选题梁非加密区箍筋根数计算公式表达正确的是()A (梁净跨长-加密区长度*2)/箍筋非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B (梁净跨长-加密区长度*2)/箍筋非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减1C (梁净跨长-加密区长度)/箍筋非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加1D (梁净跨长-加密区长度*2)/箍筋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减1

考题 单选题平法规定:梁非加密区箍筋根数计算公式表达正确的是()A (梁净跨长-加密区长度*2)/箍筋非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B (梁净跨长-加密区长度*2)/箍筋非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减1C (梁净跨长-加密区长度)/箍筋非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加1D (梁净跨长-加密区长度*2)/箍筋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减1

考题 单选题当梁的箍筋配置过多过密或者梁的剪跨比较小(λ<1)时,斜截面破坏形态将主要是()A 斜拉破坏B 剪压破坏C 斜压破坏D 斜扭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