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李密《陈情表》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课文介绍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沧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壮志,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

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班级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5分)

请结合下述《古文观止》对本课文的评语,说说为什么会有“悲恻动人”效果。

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是一道教学设计题。在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对课后练习题进行作答。2.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在把握习题的基础上设置教学步骤。3.对设计好的教学步骤进行检查和思考,确保完整。
更多 “李密《陈情表》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课文介绍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沧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壮志,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 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班级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5分) 请结合下述《古文观止》对本课文的评语,说说为什么会有“悲恻动人”效果。 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相关考题
考题 《陈情表》中李密陈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理由是什么?

考题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考题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 )A.曹操《短歌行》B.李密《陈情表》C.李清照《声声慢》D.李斯《谏逐客疏》

考题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句中的“寻”、“除”是古今传承词中的“古今义异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李密 名词解释

考题 西晋散文代表作家及作品李密《陈情表》、陆机《吊魏武帝文》、潘岳《马汧督诔》、王羲之《兰亭集序》以及、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考题 下列关于作者、作品、文中涉及的人物搭配错误的是( )A.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司马光B.李斯——《谏逐客书》——秦王C.柳宗元——《张中丞传后叙》——许远D.李密——《陈情表》——晋武帝

考题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诏。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重点实词。 2.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1段:凄苦,悲凉;第2段:感激,恳切; 第3段:真挚,诚恳;第4段:忠诚,恳切,期待。 3.范读全文,由题目展开思考:为什么要“陈情”?“陈”什么“情”?如何“陈情”? 明确:“陈情”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情”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孝情、忠情、苦情) “陈情”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1.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明确: (1)晋武帝“以孝治天下”,作者利用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获得好感。 (2)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以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 (3)陈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难以两全、进退两难之情,以唤起同情。 2.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3.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四)迁移拓展 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学生谈收获。 2.作业: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1.简要介绍“表”这种文体。 2.诵读对于文言文学习有哪些推动作用?

考题 《陈情表》《张中丞传后叙》《报刘一丈书》的作者依次是( )A.李密、宗臣、韩愈 B.宗臣、李密、韩愈 C.韩愈、李密、宗臣 D.李密、韩愈、宗臣

考题 李密

考题 李密的《陈情表》通过解说辞官的缘由以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

考题 李密《陈情表》称“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这里的“伪朝”指()A、曹魏B、东吴C、蜀汉D、西晋

考题 名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西晋哪位文学家的作品《陈情表》?()A、王沈B、李密C、潘安D、张翰

考题 下列属于书信的有()。A、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B、李密的《陈情表》C、李陵的《答苏武书》D、司马迁《史记》

考题 李密的《陈情表》一文属于()A、书信B、小说C、辞赋D、奏疏

考题 下列作家作品属于西晋时期的有()A、孔融的《论盛孝章书》B、李密的饿《陈情表》C、张载的《剑阁铭》D、陆机的《吊魏武帝文》E、潘岳的《哀永逝文》

考题 下列作家作品属于北朝的有()A、郦道元的《水经注》B、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C、盛弘的《荆州记》D、李密的《陈情表》E、张载的《剑阁铭》

考题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代表作为《陈情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考题 判断题李密的《陈情表》以其质朴感人的艺术魅力,入选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昭明文选》,且有人将此文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并称为天地间难得之至诚文字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下列作家作品属于北朝的有()A郦道元的《水经注》B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C盛弘的《荆州记》D李密的《陈情表》E张载的《剑阁铭》

考题 多选题下列属于书信的有()。A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B李密的《陈情表》C李陵的《答苏武书》D司马迁《史记》

考题 问答题李密在《陈情表》中是怎样陈述“辞不就职”的理由?

考题 填空题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句中“孩”是咳的古文。其义为()。

考题 多选题下列成语出自李密《陈情表》的有()。A茕茕独立B形影相吊C妄自菲薄D气息奄奄E朝不虑夕

考题 填空题李密的《陈情表》通过解说辞官的缘由以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

考题 单选题李密《陈情表》写作的朝代是()A 东汉B 三国C 西晋D 东晋

考题 多选题下列作家作品属于西晋时期的有()A孔融的《论盛孝章书》B李密的饿《陈情表》C张载的《剑阁铭》D陆机的《吊魏武帝文》E潘岳的《哀永逝文》

考题 单选题李密的《陈情表》一文属于()A 书信B 小说C 辞赋D 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