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政策分析:2003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121文),对规范房地产信贷作出细致、精确的规定i当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法定准备金率上调1%:从9月21日起,除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必须将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至7%。你认为上述政策对我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另外,为什么央行采用了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手段而不是上调利率?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中国人民银行对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都是在我国货币供应量出现大幅度上升,经济出现过热的背景下出台的。 (1)政策出台的背景。2003年以来,我国的固定投资出现剧烈的上涨,汽车、钢铁、房地产、铝、电力等资源性行业更是出现了高达50%以上的增长。企业对这些行业投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短期这些行业的供给小于需求,投资利润额较高,或者是看好这些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但由于这些行业的投资周期较长,在固定投资飞速上涨的背景下,这些行业实际上是危险行业,当目前投资的项目真正投产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因此投资前景并不乐观。 另一方面,固定投资的行业都是资源性行业,其基本特征是资本密集型。在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银行贷款。例如房地产行业,其资金的80%直接或间接来自银行。实际上,企业将投资风险转嫁给银行,而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通过扩大分母的办法大量放贷。在企业投资需求增加(并且都集中在少数行业),银行放贷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也就相应增加,从而造成通货膨胀的影响,为了消除和防范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限制房地产贷款的文件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出台政策的背景。 (2)政策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具有两个性质:第一,对房地产行业信贷的规定实际上是针对投资过热行业的刹车;第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是限制放贷规模,以控制我国总体投资需求过热。这些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投资过热行业的影响。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针对一些投资过热的行业,通过一系列的规定,以限制其信贷规模,其中房地产行业就是典型的行业。毫无疑问,通过这些政治性和法律性的政策,投资过热行业的投资势头必然会受到限制。但是,对这些行业的“一刀切”则可能使一些好的投资项目因为资金链的断缺而不能如期投资,这反而造成了银行的不良贷款。 2)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2003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走出了前几年的负增长状态,物价水平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这也宣告了我国经济紧缩的结束。但是2003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来源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而消费品物价水平并没有出现相应的增长。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根本上就是因为投资过热,中央银行采取提高准备金率的政策限制投资,其实也是控制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因此这对物价水平可能出现负面的影响。 3)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紧缩政策必然导致我国2004年的GDP增长速度放慢。我国2003年的GDP增长速度可以达到9%以上,但是如果分析GDP增长的来源,则会发现很大一部分来自固定投资。因此对投资的限制必然降低GDP的增长速度。但是,这种降温是有利的,因为资源性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本身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宏观调控也不仅仅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就业的增长比经济增长本身更有意义。中国人民银行的紧缩政策可以降低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其达到8%左右的水平,以控制经济的过快增长。 (3)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准备金政策而不采取加息政策的原因。在西方国家,准备金政策一般很少使用,中央银行一般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利率的方法调控货币供应量。2003年面对经济过热,我国采取准备金政策而不采取加息政策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从内部因素看,我国利率政策的政策效果不佳。由于我国的利率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利率,因此利率水平并不能反映资源的配置,采取利率政策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利率水平才是反映资源配置的利率水平,在固定利率情况下,将无法给出答案。另一方面,我国的投资过热主要是固定投资增饫过快,而对这些行业进行投资的主体主要是中央或地方的大型企业,这些国有企业经营时,管理层往往注重规模而不注重效率。资金成本对这些企业行为的影响有限,因而利率政策对国有企业的投资需求影响并不大。最后,从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实践看,一些管制政策可能比市场化的政策效果更好,尤其是在我国金融市场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作用尤其如此。 从外部因素看,2003年美国利率不断降低,我国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外部环境,大量热钱涌入我国以期望人民币升值获利。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加息政策必然更为加剧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大,更多的热钱将进入中国。为了保持固定的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储备必然急剧增长,外汇储备占款的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这实际上就削弱了加息带来的政策效果。
更多 “政策分析:2003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121文),对规范房地产信贷作出细致、精确的规定i当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法定准备金率上调1%:从9月21日起,除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必须将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至7%。你认为上述政策对我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另外,为什么央行采用了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手段而不是上调利率?” 相关考题
考题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1月3日宣布,自11月1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这样,自2006年7月到2007年5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累计上调七次,共上调3.5个百分点,达到11%的水平。这也是自1998年3月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达到的最高水平。按照一般经济原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在实施( )货币政策。A.紧缩B.防御性C.进攻型D.宽松

考题 2008年6月7日,中央银行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此。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调至17.5%,再创历史新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再加上其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共同作用,此举对商业银行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稳定性B.安全性C.流动性D.收益性

考题 中央银行往往不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当做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是因为( )。A.商业银行可以变动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B.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见效快,影响大C.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乘数产生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D.存款准备进率政策成效较慢,时滞长E.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不能独立执行,必须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配合

考题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4月17日宣布,从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A.三B.四C.五D.六

考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5~88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1月3日宣布,自11月1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这样,自2006年7月到2007年5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累计上调七次。共上调3.5个百分点,达到11%的水平。这也是自1998年3月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达到的最高水平。第85题:按照一般经济原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在实施( )货币政策。A.紧缩B.宽松C.进攻型D.防御性

考题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偏向紧缩,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多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对于商业银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考题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自2008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列关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说法错误的是()。A.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减少银行流动资金B.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手段C.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能够吸引公众更多的存款D.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银根紧缩政策

考题 根据案例,回答 81~85 题: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1月3日宣布,自11月1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这样,自2006年11月到2007年2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累计上调5次,共上调2.5个百分点,达到10%的水平。这也是自1998年3月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达到的最高水平。第 81 题 按照一般经济原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在实施( )货币政策。A.紧缩B.宽松C.进攻型D.防御型

考题 中国人民银行11月30日晚间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试分析其发生背景及经济影响.下图为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1月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结合该图分析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特征

考题 下表给出了自2007年以来央行历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以及股票市场的反应 (1)试结合表中的数据和货币乘数模型分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的可能影响。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上调一定能紧缩市场流动性吗?为什么?

考题 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锒行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我国2010年以来第5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律。试分析中国人民银行持续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经济背景与政策意图。

考题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1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的首次下调。试分析这一政策调整的经营背景与政策意图。

考题 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有( )。A.法定存款准备金通常以不兑现货币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 B.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起到收缩货币量和信贷量的效果 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小,作用力度弱 D.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见效较慢,时滞较长。 E.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被当作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考题 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这是央行时隔一年半以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预示着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下,流动性收紧的开始。到2011年,央行在两年里先后进行了5次加息,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此过程中,货币政策从紧的态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多次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试分析这一政策对市场利率及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考题 关于存款准备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B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C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由中央银行规定,是调控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D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E超额准备金比率由中央银行自主决定

考题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A对控制信贷投放有扩大作用B对股市会产生一定冲击,可能引发股市大盘向下调整C属于利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措施D有利于我国企业发展获得国家优惠的信贷支持

考题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A、存款准备金政策B、超额存款准备金政策C、余额存款准备金政策D、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考题 2010年1月12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近13个月来央行首度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也是18个月以来,央行首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这样做是()A、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B、为了确保人民币不贬值C、加强管理人民币的流通D、为了刺激居民消费

考题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7年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3.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该标准创近年历史新高。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说明了()A、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货币信贷增长平稳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国家自觉运用经济手段,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D、国家履行政治职能,适度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

考题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010年11月16日,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正式上调0.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央行针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进行了四次调整。论述我国提高存、贷款利率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的。并结合IS—LM模型,说明该政策的结果如何?

考题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11月19日晚间宣布,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次宣布调整仅过去9天。 此次调整之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10月份银行存款数据推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可以一次性冻结资金3500亿元左右。 据业内人士分析,外汇占款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多、银行信贷投放超出预期和逐渐增大的通胀压力是促使央行不断收紧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虽然10月份外汇占款数据尚未公布,但业内普遍预期将会处于较高水平。此前公布的10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动力依然非常充足,全年信贷投放控制在7.5万亿以内有较大难度。另外,10月份CPI数据创出了25个月新高,并且有继续走高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央行密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属情理之中的选择。 近期,多位央行官员在不同场合都强调了管理流动性和防止通胀的决心,表明央行在努力使流动性供给和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合理,今后央行将密切关注物价走势,继续灵活有效地运用这些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里国家是在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调控经济。A、行政B、法律C、道德D、经济

考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涨幅再创新高。面对着这样的经济形势和严峻的通胀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1月14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2011年6月14日第六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分析人士认为,CPI再度上涨是导致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重要因素。再度上调准备金率也体现出央行遵循经济规律坚持稳健基调不变的货币政策的整体思路。请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考题 中央银行往往不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是因为()。A、商业银行可以变动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见效快,影响大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乘数产生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成效较慢,时滞长E、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不能独立执行,必须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配合

考题 2010年2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我国在两个月内连续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6.5%。上调存款准备金率()A、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B、是国家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C、是国家加大货币的投放量,刺激经济增长D、国家能够控制贷款规模

考题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再次刷新纪录。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①说明当前国家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 ②是国家采取措施,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③是国家自觉地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④是国家自觉运用货币政策,加大对日益增长的物价的调控力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考题 问答题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7月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7.5%提高到8%。2006年8月19日,再次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提高到8.5%。同时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提高到2.52%;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由5.85%提高到6.12%。请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上述政策的原因和该政策对宏观经济将产生的影响。

考题 多选题中央银行往往不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是因为()。A商业银行可以变动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见效快,影响大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乘数产生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成效较慢,时滞长E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不能独立执行,必须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