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下列门斗的做法中,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是(??)。

A.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0h,门采用甲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错位
B.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1.5h,门采用甲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正对
C.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0h,门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正对
D.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5h,门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错位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3.6.10条规定,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的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门斗的隔墙应为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应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故选选项A。
更多 “ 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下列门斗的做法中,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是(??)。A.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0h,门采用甲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错位 B.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1.5h,门采用甲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正对 C.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0h,门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正对 D.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5h,门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错位 ” 相关考题
考题 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布置,主要检查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和设备、疏散楼梯、办公室和休息室、排风设备在厂房内的布置。下列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布置符合现行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是()。A.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布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B.有爆炸危险的设备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C.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D.办公室、休息室不得布置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E.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汽和粉尘的排风系统的排风设备,当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室内外地坪高差不大于10m,可布置在其中

考题 在对易燃易爆危险环境进行防火检查时,应注意检查电气设备和电缆电线的选型及其安装情况,下列做法中,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有( )A,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级别为IIA级的爆炸性气体环境,选用IIB级别的防爆电器设备B.在爆炸危险区域为I区的爆炸性环境采用截面积为20m㎡的铜芯照明电缆C.安装的正压型电器设备与通风系统连锁D.电气设备房间与爆炸性环境想通,采取对爆炸性环境保持相对正压的措施E.在爆炸危险区域不同的方向,接地干线有1处于接地体连接

考题 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下列门斗的做法中,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是()。A.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0h,门采用甲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错位B.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1.5h,门采用甲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正对C.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0h,门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正对D.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5h,门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错位

考题 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布置合理的是( )。A.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布置在多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B.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紧邻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C.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D.办公室、休息室布置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时,建筑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一级

考题 有关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布置说法,正确的是( )A.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B.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C.办公室、休息室不得布置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D.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系统的排风设备不得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E.办公室、休息室不得布置在有爆炸危险的丙类厂房内

考题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门斗的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h的防火隔墙,门采用甲级防火门并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A.1.50B.2.00C.2.50D.3.00

考题 某多层丙类仓库地上3层,建筑高度18m,建筑面积12000m2。占地面积4000m2,建筑体积72000m3,耐火等级二级。储存棉、麻、服装衣物等物品,堆垛储存,堆垛高度不大于6m。该仓库属多层丙类2项堆垛储物仓库。该仓库设消防泵房和两个500m3的消防水池,消防设施有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机械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应急照明、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建筑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及器材。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厂房和仓库防爆的说法。错误的有( )。A.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 B.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泄压设施 C.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严禁与相邻区域连通 D.泄压设施的设置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险的部位 E.泄压设施的设置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远离有爆炸危险的部位

考题 (2016年真题)在对易燃易爆危险环境进行防火检查时,应注意检查电气设备和电缆电线的选型及其安装情况,下列做法中,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有(??)A.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级别为IIA级的爆炸性气体环境,选用IIB级别的防爆电器设备 B.在爆炸危险区域为I区的爆炸性环境采用截面积为20m㎡的铜芯照明电缆 C.安装的正压型电器设备与通风系统连锁 D.电气设备房间与爆炸性环境想通,采取对爆炸性环境保持相对正压的措施 E.在爆炸危险区域不同的方向,接地干线有1处于接地体连接

考题 下列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布置,不合理的是( )。A.有爆炸危险的设备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 B.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布置在多层厂房首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 C.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设置门斗 D.办公室、休息室贴邻甲、乙类厂房布置,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考题 某多层金属加工厂房内一至二层设有金属抛光车间,该车间的下列场所中,可不设置门斗的是( )。A.封闭楼梯间 B.室外楼梯 C.与相邻区域连通处 D.首层疏散外门

考题 某面粉加工车间建筑面积为600m2,楼梯间、室外楼梯加工车间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设置有门斗。根据爆炸危险区域门斗设置要求,门斗的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门采用甲级防火门并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A.1.50h B.2.00h C.2.50h D.3.00h

考题 下列关于有爆炸危险的厂房的平面布置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布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底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B.办公室、休息室不应布置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如必须贴邻本厂房设置时,建筑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3.00h的防火墙与厂房分隔 C.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系统的排风设备应设在地下或半地下室 D.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

考题 (2016年真题) 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下列门斗的做法中,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是(??)。A.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0h,门采用甲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错位 B.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1.5h,门采用甲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正对 C.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0h,门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正对 D.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5h,门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与楼梯间门错位

考题 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布置, 主要检查有爆炸危险的甲、 乙类生产部位和设备、 疏散楼梯、 办公室和休息室、 排风设备在厂房内的布置。 下列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布置不符合现行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是( )。A. 有爆炸危险的甲、 乙类生产部位, 布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B. 有爆炸危险的设备避开厂房的梁、 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 C.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 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 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 D. 办公室、 休息室不得布置在有爆炸危险的甲、 乙类厂房内, 也不得贴邻布置在厂房附近

考题 (2016真题)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下列门斗的做法中,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是( )。A.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0h,门采用甲级防火门并与楼梯间门错位 B.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1.5h,门采用甲级防火门并与楼梯间门正对 C.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0h,门采用乙级防火门并与楼梯间门正对 D.门斗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5h,门采用乙级防火门并与楼梯间门错位

考题 有爆炸危险的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防护措施,门斗的门应采用( )。A.耐火完整性不低于2.00h,耐火隔热性不低于1.00h的防火门 B.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热性均不低于1.50h的防火门 C.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耐火隔热性不低于2.00h的防火门 D.耐火完整性不低于0.50h,耐火隔热性不低于1.00h的防火门

考题 在对易燃易爆危险环境进行防火检查时,应注意检查电气设备和电缆电线的选型及其安装情况,下列做法中,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有( )。A.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级别为ⅡA级的爆炸性气体环境,选用ⅡB级别的防爆电器设备 B.在爆炸危险区域为Ⅰ区的爆炸性环境采用截面积为2.0mm2的铜芯照明电缆 C.安装的正压型电器设备与通风系统连锁 D.电气设备房间与爆炸性环境相通,采取对爆炸性环境保持相对正压的措施 E.在爆炸危险区域不同的方向,接地干线有1处与接地体连接

考题 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下列关于门斗防火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为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 B.应为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应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 C.应为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 D.应为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应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

考题 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布置合理的是()。A、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布置在多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B、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紧邻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C、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问、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D、办公室、休息室布置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时,建筑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一级

考题 下列关于有爆炸危险性厂房平面布置的检查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布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B、有爆炸危险的设备无须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C、办公室、休息室不得布置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D、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

考题 根据通风条件调整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通风良好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B、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C、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D、堤或墙等障碍物不能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考题 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布置合理的是()。A、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布置在多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B、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紧邻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C、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D、办公室、休息室布置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时,建筑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一级

考题 防爆灯具的选择方法是()A、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的划分B、爆炸危险区域内气体或整齐的级别、组别及危险介质的有关特性数据C、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应该在布置上和防护上采取措施D、根据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和作用条件,选择相应的电气设备;选用防爆照明灯具的级别和组别

考题 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钢管配线,镀锌钢管的连接处必须设置金属跨接线。

考题 多选题根据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布置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和设备疏散楼梯、办公室和休息室、排风设设备在厂房内的布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爆炸危险的甲类生产部位,宜布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B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的厂房,其管、沟不应与相邻厂房的管、构相通,下水道应设置隔油设施C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城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火措施,门斗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D办公室、休息室布置在戊类厂房内,员工宿舍可以布置在戊类仓库内E排除有爆炸危险气体的排风系统,其排风管可以采用PVC管道

考题 单选题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门斗的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h的防火隔墙,门采用甲级防火门并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A 1.50B 2.00C 2.50D 3.00

考题 多选题在对易燃易爆危险环境进行防火检查时,应注意检查电气设备和电缆电线的选型及其安装情况。下列做法中,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有( )。A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级别为ⅡA级的爆炸性气体环境中,选用ⅡB级别的防爆电气设备B在爆炸危险区域为1区的爆炸性环境采用截面面积为2.0 m㎡的铜芯照明电缆C安装的正压型电气设备与通风系统联锁D电气设备房间与爆炸性环境相通,采取对爆炸性环境保持相对正压的措施E在爆炸危险区域不同的方向,接地干线有1处与接地体连接

考题 单选题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门斗的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h的防火隔墙,门采用甲级防火门并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A 1.50B 2.00C 2 50D 3.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