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岁,已婚,本科学历,某银行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曾任某银行部门经理,非常要强,工作积极努力。一个多月前参与银行高级岗位竞聘,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经理职位,成为一名普通员工。求助者认为领导偏心,认为以前自己坚持原则曾经得罪过人,自己命运不好。上班时情绪低落’没有了以往的工作干劲。想辞职,但考虑到银行的待遇不错,一时难下决心。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不安。求助者的父母及丈夫劝说其想开些,但求助者觉得难以做到。最近经常失眠,食欲也明显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好强,做事认真,人际关系一般,平常身体健康。

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单选
A:一般心理问题
B:抑郁症
C:严重心理问题
D: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高级岗位竞聘失败,并导致失去了原有的经理职位,而“情绪低落”“内心苦恼”“烦躁不安”。因而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烦躁(“烦躁不安”)、抑郁(“情绪低落”)、内心冲突(面临趋避冲突:一方面因工作竞选失败而想辞职,另一方面考虑到银行的待遇不错而无法下决心)。选项B的竞争失败是诱发事件而不是情绪症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健康心理学中心理冲突类型的掌握情况。1931年,心理学家勒温(Lewin)和后来的心理学家米勒(Miller,1944)按冲突的形式,将内心冲突分为女口下四类:(1)双趋冲突;(2)趋避冲突;(3)双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面临的心理冲突属于趋避冲突,一方面求助者因工作竞选失败而想辞职,另一方面考虑到银行的待遇不错而无法下决心。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病因识别的掌握情况。在探寻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时,可以从生物学因素、社会性因素和心理因素三个方面考虑。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竞选失败而出现心理问题,其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学因素有:(1)存在认知偏差(认为银行领导偏心,认为以前自己坚持原则曾经得罪过人,自己命运不好);(2)个性好强;(3)内心存在冲突(趋避冲突)。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的掌握情况。在寻找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原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2)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3)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问题发生的关系。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一般;(2)高级岗位竞聘失败;(3)失去了原有的经理职位。选项A的内心冲突属于心理学因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社会功能概念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是诊断心理问题的重要指标。社会功能受损主要是指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和效率下降或缺失。结合本案例,求助者因面临趋避冲突而引发烦躁和抑郁情绪。该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为“上班时情绪低落,没有了以往的工作干劲”,属于部分受损。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验技能中社会支持概念的掌握情况。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等;另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除实际的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主观体验外,社会支持还包括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存在差异,有些人虽可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并且,人与人的支持是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人在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获得别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础。社会支持良好的个人,在遇到压力事件或负性生活事件时,往往能很好化解。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社会支持是存在的,但是支持不良(“求助者的父母及丈夫劝说其想开些,但求助者觉得难以做到”)。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已经获得的资料有:(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女性,37岁,已婚);(2)求助者的情绪症状(烦躁和抑郁);(3)求助者的人格特征(个性好强、做事认真);(4)病程持续时间(一个多月)。为了进一步判断求助者竞选失败的原因,还需要重点收集求助者在公司中的日常行为模式。选项B的求助者与丈夫的关系和选项D的求助者与领导的关系与求助者当前的心理问题无关。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一般心理问题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求助者因竞选失利而面临趋避冲突,出现烦躁和抑郁的情绪症状,时间为近期发生(一个多月前),心理问题内容尚未泛化,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由于该求助者有主动求治愿望,自知力正常,故亦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此外,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现实的因素引发的心理冲突,其冲突类型属于趋避冲突,故亦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有效咨询目标概念的掌握情况。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备如下特征:(1)属于心理学范畴;(2)积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的;(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在确立咨询目标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将近期咨询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在本案例中,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高级岗位竞聘失败,并导致失去了原有的经理职位,内心出现趋避冲突(为是否辞去银行职位而难下决心),从而出现“情绪低落”“内心苦恼”“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症状,并导致社会功能部分受损。故针对该求助者的近期恰当的咨询目标为:(1)改善负性情绪;(2)解决心理冲突;(3)改善社会功能(提高工作效率)。选项D的改变人格特征属于远期目标的范畴,而选项C改善工作条件则不属于心理学的范畴,超出了心理咨询的范围。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咨询关系建立的掌握情况。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平台,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而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咨询态度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它包含的五种要素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在本案例中,面对求助者的负性情绪,咨询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尊重求助者,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并尝试与求助者共情,感同身受地理解求助者,面对求助者的负性情绪时,不能是同情、怜悯,而是鼓励求助者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摆脱情绪困扰。当然咨询师更不能漠视求助者的情绪困扰。
更多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岁,已婚,本科学历,某银行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曾任某银行部门经理,非常要强,工作积极努力。一个多月前参与银行高级岗位竞聘,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经理职位,成为一名普通员工。求助者认为领导偏心,认为以前自己坚持原则曾经得罪过人,自己命运不好。上班时情绪低落’没有了以往的工作干劲。想辞职,但考虑到银行的待遇不错,一时难下决心。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不安。求助者的父母及丈夫劝说其想开些,但求助者觉得难以做到。最近经常失眠,食欲也明显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好强,做事认真,人际关系一般,平常身体健康。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单选 A:一般心理问题B:抑郁症C:严重心理问题D: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相关考题
考题 (142-143题共用题干)第142题:

考题 题共用题干正确的诊断是查看材料

考题 下列题共用题干,回答 152~153 题。第 152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