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村民委员会在开展“争创精神文明户”活动中,将子女是否孝敬老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要求村民对孝敬老人作出承诺。张老汉的儿子张三写了书面承诺书,保证每个月至少给父亲50元的赡养费,保证书一式三份,村民委员会在保证书上盖章后,张老汉、张三和村民委员会各存一份。之后,张三被评为“精神文明户”。但是张三始终没有履行过承诺。一次张老汉向儿子要钱看病,张三以其儿女上学需要学费,经济紧张为由拒绝。村民委员会据此撤销了张三家的“精神文明户”的称号,并支持张老汉向法院起诉。法院审理后支持了张老汉的请求,判令张三每月向张老汉支付赡养费50元,并支付张老汉看病的费用。几个月后,张老汉再次找到原审法官,请求撤销原判决。理由是判决生效后,虽然张三付清了他看病的医疗费,每月也按时给他50元赡养费,但是他的孙子和孙女从此不再喊他“爷爷”了,他为此非常伤心。法官听后也很同情,但却感到无能为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法理学知识和原理,谈谈你对村民委员会的举措、法院的判决以及张老汉的遭遇的认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1)村民委员会的举措,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但是道德的实施和实现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是人们的内在的自觉而进行的,道德是一种内在强制力。但这种内在强制力是较弱的,本案中,张三始终没有履行过承诺,即是明证。

(2)法院的判决符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电体现了法律的外在强制性。

(3)张老汉的孙子和孙女从此再也不喊他“爷爷”,这又体现了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孙子女喊“爷爷”属于道德调整的范围,法律无法发挥作用。在调整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法律、道德的特长,使二者相辅相成。
更多 “某村民委员会在开展“争创精神文明户”活动中,将子女是否孝敬老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要求村民对孝敬老人作出承诺。张老汉的儿子张三写了书面承诺书,保证每个月至少给父亲50元的赡养费,保证书一式三份,村民委员会在保证书上盖章后,张老汉、张三和村民委员会各存一份。之后,张三被评为“精神文明户”。但是张三始终没有履行过承诺。一次张老汉向儿子要钱看病,张三以其儿女上学需要学费,经济紧张为由拒绝。村民委员会据此撤销了张三家的“精神文明户”的称号,并支持张老汉向法院起诉。法院审理后支持了张老汉的请求,判令张三每月向张老汉支付赡养费50元,并支付张老汉看病的费用。几个月后,张老汉再次找到原审法官,请求撤销原判决。理由是判决生效后,虽然张三付清了他看病的医疗费,每月也按时给他50元赡养费,但是他的孙子和孙女从此不再喊他“爷爷”了,他为此非常伤心。法官听后也很同情,但却感到无能为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法理学知识和原理,谈谈你对村民委员会的举措、法院的判决以及张老汉的遭遇的认识。 ” 相关考题
考题 丧偶的张老汉有三个儿子。在其精心抚养下,三个儿子先后成年离家工作。张老汉一直随着二儿子生活,但也经常到另两个儿子家小住。1999年7月24日张老汉亲笔立下遗嘱,说在其去世后,老家的祖传房屋由三儿子继承,并经公证机关公证。2000年初,张老汉重病,张老汉住在大儿子家进行治疗。因大儿子伺候周到,张老汉便亲笔立下遗嘱,由大儿子继承其祖传的房屋,并有签名,注明的时间为2000年4月10日。2001年张老汉的病情加重,由二儿子护送至老家,路上二儿子对张老汉照顾得很好。在张老汉的祖屋里,张老汉口述遗嘱:祖传的房屋由二儿子继承,由乡秘书做记录,并在遗嘱上签名,注明年、月、日。张老汉去世后,兄弟三人处理完后事后,各拿出遗嘱要求继承祖传的房屋。

考题 案情:张老汉现年70岁,家住某市A县农村,因早年丧妻,一人扶养三个儿子张大、张二和张三长大成人,三个儿子结婚后分别居住在该市8区、C区、D区。2006年8月以来,张老汉患上某种老年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然而三个儿子惟恐花费过高,竞拒绝为其进行治疗,把张老汉一人独自扔在农村家中且不给其生活费。张老汉感到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且自己又无劳动能力及生活来源,于是于2007年5月向A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三个儿子给付赡养费及医疗费。法院受理后开庭审理前,张老汉病情突然加重,法院为了应对此紧急情况,裁定对被告三人先予执行。后张老汉病情有所好转,法院决定于2007年6月3日开庭,并于6月1日通知了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开庭时,迟迟不见张二到来。于是法院作出缺席判决,判决三被告分别给付老汉赡养费200元,并负担张老汉今后的医疗费。判决后,张老汉、张大没有上诉。张二在一审结束后口头提起上诉,没有提交上诉状。张三通过书面上诉状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认为父亲在张大、张二买房时帮助了他们,应当张大、张二多负担张老汉的生活费,自己少负担。市中院受理后,组成了有一名人民陪审员参加的合议庭,在审理过程中,张老汉因长期精神紧张导致突然发病而死亡。问题:1.本市A县人民法院对本案有无管辖权?为什么?2.一审法院先予执行的裁定是否合法?为什么?3.一审法院作出缺席判决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应当如何处理?4.张二、张三的上诉是否有效?5.张三上诉后,如何列当事人?6.中级人民法院接收到张三上诉后,应当如何处理?7.本案在程序上还有哪些错误之处?8.张老汉的死亡后对本案应如何处理?一审判决是否生效?

考题 某村民委员会在开展“争创精神文明户”活动中,将子女是否孝敬老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要求村民对孝敬老人作出承诺。张老汉的儿子张三写了书面承诺书.保证每月至少给父亲50元的赡养费,保证书一式三份,村民委员会在保证书上盖章后,张老汉、张三和村民委员会各存一份。之后,张三家被评为“精神文明户”。但是张三始终没有履行过承诺。一次张老汉向儿子张三要钱看病。张三以其儿女上学需要学费、经济紧张为由拒绝。村民委员套据此撤销了张三家“精神文明户”的称号,并支持张老汉向法院起诉。法院审理后.支持了张老汉的诉讼请求,判令张三每月向张老汉支付赡养费50元,并支付张老汉看病的费用。几个月后,张老汉再次找到原审法官,请求撤销原判决。理由是判决生效后,虽然张三付清了他看病的医疗费.每月也按时给他50元赡养费,但是他的孙子和孙女从此再也不喊他“爷爷”了.他为此非常伤心。法官听后也很同情,但却感到无能为力。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法理学知识和原理,谈谈你对村民委员会的举措、法院的判决以及张老汉的遭遇的认识。

考题 张三为加入东方合伙企业需要一笔资金,于2010年2月2日向建行借款10万元,双方以书面合同约定:,借款期限为2年;借款年利率为6 %,2年应付利息由建行预先在借款本金中一次扣除;借款期满时张三一次偿还全部借款。李四为张三的保证人,与建行签订保证合同,约定李四承担一般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为自借款期满之日起1年,但未就保证担保的范围作约定。建行依约向张三交付借款。不久,张三加入东方合伙企业。借款期满后,建行因经济业务欠东方合伙企业8万元,因此向东方合伙企业主张,就张三欠建行的借款与建行欠东方合伙企业的债务在对等数额内抵销,但遭东方合伙企业拒绝。随后,建行请求张三偿还借款,并要求李四承担保证责任。张三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还款,李四也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并结合法律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张三、建行签订的借款合同中有哪些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2)李四承担的保证责任范围应是什么?(3)东方合伙企业是否有权拒绝建行的债务抵销请求?说明理由。(4)李四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考题 ( 46 )用户张三给文件服务器发命令,要求将文件 “ 张三 .doc ” 删除。文件服务器上的认证机制需要确定的主要问题是( )。A )张三是否有删除该文件的权利B )张三采用的是哪种加密技术C )该命令是否是张三发出的D )张三发来的数据是否有病毒

考题 用户张三给文件服务器发命令,要求将文件“张三.doc”删除。文件服务器上的认证机制需要确定的主要问题是______。A.张三是否有删除该文件的权利B.张三采用的是哪种加密技术C. 该命令是否是张三发出的D.张三发来的数据是否有病毒

考题 张老汉于2012年12月1日去世,他的五个子女中小女儿张春认为大哥张大侵犯了她的继承权,因此将张大起诉至人民法院。法院受理本案后,通知其余三个子女应诉。其中张老汉的二儿子张二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不再参加诉讼;而三儿子张三未作出意见表示;大女儿张冬则明确表示将参与诉讼。则张老汉的五个子女的诉讼地位分别是?() A、原告为张春、张二、张三,被告为张大、张冬B、原告为张春、张二、张冬,被告为张大、张三C、原告为张春、张三、张冬,被告为张大、张二D、原告为张春、张三、张冬,被告为张大

考题 张老汉的儿子在张老汉45岁时为他购买了30万元的终身寿险,张老汉活到了生命表的年龄上限,并且张老汉的儿子已按要求缴清所有保费,则保险公司将给付受益人( )。

考题 甲有三个子女,儿子潘一、潘二和女儿潘三。潘三有四个子女张一、张二、张三和张四。潘三于1996年5月死亡,甲于2003年8月死亡,生前没有遗嘱,留有存款2万元。张一、张二、张三和张四作为代位继承人,应继承的份额是:A:将2万元分成三份,张一、张二、张三和张四应共同继承其母潘三应继承的一份 B:将2万元分成六份,潘一、潘二、张一、张二、张三和张四各继承一份 C:将2万元分成四份,张一、张二、张三和张四各继承一份 D:将2万元分成七份,潘一、潘二、潘三、张一、张二、张三和张四各继承一份

考题 张老汉现年70岁,家住甲市A县农村,因早年丧妻,一人抚养三个儿子张大、张二和张三长大成人,三个儿子结婚后并分别居住在甲市B区、C区、D区。 201 1年8月以来,张老汉患上某种老年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然而三个儿子唯恐花费过高,拒绝为其进行治疗,把张老汉一人独自扔在农村家中且不给其生活费。张老汉感到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且自己又无劳动能力及生活来源,于是2012年5月向A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三个儿子给付赡养费及医疗费。 法院受理后开庭审理前,张老汉病情突然加重,法院为了应对此紧急情况,裁定对被告三人先予执行。后张老汉病情有所好转,法院决定于20 1 2年6月3日开庭,并于6月1日通知了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开庭时,迟迟不见张二到来。于是法院作出缺席判决,判决三被告分别每月给付老汉赡养费1 50元,并负担张老汉今后的医疗费。 一审判决后,张老汉、张大没有上诉,张二在一审结束后口头提起上诉,没有提交上诉状;张三通过书面上诉状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认为父亲在张大、张二买房时帮助了他们,应当由张大、张二多负担张老汉的生活费,自己少负担。市中院受理后,组成了有一名人民陪审员参加的合议庭,在审理过程中,张老汉因长期精神紧张导致突然发病而死亡。 问题: 1.本市A县人民法院对本案有无管辖权?为什么? 2.一审法院先予执行的裁定是否合法?为什么? 3.一审法院作出缺席判决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应当如何处理? 4.张二、张三的上诉是否有效? 5.张三上诉后,如何列当事人? 6.中级人民法院接收到张三上诉后,应当如何处理? 7.本案在程序上还有哪些错误之处? 8.张老汉死亡后对本案应如何处理?一审判决是否生效?

考题 张老汉诉三子给付赡养费纠纷案 张源现年70岁,家住某市A县农村,早年丧妻,一人抚养三个儿子张扬、张驰和张三,三个儿子陆续结婚并分别居住在该市B区、C区、D区。2010年10月以来,张源患上某种慢性病,而三个儿子拒绝为其进行治疗,且不给其生活费。张老汉于201 1年5月向A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三个儿子给付赡养费及医疗费。法院受理后开庭审理前,张老汉病情突然加重,法院为了应付此紧急情况,裁定对被告三人先予执行。三被告不服先予执行裁定,向法院申请复议。审判庭经过复议,认为三被告复议请求无理,遂决定驳回三被告申请,并继续执行,三被告拒不履行义务,因此审判庭采取了强制措施强制执行。后张老汉病情有所好转,法院决定于201 1年6月3日开庭,并于6月1日通知了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开庭时,张扬未到庭,于是法院做出缺席判决,判决三被告分别给付张老汉赡养费1万元,并负担张老汉今后的生活费及医疗费。后三被告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认为原判中的给付数额过高,要求减少,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未通知一审法院直接开庭审理了此案,审理过程中,张老汉突然发病而死亡,法院遂裁定中止审理。 【问题】 1.试分析本案中的管辖权问题。 2.试分析本案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3.假如一审法院判决作出后,双方均未表示任何异议,两年后张老汉由于医疗费用上涨无力支持,要求三个儿子增加给付费用又遭拒绝,张老汉还能否向法院寻求救济?

考题 (2008年真题)某村民委员会在开展“争创精神文明户”活动中,将子女是否孝敬老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要求村民对孝敬老人作出承诺。张老汉的儿子张三写了书面承诺书,保证每月至少给父亲50元的赡养费,保证书一式三份,村民委员会在保证书上盖章后,张老汉、张三和村民委员会各存一份。之后,张三家被评为“精神文明户”,但是张三始终没有履行过承诺。一次张老汉向儿子张三要钱看病,张三以其儿女上学需要学费、经济紧张为由拒绝。村民委员会据此撤销了张三家“精神文明户”的称号,并支持张老汉向法院起诉。法院审理后,支持了张老汉的诉讼请求,判令张三每月向张老汉支付赡养费50元,并支付张老汉看病的费用。几个月后,张老汉再次找到原审法官,请求撤销原判决。理由是判决生效后,虽然张三付清了他看病的医疗费,每月也按时给他50元赡养费,但是他的孙子和孙女从此再也不喊他“爷爷”了,他为此非常伤心。法官听后也很同情,但却感到无能为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法理学知识和原理,谈谈你对村民委员会的举措、法院的判决以及张老汉的遭遇的认识。

考题 张三、李四签订一西瓜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张三卖给李四1000公斤西瓜,单价为0.6元/公斤。双方未就履行顺序作约定,( )。 A.如果张三没有履行合同,则李四有权拒绝支付货款 B.如果李四只支付了一半价款,则张三有权只交付一半的西瓜 C.如果张三只交付了部分西瓜,则李四可以就全部价款主张同时履行抗辩 D.如果张三只给付了部分西瓜,则李四可以以张三履行不完全为由解除合同 E.张三在履行其义务的同时,可以要求李四给付货款

考题 张三老伴早亡,只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年并能独立生活,他在60岁的时候自己书写了一份遗嘱,将自己的财产平均分配给两个儿子,后来由于跟小儿子发生矛盾,在65的时候又立下一份遗嘱将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大儿子,并经过了公证。最后,张三生病卧床,请人代写了最后一份遗嘱,并找了两个邻居作为见证,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献给本村的养老院。张三去世后,他的财产应该如何处理?()A、两个儿子平分B、留给大儿子C、给养老院D、上缴国家

考题 执行SET EXACT ON后,表达式的值为真的是()。A、"张三"="张三是一个工人"AND"张三"$"张三是一个工人"B、"张三是一个工人"="张三"AND"张三是一个工人"$"张三"C、"张三是一个工人"="张三"AND"张三是一个工人"=="张三"D、"张三"=="张三"AND"张三是一个工人""张三"

考题 张老汉在北京郊区盖了10间房屋,与老伴、儿子、儿媳共同生活,产权人是张老汉自己。后来因修高速公路拆迁,张老汉得到100万元的补偿款。他用这100万元的补偿款购买了三套房子,让家人继续居住,但是产权人依然是张老汉。后来儿媳妇因与公公婆婆不合,突然向人民法院起诉公公婆婆,要求公婆给自己25万元的拆迁补偿款。假如张老汉一家是住房特困户,那么拆迁后的房款的所有权属于()。A、张老汉B、张老汉夫妇和其儿子C、张老汉夫妇、儿子和儿媳D、属于政府

考题 张三和李四合作创作《民族音乐赏》一书,下列主体中属于著作权人的是()A、张三B、李四C、张三健在时,张三的女儿D、李四去世后,李四的儿子

考题 张三和妻子李四经法院调解离婚,离婚调解书中明确儿子张小五的抚养权归张三,则可以代张小五处分其名下房产的是()A、张三B、李四C、张三或李四D、张三和李四

考题 下列符合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用途的是()。A、张三为其弟弟装修房屋B、张三为其岳父购买停车位C、张三为其儿子支付出国留学的学费D、张三用来购买自用车

考题 张三申请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所提供的抵押物符合要求的是()。A、张三和2001年出生的儿子所共有的住房B、张三岳父的商业门面C、张三及配偶共有的商业门面D、张三目前的住房

考题 问答题张三将1000公斤苹果卖给李四,因担心李四不付货款,张三要求李四找保证人。李四便请王五作保证人。王五即与张三达成协议:“张三卖苹果给李四,共计价款2000元。我保证李四有钱,能按期付款。”后李四下落不明,张三收不回苹果款,便找到王五,要他偿还货款,王五拒绝。张三能否要求王五偿还货款?为什么?

考题 多选题下列符合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用途的是()。A张三为其弟弟装修房屋B张三为其岳父购买停车位C张三为其儿子支付出国留学的学费D张三用来购买自用车

考题 单选题张三老伴早亡,只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年并能独立生活,他在60岁的时候自己书写了一份遗嘱,将自己的财产平均分配给两个儿子,后来由于跟小儿子发生矛盾,在65的时候又立下一份遗嘱将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大儿子,并经过了公证。最后,张三生病卧床,请人代写了最后一份遗嘱,并找了两个邻居作为见证,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献给本村的养老院。张三去世后,他的财产应该如何处理?()A 两个儿子平分B 留给大儿子C 给养老院D 上缴国家

考题 多选题张三和李四合作创作《民族音乐赏》一书,下列主体中属于著作权人的是()A张三B李四C张三健在时,张三的女儿D李四去世后,李四的儿子

考题 单选题张三和妻子李四经法院调解离婚,离婚调解书中明确儿子张小五的抚养权归张三,则可以代张小五处分其名下房产的是()A 张三B 李四C 张三或李四D 张三和李四

考题 单选题张老汉在北京郊区盖了10间房屋,与老伴、儿子、儿媳共同生活,产权人是张老汉自己。后来因修高速公路拆迁,张老汉得到100万元的补偿款。他用这100万元的补偿款购买了三套房子,让家人继续居住,但是产权人依然是张老汉。后来儿媳妇因与公公婆婆不合,突然向人民法院起诉公公婆婆,要求公婆给自己25万元的拆迁补偿款。该案例中,这三套房屋的产权人应该是()。A 张老汉B 张老汉夫妇和其儿子C 张老汉夫妇、儿子和儿媳D 属于政府

考题 多选题张三申请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所提供的抵押物符合要求的是()。A张三和2001年出生的儿子所共有的住房B张三岳父的商业门面C张三及配偶共有的商业门面D张三目前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