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患者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化脓性脊柱炎伴截瘫
B.脊髓前角灰质炎
C.第8、9胸椎间盘突出症
D.第8、9胸椎肿瘤
E.第8、9胸椎体结核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椎体结核多见于成年人,病变局限于椎体上下缘,进展较慢,破坏椎间盘可侵犯上下邻骨,使椎间隙变窄,由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第8、9胸椎体结核。【该题针对“专业知识-骨与关节结核概述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2.卧硬板床制动、固定,控制病变发展,减轻疼痛。选择C描述错误。【该题针对“专业知识-骨与关节结核概述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3.【该题针对“专业知识-骨与关节结核概述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更多 “患者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A.化脓性脊柱炎伴截瘫 B.脊髓前角灰质炎 C.第8、9胸椎间盘突出症 D.第8、9胸椎肿瘤 E.第8、9胸椎体结核” 相关考题
考题 小魏,17岁。近半年自觉乏力,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背部及肋部疼痛1个月伴低热,T37.5~38℃。护理检查:第7胸椎后凸,双下肢张力增高。WBC6×10/L,血沉30mm/h。X线显示:胸7~8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强直性脊柱炎 B.化脓性脊柱炎 C.脊髓前角灰质炎 D.胸椎结核 E.胸椎肿瘤

考题 患者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经非手术治疗2~4周,截瘫不见好转,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MRI显示硬膜囊前方有压迫,下一步最宜采取的治疗是 A.联合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并加大剂量,调整给药的方法 B.施行脊椎融合术 C.施行椎板切除减压术 D.加用中药、针灸治疗 E.施行前外侧减压术

考题 患者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下列检查、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应用抗结核治疗 B.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C.卧软板床制动,减轻疼痛 D.进一步作胸椎MRI检查 E.石膏背心固定

考题 女性病人,24岁,胸背部疼痛伴低热5个月,半月来双下肢无力,近4天不能站立。体格检查:胸椎体后突,脐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血沉80mm/h,胸椎X线片示胸椎间隙狭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考题 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第8~第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经非手术治疗2~4周,截瘫不见好转,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MRI显示硬膜囊前方有压迫,下一步最宜采取的治疗是()A、联合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并加大剂量,调整给药的方法B、施行脊椎融合术C、施行椎板切除减压术D、加用中药、针灸治疗E、施行前外侧减压术

考题 男,40岁,胸背部疼痛伴低热5个月,半月来双下肢无力,近4天不能站立。查体:消瘦,T8~9椎体后凸,脐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血沉86毫米/小时,胸椎X线片示T8~9椎间隙狭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应用中医辨证辅助治疗,该患者的证型是()。A、虚寒凝聚B、阴虚火旺C、气血亏虚D、脾胃虚弱E、气滞血瘀

考题 男,40岁,胸背部疼痛伴低热5个月,半月来双下肢无力,近4天不能站立。查体:消瘦,T8~9椎体后凸,脐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血沉86毫米/小时,胸椎X线片示T8~9椎间隙狭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应用以下哪个方剂最为合适()。A、四逆汤B、四君子汤C、人参养荣汤D、大补阴丸E、血府逐瘀汤

考题 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第8~第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最可能的诊断是()A、化脓性脊柱炎伴截瘫B、脊髓前角灰质炎C、第8、9胸椎间盘突出症D、第8、9胸椎肿瘤E、第8、9胸椎体结核

考题 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000/m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h。脊柱X线摄片示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和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 若已确诊为胸椎¨结核合并截瘫,并决定采用病灶清除术治疗,X线摄片示椎旁脓肿甚大(自胸)并溃破入肺。病人心、肺功能检查正常,X线片示无大片胸膜粘连。首选的手术是()A、侧后方减压术(一侧椎板、关节突、椎弓根切除术)B、侧前方减压术(肋骨横突切除木)C、经胸腔病灶清除术D、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术E、以上都不适用

考题 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000/m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h。脊柱X线摄片示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和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 经上述非手术治疗2~4周,截瘫不见恢复,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MRI显示硬膜囊前方有压迫,下一步最宜采取的治疗是()A、联合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并加大剂量,调整给药方法B、施行脊椎融合木C、施行椎板切除减压术D、加用中药、针灸治疗E、施行前外侧减压术

考题 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000/m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h。脊柱X线摄片示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和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 下列检查、治疗措施中,哪项是错误的()A、应用抗结核治疗B、卧床休息,加强营养C、心、肺(包括膜),肝、肾功能检查D、进一步做胸椎MRI检查E、石膏背心固定

考题 单选题男,40岁,胸背部疼痛伴低热5个月,半月来双下肢无力,近4天不能站立。查体:消瘦,T8~9椎体后凸,脐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血沉86毫米/小时,胸椎X线片示T8~9椎间隙狭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应用以下哪个方剂最为合适()。A 四逆汤B 四君子汤C 人参养荣汤D 大补阴丸E 血府逐瘀汤

考题 单选题男,40岁,胸背部疼痛伴低热5个月,半月来双下肢无力,近4天不能站立。查体:消瘦,T8~9椎体后凸,脐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血沉86毫米/小时,胸椎X线片示T8~9椎间隙狭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 第T8~9椎体肿瘤B 第T8~9椎体结核C 第T8~9椎间盘突出D 化脓性脊椎炎伴截瘫E 第T8~9原发性后凸畸形

考题 单选题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000/m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h。脊柱X线摄片示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和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 经上述非手术治疗2~4周,截瘫不见恢复,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MRI显示硬膜囊前方有压迫,下一步最宜采取的治疗是()A 联合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并加大剂量,调整给药方法B 施行脊椎融合木C 施行椎板切除减压术D 加用中药、针灸治疗E 施行前外侧减压术

考题 单选题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9/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第8~第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 下列检查、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A 应用抗结核治疗B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C 卧软板床制动,减轻疼痛D 进一步做胸椎MRI检查E 石膏背心固定

考题 单选题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第8~第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经非手术治疗2~4周,截瘫不见好转,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MRI显示硬膜囊前方有压迫,下一步最宜采取的治疗是()A 联合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并加大剂量,调整给药的方法B 施行脊椎融合术C 施行椎板切除减压术D 加用中药、针灸治疗E 施行前外侧减压术

考题 问答题女性病人,24岁,胸背部疼痛伴低热5个月,半月来双下肢无力,近4天不能站立。体格检查:胸椎体后突,脐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血沉80mm/h,胸椎X线片示胸椎间隙狭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