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下列关于地基处理及桩基的论述,何项是不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地基处理增强体顶部应设褥垫层,褥垫层采用碎石时,宜掺入20%~30%的砂
B、桩基布桩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C、软弱地基处理施工时,应注意对淤泥和淤泥质土基槽底面的保护,减少扰动
D、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应结合地区经验,桩间距应不小于6d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A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7.2.13条规定,增强体顶部应设褥垫层,褥垫层采用碎石时,宜掺入20%~30%的砂。
B项,根据第8.5.3第4款规定,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C项,根据第7.2.1条第1款规定,利用淤泥和淤泥质土作为持力层时,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D项错误,根据第8.5.16条第4款规定,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应结合地区经验,桩距可采用4倍~6倍桩身直径。
更多 “下列关于地基处理及桩基的论述,何项是不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地基处理增强体顶部应设褥垫层,褥垫层采用碎石时,宜掺入20%~30%的砂 B、桩基布桩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C、软弱地基处理施工时,应注意对淤泥和淤泥质土基槽底面的保护,减少扰动 D、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应结合地区经验,桩间距应不小于6d”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项目不属于分部分项工程划分的是( )。A.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 B.砌筑工程 C.钢筋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D.建筑与装饰装修工程

考题 下列项目不属于分部分项工程的是( )。A.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 B.砌筑工程 C.钢筋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D.矿山工程

考题 下列关于地基处理及桩基的论述,何项是不正确的?(  )A.地基处理增强体顶部应设褥垫层,褥垫层采用碎石时,宜掺入20%~30%的砂 B.桩基布桩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C.软弱地基处理施工时,应注意对淤泥和淤泥质土基槽底面的保护,减少扰动 D.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应结合地区经验,桩间距应不小于6d

考题 下列关于地基处理的论述,何项是正确的?(  )A.换填垫层的厚度应根据置换软弱土的深度及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厚度宜为0.5~5.0m B.经处理后的人工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时,均不进行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埋深修正 C.换填垫层和压实地基的静载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应小于1.0m2;强夯置换地基静载荷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宜小于2.0m2 D.微型桩加固后的地基,应按复合地基设计

考题 下列关于地基处理方法适用范围的论述,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A)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B) 强夯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黏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C) 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等饱和黏性土地基 (D)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

考题 下列关于地基处理的论述,何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换填垫层的厚度应根据置换软弱土的深度及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厚度宜为0.5~5.0m B、经处理后的人工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时,均不进行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埋深修正 C、换填垫层和压实地基的静载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应小于1.0m2;强夯置换地基静载荷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宜小于2.0m2 D、微型桩加固后的地基,应按复合地基设计

考题 下列关于地基处理设计方法的论述,哪项不正确?(  )[2013年真题] A、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不宜采用水泥土搅拌干法 B、不加填料振冲加密桩适用于处理黏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砂、粗砂地基 C、强夯置换法和砂石桩法置换处理适用于饱和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黏性土等地基上 D、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地基时不一定设置排水竖井

考题 砂桩地基分项工程属于( )子分部工程。A.地基处理 B.桩基 C.混凝土基础 D.土方工程

考题 下列关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地基变形设计要求的论述,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A)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B)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单层地下室的基坑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C)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 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D)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6层框架结构,采用天然地基,其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时,建筑物可不进行地基变形计算

考题 下列关于地基处理设计方法的论述,哪项不正确?(  )[2013年真题] A.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不宜采用水泥土搅拌干法 B.不加填料振冲加密桩适用于处理黏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砂.粗砂地基 C.强夯置换法和砂石桩法置换处理适用于饱和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黏性土等地基上 D.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地基时不一定设置排水竖井

考题 关于特殊土中的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下列()项是不正确的。()A、岩溶地区岩层埋深较浅时,宜采用钻、冲孔桩B、膨胀土地基中的桩基,宜采用挤土桩消除土的膨胀性C、湿陷性黄土中的桩基,应考虑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折减D、填方场地中的桩基,宜待填土地基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

考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地基及桩基工程性能检测应检查的项目()A、地基厚度B、地基承载力C、桩身完整性D、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考题 以下何项不属于桩基础验算内容?( )A、单桩受力验算B、桩的数量计算C、群桩地基承载力验算D、桩基沉降计算

考题 分部分项工程费是指专业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应予列支的各项费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分部分项工程的是()。A、土石方工程B、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C、钢筋及钢筋混凝土工程D、构筑物工程

考题 砂桩地基分项工程属于()子分部工程。A、地基处理B、桩基C、混凝土基础D、土方工程

考题 多选题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关于桩基沉降计算的说法中,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A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地基附加应力按布辛奈斯克(Boussinesq)解进行计算B承台顶的荷载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C单桩基础桩端平面以下地基中由基桩引起的附加应力按布辛奈斯克(Boussinesq)解进行计算确定D单桩基础桩端平面以下地基中由承台引起的附加应力按明德林(Mindlin)解计算确定

考题 单选题用水泥土桩进行地基处理后的筏形基础属于(  )。[2019年真题]A 浅基础B 桩基础C 深基础D 扩展基础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地基处理的论述,何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A 换填垫层的厚度应根据置换软弱土的深度及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厚度宜为0.5~5.0mB 经处理后的人工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时,均不进行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埋深修正C 换填垫层和压实地基的静载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应小于1.0m2;强夯置换地基静载荷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宜小于2.0m2D 微型桩加固后的地基,应按复合地基设计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季节性冻土地基中,桩基设计特点描述中,正确的是(  )。[2008年真题]A 桩端进入冻深线以下最小深度大于1.5m即可B 为消除冻胀对桩基作用,宜采用预制混凝土桩和钢桩C 不计入冻胀深度范围内桩测侧阻力,即可消除地基土冻胀对承载力的影响D 为消除冻胀作用的影响,可在冻胀范围内沿桩周及承台作隔冻处理

考题 单选题以下何项不属于桩基础验算内容?( )A 单桩受力验算B 桩的数量计算C 群桩地基承载力验算D 桩基沉降计算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地基及桩基工程性能检测应检查的项目()A 地基厚度B 地基承载力C 桩身完整性D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考题 单选题关于特殊土中的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下列()项是不正确的。()A 岩溶地区岩层埋深较浅时,宜采用钻、冲孔桩B 膨胀土地基中的桩基,宜采用挤土桩消除土的膨胀性C 湿陷性黄土中的桩基,应考虑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折减D 填方场地中的桩基,宜待填土地基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

考题 单选题关于特殊土中的桩基设计与施工,下列说法中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2011年真题]A 岩溶地区岩层埋深较浅时,宜采用钻、冲孔桩B 膨胀土地基中的桩基,宜采用挤土桩消除土的膨胀性C 湿陷性黄土中的桩基,应考虑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折减D 填方场地中的桩基,宜待填土地基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

考题 单选题砂桩地基分项工程属于()子分部工程。A 地基处理B 桩基C 混凝土基础D 土方工程

考题 单选题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下列关于地基处理的论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2014年真题]A 经处理后的地基,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B 处理后的地基可采用圆弧滑动法验算整体稳定性,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3C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工作特性是在等变形条件下的增强体和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D 多桩型复合地基中的刚性桩布置范围应大于基础范围

考题 单选题在黄土地基评价时,湿陷起始压力Psh可用于下列哪个选项的评判?(  )[2010年真题]A 评价黄土地基承载力B 评价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C 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考虑地基处理深度D 确定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深度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作用机理的论述中,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2013年真题]A 增大压力扩散角B 调整不均匀沉降C 提高地基稳定性D 提高地基土抗剪强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