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采用1.0Q8h的给药方式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测得血药浓度为50μg/ml,万古霉素的治疗浓度应<30μg/ml,根据稳态一点法,每天总给药剂量应()

  • A、 <1.8g
  • B、 >1.8g
  • C、 <0.6g
  • D、 >2.0g

参考答案

更多 “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采用1.0Q8h的给药方式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测得血药浓度为50μg/ml,万古霉素的治疗浓度应30μg/ml,根据稳态一点法,每天总给药剂量应()A、 1.8gB、 1.8gC、 0.6gD、 2.0g” 相关考题
考题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题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1050mg,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t(h)1.02.03.04.05.08.010(μg/ml)109.7880.3558.8143.0423.0512.356.61该药的半衰期为 查看材料A.0.55hB.1.11hC.2.22hD.2.28hE.4.44h

考题 该药的半衰期为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1050mg,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t(h)1.02.03.04.06.08.010.0C(g/ml)109. 7880. 3558.8143.0423.0512.356.61

考题 己知苯妥英钠在肝肾功能正常病人中的K=-12μg/ml、V=10mg/(kg-d),当每天给药剂量为3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5,lpg/ml:当每天给药剂量为6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18ug/ml、己知C、若希望达到稳态血药浓度12pg/ml,则病人的给药剂量是()A、3.5mg/(kgd)B、40mg/(kgd)C、4.35mg/(kgd)D、5.0mg/(kgd)E、5.6mg/(kgd)

考题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药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B、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态血药浓度D、定时恒量给药需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E、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清除率有关

考题 多剂量给药又称重复给药,系指按一定剂量、一定给药间隔、多次重复给药,才能达到并保持在一定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之内的给药方法。关于重复给药,叙述正确的是A、积累总是发生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给药量等于静脉维持剂量D、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量E、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都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度都逐渐下降F、n次周期性血管外给药后,体内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曲线与n次周期性静脉注射给药后的曲线相同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推导前提是A、单室模型B、双室模型C、静脉注射给药D、等剂量、等间隔E、血管内给药F、静脉滴注给药某药具有单室模型特征,血管外重复给药的特点是A、稳态的达峰时等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B、稳态的达峰时大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C、通常以达坪分数为标准计算蓄积系数D、稳态时,一个给药周期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等于单剂量给药曲线下的总面积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仅与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有关F、已知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给药间隔可求出达坪分数和体内药物蓄积程度多剂量函数式是A、B、C、D、E、F、

考题 选项二十八第139题: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稳态血药浓度公式为

考题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μ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体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以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10?20μg/ml。 己知苯妥英钠在肝肾功能正常病人中的Km=12μg/ml,Vm=10mg/(kg·d),当每天给药剂量为3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5.1μg/ml;当每天给药剂量为6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18μg/ml。己知 若希望达到稳态血药浓度12μg/ml,则病人的给药剂量是A.3.5mg/(kg·d) B.4.0mg/(kg·d) C.4.35mg/(kg·d) D.5.0mg/(kg·d) E.5.6mg/(kg·d)

考题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μ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体酶代谢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临床上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10~20μg/ml。 已知苯妥英钠在肝肾功能正常病人中的Km=12μg/ml,Vm=10mg/(kg·d),当给药剂量为3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5.1μg/ml,当给药剂量为6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 若希望稳态血药浓度达到12μg/ml,则病人的给药剂量是A.3.5mg/(kg·d) B.5.0mg/(kg·d) C.4.0mg/(kg·d) D.4.35mg/(kg·d) E.5.6mg/(kg·d)

考题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药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定时恒量给药需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B.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 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态血药浓度 D.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清除率有关 E.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

考题 关于给药方案的设计叙述正确的是A.当首剂量等于维持剂量的2倍时,血药浓度迅速能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B.当给药间隔τ=t时,体内药物浓度大约经5~7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水平 C.根据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不适合半衰期过短或过长的药物 D.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一般药物给药间隔为1~2个半衰期 E.对于治疗窗非常窄的药物,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

考题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μ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10-20μg/ml。 己知苯妥英钠在肝肾功能正常病人中的K=-12μg/ml,Vm=10mg/(kg.d),当每天给药剂量为3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5.1μg/ml;当每天给药剂量为6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18μg/ml。己知,若希望达到稳态血药浓度12μg/ml,则病人的给药剂量是(??)。A.3.5 mg/(kg.d) B.40 mg/(kg.d) C.4.35 mg/(kg.d) D.5.0 mg/(kg.d) E.5.6mg/(kg.d)

考题 关于给药方案的设计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给药间隔T=t1/2时,体内药物浓度大约经5~7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水平 B.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一般药物给药间隔为1~2个半衰期 C.根据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不适合半衰期过短或过长的药物 D.当首剂量等于维持剂量的2倍时,血药浓度迅速能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E.对于治疗窗非常窄的药物,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

考题 对于半衰期长的药物,要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采用的给药方法( )A、等剂量等间隔给药 B、首次给药剂量加倍 C、恒速静脉滴注 D、增加给药频率 E、隔日给药

考题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μ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体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10-20μg/ml。 已知苯妥英钠在肝肾功能正常病人中Km=12μg /ml,Vm=10mg/(kg?d),当每天给药剂量为3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5.1μg/ml,当每天给药剂量为6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18ug/ml。已知 若希望达到稳态血药浓度12μg /ml,则病人的给药剂量是A.3.5mg/(kg?d) B.40mg/(kg?d) C.4.35mg/(kg?d) D.5.0mg/(kg?d) E.5.6mg/(kg?d)

考题 已知普鲁卡因胺胶囊剂的F为0.85,t1/2为3.5h,V为2.0L/kg。若保持Css为6μg/ml,每4h口服一次。 该给药方案设计属于根据什么药动参数制定给药方案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B.半衰期 C.治疗指数 D.血药浓度 E.给药剂量

考题 多剂量给药又称重复给药,系指按一定剂量、一定给药间隔、多次重复给药,才能达到并保持在一定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之内的给药方法。某药具有单室模型特征,血管外重复给药的特点是()A、稳态的达峰时等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B、稳态的达峰时大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C、通常以达坪分数为标准计算蓄积系数D、D.稳态时,一个给药周期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等于单剂量给药曲线下的总面积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仅与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有关F、已知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给药间隔可求出达坪分数和体内药物蓄积程度

考题 多剂量给药又称重复给药,系指按一定剂量、一定给药间隔、多次重复给药,才能达到并保持在一定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之内的给药方法。关于重复给药,叙述正确的是()A、积累总是发生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给药量等于静脉维持剂量D、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量E、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都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度都逐渐下降F、n次周期性血管外给药后,体内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曲线与n次周期性静脉注射给药后的曲线相同

考题 患者接受苯妥英钠2个试验,给药速率分别为100mg/d和300mg/d,测得的相应稳态血药浓度分别为3.7g/ml和47g/ml,苯妥英钠中含91.7%的苯妥英。若改为200mg/d给药,其稳态血药浓度为()A、5.2μg/mlB、6.3μg/mlC、7.8μg/mlD、10μg/mlE、12μg/mlF、15μg/ml

考题 在重复恒量、恒定时间(等于半衰期)给药时,为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应()。A、增加每次给药量B、首次剂量加倍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D、缩短给药间隔

考题 已知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上午9时测得血药浓度为100μg/ml,晚6时测得的血药浓度为12.5μg/ml,则此药的t1/2为()A、4hB、2hC、6hD、3h

考题 以下有关多剂量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体内药量随给药次数的增加,累积持续发生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D、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E、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度逐渐下降

考题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B、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态血药浓度D、定时恒量给药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E、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清除率有关

考题 已知某药物半衰期为4小时,静脉注射给药100mg,测得初始血药浓度为10μg/ml,若每隔6小时给药一次,共8次,求末次给药后第10小时的血药浓度(μg/ml)()A、1.50B、1.80C、2.74D、3.10E、3.25

考题 单选题患者接受苯妥英钠2个试验,给药速率分别为100mg/d和300mg/d,测得的相应稳态血药浓度分别为3.7g/ml和47.0g/ml,苯妥英钠中含91.7%的苯妥英。若改为200mg/d给药,其稳态血药浓度为()A 5.2μg/mlB 6.3μg/mlC 7.8μg/mlD 10.0μg/mlE 12.0μg/mlF 15.0μg/ml

考题 单选题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采用1.0Q8h的给药方式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测得血药浓度为50μg/ml,万古霉素的治疗浓度应30μg/ml,根据稳态一点法,每天总给药剂量应()A  1.8gB  1.8gC  0.6gD  2.0g

考题 不定项题己知苯妥英钠在肝肾功能正常病人中的Km=-12μg/mI. Vm=10mg/(kg.d),当每天给药剂量为3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5.1μg/ml:当每天给药剂量为6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18μg/ml.己知Css=KmX0/τVm-X0。若希望达到稳态血药浓度12μg/ml,则病人的给药剂量是( )A3.5mg/(kgd)B40mg/(kgd)C4.35mg/(kgd)D5.0mg/(kgd)E5.6mg/(kgd)

考题 单选题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B 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C 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态血药浓度D 定时恒量给药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E 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清除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