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非法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造成矿产资源破坏”;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均应依法给予刑事处罚。


参考答案

更多 “非法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造成矿产资源破坏”;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均应依法给予刑事处罚。” 相关考题
考题 根据《刑法》第343条规定,非法采油,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B.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C.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D.以上说法均正确

考题 关于非法集资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2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B.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C.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5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D.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2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

考题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刑事责任:() A.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B.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C.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D.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考题 非法采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A、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B、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C、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D、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情节严重的

考题 非法经营,严重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承但()。A、燃气民事责任B、燃气刑事责任C、燃气管理责任D、燃气行政责任

考题 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处罚,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B、非法经营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C、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3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D、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1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考题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非法采矿罪的,按照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程序,分别处以的刑罚为:()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B、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C、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考题 对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应处以相当于矿产资源损失价值多少的罚款?

考题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选项的,应予立案追诉()A、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B、单位集体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C、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D、单位集体诈骗,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考题 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违法所得数额在()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A、二B、五C、十D、二十

考题 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非法经营数额()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A、十五B、二十C、二十五D、三十

考题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处以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考题 对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环境破坏而未按规定进行恢复治理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考题 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应作何处理?

考题 下列行为构成非法采矿罪的有()。A、甲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情节严重B、乙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采矿,情节严重C、丙擅自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采矿,情节严重D、丁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

考题 假冒他人专利,具有下列哪些情形,构成假冒专利罪?()A、非法经营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B、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C、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1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D、假冒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1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

考题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2万套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

考题 假冒他人专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A、非法经营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B、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C、假冒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D、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

考题 单位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造成直接损失数额在()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考题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A、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B、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50户以上的C、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元以上的,D、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考题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严重”。()

考题 非法采捕珊瑚、砗磲或者其他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被认定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A、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B、非法获得在20万元以上的C、造成海洋环境严重破坏的D、造成严重国际影响的

考题 以下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法说法正确的是:()A、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都是单位犯罪B、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情节严重的,应认定为非法采矿罪C、林木权属争议一方在林木权属确权之前,擅自砍伐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以滥发林木罪论处D、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以滥发林木罪论处

考题 多选题具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A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B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C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D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

考题 单选题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处罚,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B 非法经营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C 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3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D 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1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考题 多选题违反国家规定,进行烟花爆竹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涉嫌()情形之一的,应予以非法经营罪立案追诉。A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B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C虽未达到立案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同种非法经营行为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进行同种非法经营行为的D虽未达到立案数额标准,但因非法经营行为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

考题 单选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中的(),应予追诉。 Ⅰ.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 Ⅱ.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 Ⅲ.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Ⅳ.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50万元以上的A Ⅰ、Ⅱ、Ⅲ、ⅣB Ⅰ、Ⅱ、ⅢC Ⅰ、Ⅱ、ⅣD Ⅰ、Ⅲ、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