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明文规定从1837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建立由3个“合适的人”组成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济贫法委员会”。该委员会对议会负责,每年向首相汇报一次工作。它有权组织“合适的人”调查济贫法实施情况,有权要求各地方管理机构上交济贫法执行情况统计表,有权任命或撤换助理委员。该委员会任期为五年,在任期内济贫法委员会成员不得兼任下院议员。“新济贫法”还规定了地方济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救济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新济贫法颁布的背景简要评价新济贫法?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明文规定从1837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建立由3个“合适的人”组成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济贫法委员会”。该委员会对议会负责,每年向首相汇报一次工作。它有权组织“合适的人”调查济贫法实施情况,有权要求各地方管理机构上交济贫法执行情况统计表,有权任命或撤换助理委员。该委员会任期为五年,在任期内济贫法委员会成员不得兼任下院议员。“新济贫法”还规定了地方济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救济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新济贫法颁布的背景简要评价新济贫法?” 相关考题
考题 “大哉,尧之为君!”与“甚矣,汝之不惠”结构相同。()

考题 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是介词的有()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C、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D、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考题 翻译: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反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君因索而罪之。

考题 《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④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考题 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反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君因索而罪之。

考题 翻译: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原君》 材料四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置相》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考题 《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值得商榷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体现了孔子“仁”“礼”的思想()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考题 下列句中,有“之”用作人称代词的是()A、之二虫又何知B、或相倍蓰,或相什伯,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C、《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D、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E、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考题 辨析带括号的“之”字在文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吾请为君责而归(之)/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

考题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明文规定从1837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建立由3个“合适的人”组成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济贫法委员会”。该委员会对议会负责,每年向首相汇报一次工作。它有权组织“合适的人”调查济贫法实施情况,有权要求各地方管理机构上交济贫法执行情况统计表,有权任命或撤换助理委员。该委员会任期为五年,在任期内济贫法委员会成员不得兼任下院议员。“新济贫法”还规定了地方济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考题 阅读下文,并按要求回答。 邹与鲁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长上之死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饑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忧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考题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明文规定从1837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建立由3个“合适的人”组成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济贫法委员会”。该委员会对议会负责,每年向首相汇报一次工作。它有权组织“合适的人”调查济贫法实施情况,有权要求各地方管理机构上交济贫法执行情况统计表,有权任命或撤换助理委员。该委员会任期为五年,在任期内济贫法委员会成员不得兼任下院议员。“新济贫法”还规定了地方济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救济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新济贫法颁布的背景简要评价新济贫法?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 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考题 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有动词使动用法的是(  )。A 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B 是孔丘斥逐于鲁君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 寇深矣,若之何

考题 问答题翻译: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考题 问答题翻译: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考题 问答题把下面一段短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于事,憒于憂,而性懧愚,沈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馮諼曰:“愿之。”于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徧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悅,曰:“諾,先生休矣!”

考题 问答题翻译: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反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君因索而罪之。

考题 问答题辨析带括号的“之”字在文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吾请为君责而归(之)/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

考题 问答题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反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君因索而罪之。

考题 单选题《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值得商榷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体现了孔子“仁”“礼”的思想()A ①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考题 问答题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并回答问题。 (1)《春秋左传·宣公二年》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 (2)《春秋·宣公二年(晋灵公十四年)》: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请问第一段文字体现了该段文字所书写年代的什么观念?

考题 多选题下列句中,有“之”用作人称代词的是()A之二虫又何知B或相倍蓰,或相什伯,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C《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D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E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考题 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存在通假字的是(  )。[2010年真题]A 小人之过也必文B 甚矣,汝之不惠C 却宾客以业诸侯D 明君不官无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