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液氨贮槽的压力是由()决定的。在密封的贮槽内,有一部分液氨转化为气氨,容器内压力升高。温度越高,蒸发的气氨越多,则压力也越高。


参考答案

更多 “液氨贮槽的压力是由()决定的。在密封的贮槽内,有一部分液氨转化为气氨,容器内压力升高。温度越高,蒸发的气氨越多,则压力也越高。” 相关考题
考题 若欲用涡轮流量计直接显示氨厂液氨产品的质量流量,则( )A.只需维持液氨的压力恒定B.只需维持液氨的温度恒定

考题 当液氨储罐的压力过高时,在气动阀未能打开的情况下,安全阀动作,放出部分气氨至()。A、氨气稀释槽B、液氨储罐C、气氨罐D、废水池

考题 卸氨管道液氨流速不宜超过()/s,现场操作时应通过调节液氨槽车与液氨储罐压差来控制卸氨速度,通常维持液氨槽车压力大于液氨储罐压力()Mpa左右。

考题 氨冷器出口气体温度高的原因是()A、气氨总管压力高B、液氨温度高C、氨冷器底部油污多D、氨冷器液位低

考题 液氨缓冲槽气相平衡管的作用是平衡液氨缓冲槽与氨冷器之间的压力。

考题 液氨卸车工艺原理是通过氨气()给液氨汽车槽车加压,使液氨汽车槽车内的压力大于液氨储罐的压力,利用()将液氨汽车槽车内的液氨卸入氨区液氨储罐。

考题 造成液氨贮槽超压的原因正确的是()A、合成放氨过气量过大B、氨槽施放气放空开的过大C、氨槽温度过低D、氨槽内液位过低

考题 氨区液氨蒸发器加热蒸汽气动关断阀自动关闭的原因()。A、液氨蒸发器出口压力大于1.5MPaB、蒸发器热媒水温度大于85℃C、液氨蒸发器加热蒸汽主管压力大于0.6MPaD、氨系统紧急关信号来

考题 邹六二厂氨区液氨储罐压力大于1.4MPa联关液氨储罐至液氨蒸发器气动阀。

考题 邹六二厂氨区液氨蒸发器加热蒸汽主管压力是0.6MPa时联关液氨蒸发器加热蒸汽气动关断阀。

考题 氨区液氨储罐压力高(压力开关)会联关液氨储罐至液氨蒸发器气动阀。

考题 在氨蒸发器壳方的液氨蒸发空间,液氨在118kPa的压力下蒸发。计算并选择当液氨蒸发量为250kg/h时氨蒸发器的热负荷是()。已知:在压力为118kPa时,氨的蒸发温度为-30℃;在-30℃下饱和氨蒸气焓为1644.3kJ/kg,在-30℃下饱和液体焓为280.3kJ/kg。A、3.41×105kJ/hB、4.81×105kJ/hC、1.36×103kJ/hD、1.36×104kJ/h

考题 卸氨压缩机是氨区重要设备,当卸液氨时抽取()的氨气,经压缩机打到(),在压力作用下,液氨从槽车流到液氨储罐。

考题 液氨储罐的压力与温度一一对应,温度越高,压力越高,因此应严格控制氨罐温度,确保液氨罐安全。

考题 造成液氨贮槽爆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确的是()A、放氨操作失误,高压气体大量进入液氨贮槽,造成超压,使贮槽爆炸B、贮槽内液氨贮量过大,当温度升高,液氨膨胀后,由于液体不可压缩性,会使容器压力升高,引起贮槽爆炸C、安全阀失灵,在压力升高时不能正常起跳、卸压D、设备制造质量差,存在缺陷

考题 正常运行时高压氨泵的出口压力取决于()。A、高压合成系统压力B、液氨的流量C、液氨的进口温度D、氨泵的转速

考题 系统正常运行时,液氨贮罐的蒸发气氨通过()来处理,保证贮罐的压力不超标。A、放空B、小冰机C、氨压缩机D、驰放气回收系统

考题 系统正常运行时,液氨贮罐的蒸发的气氨通过()来处理,保证贮罐的压力不超标。A、放空B、小冰机C、氨压缩机D、驰放气回收系统

考题 造成氨冷器换热效果下降的原因有()。A、氨冷器液位过高或过低B、液氨闪蒸压力过高C、液氨带水D、液氨带油

考题 容器超3.125m3的液氨贮槽槽车属于二类压力容器。

考题 贫液氨冷器气氨压力升高,会有什么危害,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系统如何处理?

考题 下列是氨蒸发系统的工艺连锁的有()。A、蒸发器液位超高连锁B、气氨出口压力超高连锁C、气氨出口温度超高连锁D、气氨出口温度超低连锁

考题 内槽压力升高,则其液氨温度相应升高.

考题 气氨压力越低,则其冷凝温度()。A、越低B、越高C、不受影响

考题 单选题气氨压力越低,则其冷凝温度()。A 越低B 越高C 不受影响

考题 填空题液氨卸车工艺原理是通过氨气()给液氨汽车槽车加压,使液氨汽车槽车内的压力大于液氨储罐的压力,利用()将液氨汽车槽车内的液氨卸入氨区液氨储罐。

考题 单选题在氨蒸发器壳方的液氨蒸发空间,液氨在118kPa的压力下蒸发。计算并选择当液氨蒸发量为250kg/h时氨蒸发器的热负荷是()。已知:在压力为118kPa时,氨的蒸发温度为-30℃;在-30℃下饱和氨蒸气焓为1644.3kJ/kg,在-30℃下饱和液体焓为280.3kJ/kg。A 3.41×105kJ/hB 4.81×105kJ/hC 1.36×103kJ/hD 1.36×104k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