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合成循环气中含CO2为1PPm,则氨基甲酸铵结晶温度是()℃。

  • A、15
  • B、20
  • C、10
  • D、25

参考答案

更多 “合成循环气中含CO2为1PPm,则氨基甲酸铵结晶温度是()℃。A、15B、20C、10D、25” 相关考题
考题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A.物理溶解B.与水结合成碳酸C.形成氧合血红蛋白D.形成碳酸氢盐E.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考题 将来自合成工段未反应的循环气(压力4.8MPA,温度≤40℃),经过循环气压缩机加压至5.4MPA,输送回合成工段,循环为甲醇合成提供反应气。()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影响甲醇合成操作的因素有哪些?() A.甲醇合成的系统压力B.甲醇合成催化剂床层温度和活性C.合成塔循环气量D.循环气的H/C和合成气的H/CE.循环气中惰性气含量

考题 血液中CO2的主要运输形式是()A.物理溶解B.碳酸氢盐C.氧合血红蛋白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氨基甲酸血浆蛋白

考题 302-EF出口甲铵液组成大约为氨在(),CO2在34%,其结晶温度大约在()。

考题 在以氨基甲酸铵为主要中间产物的碳酸化理论中()的反应是速度最慢的一步?A、二氧化碳的吸收B、氨的吸收C、氨基甲酸铵的生成D、氨基甲酸铵的水解

考题 在整个碳酸化过程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氨基甲酸铵的生成B、氨基甲酸铵水解C、氢氧化铵水解D、碳酸氢钠析出

考题 氨碱法的生产原理中,以()为中间产物的说法比较常见。A、碳酸氢铵B、碳酸铵C、氨基甲酸铵D、碳酸E、氢氧化铵F、氯化铵

考题 合成尿素中,提高氨碳化的作用是:①使平衡向生成尿素的方向移动;②防止缩二脲的生成;③有利于控制合成塔的操作温度;④减轻甲铵液(氨基甲酸铵溶液)对设备的腐蚀。以上正确的有() A、①B、①②C、①②③D、4条皆是

考题 当体内大量红细胞破坏,可见病理性结晶为()A、草酸盐结晶B、尿酸结晶C、含铁血黄素D、马尿酸结晶E、碳酸铵结晶

考题 血液中CO2的主要运输形式是()A、物理溶解B、碳酸氢盐C、氧合血红蛋白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氨基甲酸血浆蛋白

考题 一般公认的氨基甲酸铵熔化温度为()℃。

考题 为保证低压甲铵液的正常输送,低压吸收温度一般应低于甲铵液结晶温度20℃。

考题 低压甲铵液温度不变,表面蒸气压下降,则溶液中CO2含量下降。

考题 尿素合成反应中,氨基甲酸铵脱水生成尿素的反应不是()。A、微吸热反应B、可逆反应C、尿素合成反应的控制步骤D、快速反应

考题 氨基甲酸铵是()色结晶。A、白B、黑C、红D、绿

考题 关于硫铵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低则己内酰胺和硫铵分离效率上升B、密度高则硫铵结晶温度下降C、密度高则硫铵结晶温度上升D、密度低则己内酰胺和硫铵分离效率下降

考题 将来自合成工段未反应的循环气(压力4.8MPa,温度≤40℃),经过循环气压缩机加压至5.4MPa,输送回合成工段,循环为甲醇合成提供反应气

考题 影响甲醇合成操作的因素有哪些?()A、甲醇合成的系统压力B、甲醇合成催化剂床层温度和活性C、合成塔循环气量D、循环气的H/C和合成气的H/CE、循环气中惰性气含量

考题 循环气中惰性气含量升高,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影响是()。A、温度升高B、温度降低C、合成甲醇增加D、合成甲醇中的水分增加

考题 来自合成工段未反应的循环气温度≤50℃

考题 甲醇合成单元夏季运行中,合成塔出口循环气冷却后出口温度高,易造成()。

考题 煤液化装置高压、中压空冷器处析出的铵盐包括()。A、氯化铵(结晶温度在180-200℃)、硫酸铵(结晶温度在150-170℃)B、硫氢化铵(结晶温度在150℃)、硝酸铵(结晶温度在180-200℃)C、硫氢化铵(结晶温度在150℃)、氯化铵(结晶温度在180-200℃)D、硫氢化铵(结晶温度在180-200℃)、硫酸铵(结晶温度在150-170℃)

考题 在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物理性溶解;B、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D、和水结合成碳酸

考题 单选题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A 物理溶解B 与水结合成碳酸C 形成氧合血红蛋白D 形成碳酸氢盐E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考题 单选题在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 物理性溶解;B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 碳酸氢盐;D 和水结合成碳酸

考题 单选题血液中CO2的主要运输形式是()A 物理溶解B 碳酸氢盐C 氧合血红蛋白D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 氨基甲酸血浆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