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康熙十五年,黄、淮并涨,奔腾四溢,砀山以东黄河两岸决口21处,黄河倒灌洪泽湖,高家堰决口34处,淹了淮、扬七个州县。黄河河道在清口以下到河口长三百余里严重淤积,河道、运道均遭破坏。当时康熙皇帝为了治理黄、运,于十六年调()为河道总督,担起治河重任。

  • A、张戎
  • B、郑国
  • C、林则徐
  • D、靳辅

参考答案

更多 “康熙十五年,黄、淮并涨,奔腾四溢,砀山以东黄河两岸决口21处,黄河倒灌洪泽湖,高家堰决口34处,淹了淮、扬七个州县。黄河河道在清口以下到河口长三百余里严重淤积,河道、运道均遭破坏。当时康熙皇帝为了治理黄、运,于十六年调()为河道总督,担起治河重任。A、张戎B、郑国C、林则徐D、靳辅” 相关考题
考题 黄河入海河道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或者黄河入海流路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等有关技术要求。( )

考题 贯彻实施新《水法》,围绕实现黄河治理开发的目标,即( )。 A、堤防不决口B、河道不断流C、污染不超标D、河床不抬高

考题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原因?

考题 决口扇属于()亚相,心滩属于()亚相。A、河道、河道B、堤岸、河道C、堤岸、堤岸D、河道、堤岸

考题 黄河干流最窄的峡谷在(),位于()省;黄河河道最宽处在河南省()县。

考题 黄河河道清障工作应由谁负责?

考题 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采取“疏浚筑堤”并举治河。A、郑国B、靳辅C、白英D、朱之锡

考题 清朝为了加强对黄河的治理,任命了专门管理黄河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一长官的名称是()。A、河道总督B、黄运总督C、河流总理D、直隶总督

考题 “蓄清刷黄”的治河方略是()提出的。A、贾让B、康熙皇帝C、靳辅D、潘季驯

考题 《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中规定:因修建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所增加的可利用土地,其所有权归谁所有?

考题 黄河堤防及河道的清障原则是什么?

考题 历史上,黄河决口对两岸的城市造成很大的破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遭受水灾次数最多、被破坏最严重的城市是()。A、开封B、郑州C、徐州D、济南

考题 黄河治理的4个指标是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和()。A、环境不恶化B、水土不流失C、大堤不加高D、河床不抬高

考题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A、治理泥沙B、加固黄河大堤C、防治凌讯D、开挖活动河道

考题 ()全部生效后,入黄水量将显著增加,可逐步实现长期协调黄河各冲积河段水沙关系、减少河道淤积、降低潼关高程等目标。

考题 清雍正年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著有《河防奏议》,提出“引流杀险”法治理黄河。A、郑国B、靳辅C、嵇曾筠D、朱之锡

考题 ()治河提倡沟洫治理,认为黄河之所以有决徙之变,是由于“数千里之黄河,挟五六月之霖潦,建瓴而下,乃仅以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今兰考)以南之涡河,与直隶徐州、沛县百数十里之间拘而委之于淮”,哪有不横流溃决之理。A、郑国B、万恭C、林则徐D、周用

考题 ()对黄河特点和治河措施提出不少精辟见解。他批判了过去“多穿漕渠以杀水势”的治河观点,认为黄河的根本问题在于泥沙,治理多沙的黄河,不宜分流。A、郑国B、万恭C、林则徐D、朱之锡

考题 清道光年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被民间称为“河神”。面对泛滥的黄河水,他采用“抛砖护坝”的策略。A、郑国B、栗毓美C、嵇曾筠D、朱之锡

考题 国家出台的关于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是()。A、黄河河口管理办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C、黄河水量管理调度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

考题 解放前,黄河是一条灾难深重的河流,()是闻名于世的三大灾源。A、落差大、水流急、河道窄B、泥沙淤积、容易决口、经常改道C、河道呈“几”字形、支流多、暴雨多

考题 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多次改道,()年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形成现行河道。A、1911B、1898C、1937D、1855

考题 多选题2020年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把()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推进(),统筹推进(),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A保障黄河长治久安B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C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D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

考题 问答题(二十)  【给定资料】  1.“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60多年来,当代治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战胜了花园口1万至1.5万立方米/秒的洪水7次。1.5万以上的3次,确保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在黄河流域已建成和在建的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全河引水工程已建成4600多处,引黄灌溉已由解放前的1200万亩,发展到11000万亩。增长了8倍多。黄河水的利用多达307亿立方米,为全国各江河利用率之首;60多年来,有计划的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造,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随着河口流路的稳定,黄河三角洲由过去一片荒凉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黄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但黄河毕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广义的说,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包含着对黄河的治理。为了抵御河患、造福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黄河大堤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见证了黄河的沧桑,既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又记录了黄河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既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成就和精神,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化工和矿业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  “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生态工程的建设》。建议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公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  2.“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是被广泛宣传的一句口号。黄河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呢?通常说法有四条,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初闻此话,似觉有理,但实际上这不能算作黄河自身的健康标准。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曾是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的四段,最下面的一段为三门峡所阻隔未能入海,那时它是一条内陆河,而此时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就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否则,也就不会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  【问题】  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考题 问答题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原因?

考题 单选题决口扇属于()亚相,心滩属于()亚相。A 河道、河道B 堤岸、河道C 堤岸、堤岸D 河道、堤岸

考题 单选题治理黄河的关键是()A 治理泥沙B 加固黄河大堤C 防治凌讯D 开挖活动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