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在“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中,向充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来模拟形成酸雨,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6 。


参考答案

更多 “ 在“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中,向充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来模拟形成酸雨,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6 。 ” 相关考题
考题 (1)煤燃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SO2),它遇雨水后能够形成酸雨,酸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请你举出酸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两个实例: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题 在做“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少量水,试推测对不同物质来说,这样做的目的各是什么,是不是可以用少量细沙来代替水?

考题 环境危害极大的“酸雨”中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教学片段。 学生实验1:如图1所示,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老师提问1:仔细观察,木条是否能够复燃?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2:如图2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老师提问2:仔细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木炭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3:如图3所示,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 老师提问3:仔细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问题: (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2)该教学片段在选材上有什么意义? (3)图1中的木条是否能复燃,说明了什么?图2中的实验有什么现象?此现象可推测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图3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 (4)教师在规划、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考题 酸雨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它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建筑设施都有很大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可以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它们在空气中氧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溶于水的种酸。科研人员研究指出,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是防治酸雨的治本之策。 上述科研人员的判断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煤和石油的燃烧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B.煤和石油燃烧后排放的气体结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形成种酸 C.酸雨面积的扩大将大量消耗煤和石油资源,导致能源危机的发生 D.煤和石油燃烧释放的氧化剂使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结合形成种酸

考题 试述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危害,并阐述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考题 16、煤燃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它遇水后能够形成酸雨,酸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下列属于酸雨造成的危害的是()A.腐蚀建筑物B.河流酸化,会丧失鱼类和其它生物群落C.对人体健康的损害D.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考题 酸雨的形成50分 采用哪些洁净能源技术来减少酸雨的形成?50分

考题 3、什么是酸雨?简述酸雨的形成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