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更多 “ 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碱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小王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钙溶液。请你按小王同学的猜想,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填写写表: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与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若不反应可不写化学方程式)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方案Ⅰ:用试管取约2mL该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_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____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Ⅱ:(选用与方案Ⅰ不同类别的其他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题 【程序】* * PROG1. PRGSET TALK OFFPUBLIC X,YX=“同学们”Y=“你们好!”? X+YDO SUBPRO? X,Y,ZSET TALK ONRETURN** SUBPRO. PRGPRIVATE XPUBLIC ZX=100Y=200Z=300? X+Y+ZRETURN第一个X+Y的输出结果为 ______。A.同学们你们好!B.你们好同学们C.同学们+你们好!D.同学们

考题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李军同学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2: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猜想3: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军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的位置,然后又把它浸没到盐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铁块从①一②一③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铁块从③一④的过程,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选填序号),该猜想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3)铁块从④一⑤过程中,保持______不变,得出猜想______正确,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

考题 国本中学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过程中,同学们经过讨论作出如下猜想:猜想A: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猜想B: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猜想C: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D: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大家分别对各项进行探究.(1)小华认为先探究猜想C最方便,为此他选取了一个重为7.8N的铁块放入水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七步操作,并记录了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①②③④⑤⑥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cm3020406080100100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7.87.67.47.276.86.8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2)图2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关系的图象是______(3)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可以成为猜想D成立的事实依据,请举出两例:①______;②______.(4)小华为探究猜想A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重为7.8N的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于水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8,并与小华的步骤⑥进行比较,但小群对他的此项实验操作提出了质疑,理由是______.

考题 (8分)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工业上通常用氨碱法来生产。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猜想一:Na2CO3溶液显碱性 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振荡溶液显碱性猜想二:能与酸反应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猜想三:能与Ca(OH)2反应 向盛有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猜想四:能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BaCl2=BaCO3↓+2NaCl反应的基本类型为[交流与反思] 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是否与猜想二相同? (填“是”或“否”)

考题 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右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 A.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 B.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一定不可能为碳酸钠 C.当X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 D.当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

考题 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 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内容标准为: “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活动与探究建议:“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材料二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体系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l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材料三教科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所呈现的内容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园实验10-8如图l0-13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如下的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 实际上,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例如: 可以发现,上述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都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化合物叫作盐。 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材料四 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现状符合一般要求。 要求: (1)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新课导入、展示、总结)。 (4)设计教学板书。

考题 8、基于数据的实验的探究性学习环节包括()A.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结构化探究问题B.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初步建立猜想,制定探究实验计划或方案C.反复实验操作,记录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D.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建构实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