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对女性公民参与人数随着参与次数的增多所产生的递减速度较慢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解释是( )

A、女性公民独立的政策诉求更加明晰,实现自身政治价值的理念日益强化,分外珍惜参与政策制定的机会

B、大多数女性公民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保护自己的权利,不轻易放弃表达政策诉求的努力

C、在参与人数递减时,使得递减现象也处于低组织化状态,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群体参与行为的递减现象

D、低组织化状态对女性公民参与人数的递减速度起到了一种缓冲作用。


参考答案

更多 “ 对女性公民参与人数随着参与次数的增多所产生的递减速度较慢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解释是( )A、女性公民独立的政策诉求更加明晰,实现自身政治价值的理念日益强化,分外珍惜参与政策制定的机会B、大多数女性公民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保护自己的权利,不轻易放弃表达政策诉求的努力C、在参与人数递减时,使得递减现象也处于低组织化状态,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群体参与行为的递减现象D、低组织化状态对女性公民参与人数的递减速度起到了一种缓冲作用。 ” 相关考题
考题 市场参与者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会不同,当市场参与者的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增加,而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风险类型属于()者.

考题 公民参与(名词解释)

考题 对有机反应速度较慢的解释中( )是不正确的。A.由于有机反应多为分子反应,因此反应速度较慢B.由于有机反应多为非一元反应,因此反应速度较慢C.由于有机反应多为多分子反应,因此反应速度较慢D.由于有机反应中的分子运动速度较慢,因此反应速度较慢

考题 (三)、本问卷设计了“在过去的两年中,您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次数是多少”的问题,旨在考察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频次,了解社会性别对参与次数的影响。该问题为单项选择问题,备选答案有六项:零次、1~2次、3次、4次、5次、6次以上。共有1383人进行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835人,女性公民548人。答案选择情况见表。134、通过表3能够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 )A、不同性别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有差异B、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具有影响C、不同性别的公民参加政策制定的次数有显著差异,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具有重要影响D、不同性别的公民参加政策制定的次数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不具有重要影响

考题 编译器和解释器是两种高级语言处理程序,与编译器相比,______。A.解释器不参与运行控制,程序执行的速度慢B.解释器参与运行控制,程序执行的速度慢C.解释器参与运行控制,程序执行的速度快D.解释器不参与运行控制,程序执行的速度快A.B.C.D.

考题 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想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有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利益”、“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基于公民权利”、“出于公民责任心”。六项备选答案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其同政治制度的关系。 在选项中,“出于公民责任心”和“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共有1974人次对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做出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1169人次,女性公民805人次。统计结果见表。 从表2看出,在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两个选项上,女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男性;在公民责任、公共利益两个选项上,男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女性。这说明( ) A. 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感性化 B. 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理性化 C. 与男性相比,女性参与动机呈现出高公共性的特征 D. 社会性别余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频次问题

考题 一、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一)社会性别是一个能够影响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状况的重要变量,其对公民参与的途径、政策职能结构偏好和参与绩效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状况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和山西等六省为个案,从量化层面考察社会性别对于我国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途径、政策职能结构偏好和参与绩效所带来的影响,并以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视角进行讨论和解释。本研究以在中部六省进行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调查的时间跨度为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共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4份。   公民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公共政策信息,对于公民的参与动机、参与努力和参与规模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问卷设计了“你了解国家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的问题。该问题为单选,具体回答情况见表1。 表1 社会性别与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 如果样本人数相等,则选择“国内报纸”、“会议文件”作为接受政策信息第一渠道的男性公民人数分别是女性公民人数的( ) A. 1.2倍、2.2倍 B. 1.3倍、1.5倍 C. 3.7倍、1.3倍 D. 1.3倍、2.2倍

考题 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想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有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利益”、“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基于公民权利”、“出于公民责任心”。六项备选答案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其同政治制度的关系。 在选项中,“出于公民责任心”和“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共有1974人次对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做出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1169人次,女性公民805人次。统计结果见表。 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 A. 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B. 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C. 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不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D. 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引发更多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

考题 编译器和解释器是两种基本的高级语言处理程序。编译器对高级语言源程序的处理过程可以划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阶段,其中,与编译器相比,解释器( ) A.不参与运行控制,程序执行的速度慢 B.参与运行控制,程序执行的速度慢 C.参与运行控制,程序执行的速度快 D.不参与运行控制,程序执行的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