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被公安机关逮捕,后经侦查认为王某没有犯罪事实,对王某实行逮捕行为是错误的,那么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赔偿义务机关不能采取哪种方式对损害王某名誉权的行为承担责任()?

A.消除影响

B.支付赔偿金

C.书面赔礼道歉

D.恢复名誉


参考答案

更多 “ 被公安机关逮捕,后经侦查认为王某没有犯罪事实,对王某实行逮捕行为是错误的,那么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赔偿义务机关不能采取哪种方式对损害王某名誉权的行为承担责任()? A.消除影响B.支付赔偿金C.书面赔礼道歉D.恢复名誉 ” 相关考题
考题 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而被逮捕,王某被捕后聘请了律师田某,则田某有权()。 A.会见在押的王某B.为王某申请取保候审C.向公安机关了解王某涉嫌的罪名D.在王某被羁押超过侦查羁押期限时,要求公安机关解除或变更强制措施

考题 王某和张某涉嫌抢劫罪被立案侦查,公安机关针对王某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检察院审查之后,发现不仅王某需要逮捕,而且张某也应当逮捕。则检察院的下述做法哪些是合适的?( )。A.由于本案件不属于检察院立案侦查的范围,检察院不可主动做出逮捕决定B.检察院批准公安机关逮捕王某,同时建议其对张某也提请批捕C.若公安机关针对检察院的建议不能说明理由,检察院就可以直接做出逮捕决定D.检察院应将案卷退回,并告知公安机关只能同时对二人提请批捕

考题 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而被逮捕,王某被捕后聘请了律师田某,则田某无权( )。A.会见在押的王某B.为王某申请取保候审C.向公安机关了解王某涉嫌的罪名D.在王某没有超过侦查羁押期限时,要求公安机关解除或变更强制措施

考题 张某与王某在饭馆吃饭期间与人发生争吵,在斗殴中,王某用椅子将对方一人砸倒,此人次日经抢救无效死亡。二人被公安机关拘留,经检察院批准以聚众斗殴罪逮捕。一审人民法院判决张某与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10年、5年的有期徒刑。两被告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将案件发回重审,一审法院重新审理后认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张某提出赔偿请求。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公安机关和检察院作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B.检察院赔偿逮捕期间的损失,因为张某没有犯罪事实而被检察院批准逮捕C.一审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D.检察院和一审人民法院作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考题 某故意杀人案,公安机关认为王某有重大嫌疑而将其逮捕。但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李某投案自首,且详细陈述了作案经过,经查与已提取的证据恰好吻合。则公安机关应如何处理王某?( )。A.将王某立即释放,并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B.报请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同意,将王某释放C.报请逮捕李某,待李某被逮捕后,立即释放王某D.将王某立即释放,并通知其工作单位

考题 王某因涉嫌投毒罪而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在审查该案后,认为王某的行为已经符合逮捕的条件,但发现王某已经有了身孕,则公安机关应当如何处理?()A、若公安机关认为王某的社会危险性非常大,就仍然应当将其逮捕B、公安机关应当对王某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C、公安机关可以对王某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D、公安机关不应当对王某采取强制措施

考题 王某因涉嫌盗窃被逮捕,羁押期间王某称自己患有梅毒,需要治疗,县公安机关经查属实后决定对其取保候审,责令其交纳保证金3000元。在取保候审期间,王某在一洗浴场所嫖娼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对王某提请批准逮捕B.先行拘留王某C.对王某涉嫌传播性病罪一并侦查D.将王某变更为监视居住

考题 王某因盗窃罪被某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王某交纳保证金后暂时回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若某县公安机关向某县检察院报请批捕,某县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王某有盗窃事实,并且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批准逮捕 B.某县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王某,应当在7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 C.某县公安机关逮捕王某后,某县检察院仍应当每两个月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 D.王某被逮捕后,某县公安机关不能在侦查羁押期限内办结案件的,某县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释放王某

考题 1987年7月,王某因实施暴力强奸而被人民法院依法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后其服刑表现不错,1999年7月被假释.2001年3月的一天,王某盗窃一辆汽车(价值8万多元)而未被发现.2003年4月,王某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多所高校钱财的行为而被逮捕,其后交待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王某适用假释是否合法?为什么? (2)对王某是否还需要撤销假释?为什么? (3)对王某上述盗窃行为应如何处理? (4)对王某上述敲诈高校钱财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5)对王某最后的刑罚应当如何确定? (6)假设王某在假释考验期间并没有实施新的犯罪行为,而表现正常.2003年4月,其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多所高校钱财行为而被逮捕,在侦查羁押期间发现王某其实真实姓名为“汪某”,因为在1981年的元月份曾经实施了一起重大恶性爆炸案件公安机关在全省发布通缉令而成为被通缉重大嫌疑犯,为了逃避侦查而改名为“王某”.请问在此种情形下对其依法如何处理?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