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湿陷性黄土层地区,散水宽度一般不小于()。

  • A、800mm
  • B、1000mm
  • C、1200mm
  • D、1500mm

参考答案

更多 “湿陷性黄土层地区,散水宽度一般不小于()。A、800mmB、1000mmC、1200mmD、1500mm” 相关考题
考题 散水宽度一般不小于( )。 A.700mmB.500mmC.600mmD.800mm

考题 散水的构造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散水应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B、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C、散水与墙体之间应整体连接,防止开裂D、散水宽度比采用自由落水的屋顶檐口多出200mm左右。

考题 建筑散水出墙宽度一般不小于( )mm。A.600B.900C.1200D.1500

考题 下列关于采用桩基础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桩基础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 B.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桩底端应支承在可靠的持力层中 C.对自重湿陷性黄土,桩底端应支承在压缩性较低的非湿陷性土层中 D.单桩允许承载力,宜按现场浸水静载荷试验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确定

考题 关于湿陷性黄土勘探点的深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和预估的压缩层深度确定 B.宜大于10m C.宜8 ~ 15m D.按地下水位确定

考题 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丙类多层建筑,若地基湿陷等级为II级(中等),当采用整片地基处理时,应满足下列哪些选项中的要求?() A.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 B.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200mm C.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2.5m D.地基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的3/4并不应小于1.0m

考题 在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乙类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时,正确的是(  )。A.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二分之一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cm。 B.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二分之一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cm。 C.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三分之二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cm。 D.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三分之二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15cm。

考题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建设,下列哪些选项中的设计原则是正确的?(A)对甲类建筑物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 (B)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 (C)在使用期内地下水位可能会上升至地基压缩层深度以内的场地不能进行建设 (D)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均大于其附加应力与上覆土的天然状态下自重压力之和时,该地基可按一般地区地基设计

考题 在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对处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乙类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时,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1/2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C.m B.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1/2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C.m C.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2/3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 C.m D.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2/3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 C.m

考题 关于湿陷性黄土勘察深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和预估的压缩层深度确定 B.宜为 10-20m C.宜为 8 ~ 15m D.按地下水位确定

考题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多层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当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1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 B、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Ⅱ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2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 C、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Ⅲ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3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200mm D、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Ⅳ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4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300mm

考题 关中地区某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探井资料如图8-3所示,从地面下1.0m开始取样。取样间距均为1.0m,假设地面标高与建筑物±0标高相同,基础埋深为2.5m,当基底下地基处理厚度为4.0m时,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最接近( )mm。() A. 103 B.118 C. 122 D. 132

考题 关中地区某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探井资料如下图,从地面下1.0m开始取样,取样间距均为1.0m,假设地面标高与建筑物±0标高相同,基础埋深为2.5m,当基底下地基处理厚度为4.0m时,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值?()

考题 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并应设不小于()的排水坡度。

考题 按《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规定,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桩基础,桩端必须穿透湿陷性黄土层。简述更详细的技术要求。

考题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并应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对场地、地基做出评价,对地基处理措施提出建议。A、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B、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C、变形参数和承载力D、地基湿陷等级的纵面分布

考题 散水的宽度一般为(),当屋面挑檐时,散水宽度应为()。

考题 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计算自重湿陷量时,下述()说法不正确()A、饱和状态是指Sr≥85%B、计算的顶面应自天然地面算起,挖填较大时自设计地面算起C、计算的底面至全部湿陷性黄土层底面为止D、累计所有土层的自重湿陷量

考题 对各类建筑物设计的规定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其防水措施可按一般地区的规定设计B、乙丙类建筑,也可以采取措施完全消除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C、当黄土地基的湿陷量计算值不大于70mm时,可按一般地区的地基进行设计D、当地基中的实际压力小于基湿陷起始压力时不必作特殊设计

考题 关于勘探点的深度,下列()说法不正确。()A、初勘阶段勘探点深度应主要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确定B、初勘阶段,控制性勘探点应有一定数量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并取样C、详勘阶段,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地基压缩层的深度D、详勘阶段,勘探点的深度自基底算起均应大于10m

考题 用土桩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整片处理时每边的宽度应超出基础宽度的尺寸为()。A、0.25倍基础宽度且不小于0.5mB、0.75倍基础宽度且不小于1mC、0.5倍处理土层厚度且不小于2mD、0.75倍处理土层厚度且不小于2m

考题 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并应设不小于()的排水坡。

考题 填空题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并应设不小于()的排水坡。

考题 填空题散水的宽度一般为(),当屋面挑檐时,散水宽度应为()。

考题 多选题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建设,下列哪些选项中的设计原则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A对甲类建筑物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B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C在使用期内地下水位可能会上升至地基压缩层深度以内的场地不能进行建设D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均大于其附加应力与上覆土的天然状态下自重压力之和时,该地基可按一般地区地基设计

考题 问答题按《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规定,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桩基础,桩端必须穿透湿陷性黄土层。简述更详细的技术要求。

考题 单选题对各类建筑物设计的规定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 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其防水措施可按一般地区的规定设计B 乙丙类建筑,也可以采取措施完全消除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C 当黄土地基的湿陷量计算值不大于70mm时,可按一般地区的地基进行设计D 当地基中的实际压力小于基湿陷起始压力时不必作特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