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明代宣德三年(1428)以后,全国分为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其中“两京”是指()。
A

西安、南京

B

杭州、北京

C

京师、南京

D

武汉、北京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明代宣德三年(1428)以后,全国分为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其中“两京”是指()。A 西安、南京B 杭州、北京C 京师、南京D 武汉、北京” 相关考题
考题 明清时期的“三法司”指A.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B.刑部、都察院、大理寺C.通政使司、大理寺、刑部D.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考题 明朝时期,隶属于中央的“三司”是指() A.指挥使司B.按察使司C.通政使司D.布政使司

考题 明朝时期,中央设“三司”,其中掌管地方军政的是() A.指挥使司B.布政使司C.按察使司D.通政使司

考题 行省之名始于元代,明代改行省为布政司,清代恢复行省之名。清前期共设置内地二十三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 A.唐代B.明代C.隋代D.宋代

考题 辽代五京道执掌司法和监察之权的是( )A.转运使司B.提点刑狱司C.都总管司D.处置使司

考题 明代省级专设的地方司法机关是A.提刑按察司B.提点刑狱司C.布政使司D.知府

考题 《长城山海关联》上联“两京锁钥无双地”中“两京”分别指()。A.北京 B.沈阳 C.天津 D.长春 E.承德

考题 朱元璋在废除了行中书省之后在全国地方设置的是(  ) A.左右布政使司 B.承宣布政使司 C.都指挥使司 D.提刑按察使司

考题 明清时期的“三法司”指()。A、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B、刑部、都察院、大理寺C、通政使司、大理寺、刑部D、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考题 明代朝廷在贵州设置的省一级的军事机构是:()A、都指挥司B、布政使司C、提刑按察司D、宣慰司

考题 明代分管地方财政的机构是()A、户部B、都司C、转运使D、布政司

考题 明朝时期,()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A、朱元璋B、朱标C、朱允炆D、朱棣

考题 明代除设置13布政使司管辖(),还设立()来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考题 明代地方最高监察机构为(),与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并称地方“三司”。A、御史中丞B、按察司C、巡抚D、总督

考题 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考题 两京隋唐墓可以分为哪及期?

考题 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在南北两京及各直省布政司所在地举行的地方性考试,又称“乡闱”,每三年举行一次,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A、南闱B、北闱C、秋闱D、春闱

考题 佚名的《长城山海关联》上联“两京锁钥无双地”中“两京”分别指()。A、长春B、北京C、沈阳D、天津E、南京

考题 单选题明代地方最高监察机构为(),与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并称地方“三司”。A 御史中丞B 按察司C 巡抚D 总督

考题 单选题明朝时期,()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A 朱元璋B 朱标C 朱允炆D 朱棣

考题 填空题明代除设置13布政使司管辖(),还设立()来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考题 填空题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考题 单选题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在南北两京及各直省布政司所在地举行的地方性考试,又称“乡闱”,每三年举行一次,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A 南闱B 北闱C 秋闱D 春闱

考题 单选题明宣德三年(1428)以后,全国分为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其中“湖广布政使司”是指今()。A 湖南、湖北B 湖北、广东C 湖南、广东D 湖南、江西

考题 单选题1376年,朱元璋废行中书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A 左右布政使司B 承宣布政使司C 提刑按察使司D 都指挥使司

考题 多选题《长城山海关联》上联“两京锁钥无双地”中“两京”分别指( )。A北京B沈阳C天津D长春E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