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根据生命损失年估计,下列哪类疾病是我国人群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
A

高血压

B

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

C

糖尿病

D

恶性肿瘤

E

肥胖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比均居首位。根据生命损失年估计,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是我国人群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更多 “单选题根据生命损失年估计,下列哪类疾病是我国人群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A 高血压B 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C 糖尿病D 恶性肿瘤E 肥胖”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用于医院人群,后者用于社区人群B.某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C.某病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D.某病死亡率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而病死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E.两者计算的分母相同

考题 根据下列选项,回答 28~29 题:A.病人的药费B.伤病造成的工资损失C.病人休假造成的工资损失D.疾病引起的疼痛E.病人过早死亡带来的工资损失第 28 题 隐性成本( )

考题 下列关于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用于医院人群,后者用于社区人群B、某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C、某病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D、两者计算的分子、分母都不同E、某病死亡率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而病死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考题 下列哪项指标是对疾病死亡和疾病伤残而损失的健康寿命年的综合测量A,死亡率B、DALY(潜在减寿年数)C、病死率D、患病率E、YPLL

考题 隐性成本A、病人的药费B、伤病造成的工资损失C、病人休假造成的工资损失D、疾病引起的疼痛E、病人过早死亡带来的工资损失

考题 直接成本指( )。A、病人的药费B、伤病造成的工资损失C、病人休假造成的工资损失D、疾病引起的疼痛E、病人过早死亡带来的工资损失

考题 ,关于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病死亡率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而病死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B.某病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C.前者用于医院人群,后者用于社区人群D.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E.两者计算的分母相同

考题 根据生命损失年估计,()是我国人群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A.卒中 B.缺血性心脏病 C.A和B D.A或B

考题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死因别死亡率表示在某一时期内,人群中因某病而死亡的频率 B.某病死亡率= C.死因别死亡率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度 D.2003年在我国发生SARS的死亡率为6% E.2003年在我国发生SARS的病死率为6%

考题 用人群S作为标准对人群X进行标化,计算标准化死亡比的公式为A.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根据人群S死亡专率求出人群X的总期望死亡数 B.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根据人群X死亡专率求出人群S的总期望死亡数 C.根据人群S死亡专率求出的人群X年期望死亡数/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 D.根据人群X死亡专率求出的人群S年期望死亡数/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 E.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

考题 国务院印发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规划目标正确的是()。A、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B、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C、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D、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力争2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E、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2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

考题 国务院印发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规划目标()。A、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B、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C、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D、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E、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

考题 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属于 ()A、无残疾期望寿命B、减寿人年数C、健康期望寿命D、伤残调整寿命年

考题 关于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前者用于医院人群,后者用于社区人群B、病死率和死亡率计算的分母相同C、某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D、某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E、某病死亡率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而病死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考题 下列关于死亡率描述不正确的是()。A、死因别死亡率表示在某一时期内,人群中因某病而死亡的频率B、某病死亡率=(同年内某种原因死亡人数/某年平均人口)×100000/10万C、死因别死亡率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度D、2003年在我国发生SARS的死亡率为6%E、2003年在我国发生SARS的病死率为6%

考题 确定社区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其依据为()。A、引起大量死亡的疾病或死亡顺位中的前几位B、该因素是明确的致病因素C、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和疾病D、本社区发病情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疾病E、与这些疾病和死亡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

考题 下列关于潜在减寿年数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死亡所致的寿命损失年B、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年龄之差的综合C、用来衡量某种死因对一定年龄组人群的危害程度D、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E、是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直接指标

考题 创伤是3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考题 多选题确定社区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其依据为()。A引起大量死亡的疾病或死亡顺位中的前几位B该因素是明确的致病因素C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和疾病D本社区发病情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疾病E与这些疾病和死亡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死亡率描述不正确的是()。A 死因别死亡率表示在某一时期内,人群中因某病而死亡的频率B 某病死亡率=(同年内某种原因死亡人数/某年平均人口)×100000/10万C 死因别死亡率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度D 2003年在我国发生SARS的死亡率为6%E 2003年在我国发生SARS的病死率为6%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潜在减寿年数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因死亡所致的寿命损失年B 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年龄之差的综合C 用来衡量某种死因对一定年龄组人群的危害程度D 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E 是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直接指标

考题 单选题用人群S作为标准对人群X进行标化,计算标准化死亡比的公式为()A 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根据人群S死亡专率求出人群X的总期望死亡数B 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根据人群X死亡专率求出人群S的总期望死亡数C 根据人群S死亡专率求出的人群X年期望死亡数/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D 根据人群X死亡专率求出的人群S年期望死亡数/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E 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

考题 单选题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属于 ()A 无残疾期望寿命B 减寿人年数C 健康期望寿命D 伤残调整寿命年

考题 多选题关于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前者用于医院人群,后者用于社区人群B病死率和死亡率计算的分母相同C某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D某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E某病死亡率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而病死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考题 单选题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死因别死亡率表示在某一时期内,人群中因某病而死亡的频率B 某病死亡率=(同年内某种原因死亡人数/某年平均人口)×100000/10万C 死因别死亡率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度D 2003年在我国发生SARS的死亡率为6%E 2003年在我国发生SARS的病死率为6%

考题 单选题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死因别死亡率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度B 某病死亡率=同年内某种原因死亡人数/某年平均人口×100000/10万C 2003年在我国发生SARS的病死率为6%D 2003年在我国发生SARS的死亡率为60%E 死因别死亡率表示在某一时期内,人群中因某病而死亡的频率

考题 单选题用人群S作为标准对人群X进行标化,计算标准化死亡比的公式是(  )。A 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根据人群S死亡专率求出人群X的总期望死亡数B 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C 根据人群S死亡专率求出的人群X年期望死亡数/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D 根据人群X死亡专率求出的人群S年期望死亡数/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E 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根据人群X死亡专率求出人群S的总期望死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