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戊戌政变记》是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A

B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判断题《戊戌政变记》是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A 对B 错” 相关考题
考题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著作是()A.《请定立宪开国会折》B.《孔子改制考》C.《上清帝第六书》D.《上清帝第五书》

考题 康有为替戊戌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是()A.《孔子改制考》B.《仁学》C.《上清帝第六书》D.《劝学篇》

考题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B.1895年公车上书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D.1898年百日维新

考题 康有为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是在( )。A.上清帝第一书 B.公车上书 C.上清帝第三书 D.应诏统筹全局折

考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值,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直上与请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2: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回答: (1)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 (2)简要概述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产生过程。

考题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著作是()A、《请定立宪开国会折》B、《孔子改制考》C、《上清帝第六书》D、《上清帝第五书》

考题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是在()年。A、1888B、1890C、1892D、1895

考题 “汝可迅速出外国求救”出自()。A、《凌霄一士随笔》B、《戊戌政变记》C、《奉诏求救文》D、《万言书》

考题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提到的三点举措不包括()。A、变成法B、通下情C、练强兵D、慎左右

考题 下列作品属于黄遵宪的是()。A、《戊戌政变记》B、《日本国治》C、《原富》D、《哀旅顺》

考题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B、1895年公车上书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D、1898年百日维新

考题 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新派人物是()。A、康有为B、邓世昌C、梁启超D、谭嗣同

考题 1898年,张謇鼓动()上书,反对废黜光绪帝。A、康有为B、刘坤一C、李鸿章D、袁世凯

考题 《戊戌政变记》是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考题 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向皇帝上书,史称()A、戊戌政变B、百日维新C、戊戌变法D、公车上书

考题 康有为替戊戌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是()A、《孔子改制考》B、《仁学》C、《上清帝第六书》D、《劝学篇》

考题 为了推动变法,1898年1月29日,()在《上清帝第六书》(即著名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了具体的变法措施。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黄遵宪

考题 章太炎在《苏报》发表抨击康有为保皇思想的文章是()。A、《大同书》B、《告全国民众书》C、《訄书》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考题 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时,()痛心疾首,上书光绪,陈言变法图强的紧迫性,这就是著名的《上清帝第五书》。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蔡元培

考题 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的事件,史称()A、戊戌变法B、公车上书C、戊戌政变D、勤王运动

考题 二帝陵是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的陵园。A、第一帝黄帝和第二帝颛顼B、第二帝颛顼和第三帝帝喾C、第三帝帝喾和第四帝尧D、第四帝尧和第五帝舜

考题 单选题“汝可迅速出外国求救”出自()。A 《凌霄一士随笔》B 《戊戌政变记》C 《奉诏求救文》D 《万言书》

考题 单选题康有为替戊戌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是()A 《孔子改制考》B 《仁学》C 《上清帝第六书》D 《劝学篇》

考题 单选题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是在()年。A 1888B 1890C 1892D 1895

考题 单选题为了推动变法,1898年1月29日,()在《上清帝第六书》(即著名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了具体的变法措施。A 康有为B 梁启超C 严复D 黄遵宪

考题 单选题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提到的三点举措不包括()。A 变成法B 通下情C 练强兵D 慎左右

考题 单选题章太炎在《苏报》发表抨击康有为保皇思想的文章是()。A 《大同书》B 《告全国民众书》C 《訄书》D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