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自晚清开始,中国已有多部宪法,但始终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宪政之路。1898年康梁实施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实施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志士吸取维新六君子之教训,决心推翻帝制,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以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所产生的《临时约法》重建政局。但帝制虽废,皇权与臣民心理未去,袁世凯复辟,宪政陷入困境。1936年,中国再次立宪,但又遭遇日本入侵的外患,宪政被迫中端。八年抗战之后,仍内忧频繁,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具有全民之共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局势之变,30多年间四易宪法,仍处于变动之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宪政制度的框架。下列关于宪政和民主、共和关系的说法中,最恰当的是()
A

三者在现代政体中是同等重要的

B

宪政优先于民主、共和

C

宪政排斥民主,认同共和

D

宪政认同民主,排斥共和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自晚清开始,中国已有多部宪法,但始终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宪政之路。1898年康梁实施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实施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志士吸取维新六君子之教训,决心推翻帝制,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以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所产生的《临时约法》重建政局。但帝制虽废,皇权与臣民心理未去,袁世凯复辟,宪政陷入困境。1936年,中国再次立宪,但又遭遇日本入侵的外患,宪政被迫中端。八年抗战之后,仍内忧频繁,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具有全民之共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局势之变,30多年间四易宪法,仍处于变动之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宪政制度的框架。下列关于宪政和民主、共和关系的说法中,最恰当的是()A 三者在现代政体中是同等重要的B 宪政优先于民主、共和C 宪政排斥民主,认同共和D 宪政认同民主,排斥共和”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关于宪法发展史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哪一项? ( )。A.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其宪法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刚性宪法B.古代宪法与近代、现代宪法的含义不同,但中国古代宪法与西方古代宪法的含义却是相同的C.美国的宪政时间比英国开始得晚,但其1787年宪法却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宪法D.法国1791年宪法是欧洲大陆产生最早的成文宪法

考题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宪法与宪政相互关系原理的是() A宪法是宪政的前提,有宪法就一定有宪政,二者不可分割B宪法指导宪政实践,宪政实践完善宪法C宪法权威的树立,宪法的实施、完善和发展寓于宪政之中D宪法在宪政实践中得以实施、维护和发展

考题 请教晚清时历史 晚清时,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为什么清政府能够派遣留学生向西方国家学习呢?

考题 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下列属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考题 下列关于宪法发展史的提法不正确的是、()A、古代宪法与近代、现代宪法的含义不同,但中国古代宪法与西方古代宪法的含义却是相同的B、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其宪法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刚性宪法C、美国的宪政实践比英国开始得晚,但其1787年宪法却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宪法D、法国1791年宪法是欧洲大陆产生最早的成文宪法

考题 “一个美国的宪政主义者不值得中国人称颂,那是因为美国的宪政主义者他无法理解一个中国宪政主义者的痛苦。”其原因是()。A、中国的宪政博大精深,美国宪政主义者不能理解B、中国的司法机关不同于美国C、美国宪政全面领先中国,其宪政主义者也毫不在意中国宪政的发展D、中国宪法备受挫折,中国的宪法之路任重道远

考题 宪法和宪政的关系表现为:宪政是宪法的前提,而宪法是宪政的具体实施过程。

考题 自1906年开始,中国经历“仿行宪政”后,清政府最终决定模仿()的体制。A、德意志B、日本C、美国D、选项A和选项B

考题 晚清的中国人对于世界政制的变化反应较为缓慢,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才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变法求存。

考题 中国宪制史的真正开始即为晚清新政。

考题 湖南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因缘变革,但康梁变法已经脱离了这个范畴。

考题 中国梦()A、和西方宪政梦有内容交叉B、是西方宪政梦C、吸收西方宪政成果D、不是西方宪政梦

考题 “宪政”即宪法政治,它的前提是宪法,核心是民主政治,也就是通过限制政府的权力,来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8世纪,反对无限君权的“权限说”兴起并发展,宪法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即被认为是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权利的法律文件。 材料二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 ——侯欣《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限制政府权力的思想主张?简要分析“权限说”对近代美国宪政的影响。

考题 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制,中国开始了()教育。A、近代B、近现代C、现代D、当代

考题 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制,开始了中国的现代教育。

考题 自晚清开始,中国已有多部宪法,但始终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宪政之路。1898年康梁实施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实施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志士吸取维新六君子之教训,决心推翻帝制,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以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所产生的《临时约法》重建政局。但帝制虽废,皇权与臣民心理未去,袁世凯复辟,宪政陷入困境。1936年,中国再次立宪,但又遭遇日本入侵的外患,宪政被迫中端。八年抗战之后,仍内忧频繁,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具有全民之共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局势之变,30多年间四易宪法,仍处于变动之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宪政制度的框架。联系到中国实际,宪政制度的实行还有若干外部条件的局限。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当前的国家权力仍然过于强大B、宪法总是处在变动之中C、市民社会还相对弱小D、宪政传统缺乏

考题 《南方周末》2013新年贺词引发一场"宪政梦,中国梦"的争论,关于宪法与宪政的关系,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宪法的内容直接决定宪政的内容,立宪的目的就是宪政的目的B、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实践C、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D、宪政是有宪法的政治

考题 判断题晚清的中国人对于世界政制的变化反应较为缓慢,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才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变法求存。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自晚清开始,中国已有多部宪法,但始终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宪政之路。1898年康梁实施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实施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志士吸取维新六君子之教训,决心推翻帝制,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以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所产生的《临时约法》重建政局。但帝制虽废,皇权与臣民心理未去,袁世凯复辟,宪政陷入困境。1936年,中国再次立宪,但又遭遇日本入侵的外患,宪政被迫中端。八年抗战之后,仍内忧频繁,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具有全民之共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局势之变,30多年间四易宪法,仍处于变动之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宪政制度的框架。下列有关宪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宪政制度的两大核心目标是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B 宪法就是一张写满文字的纸C 宪法是一份公民和政府都必须遵守的政治契约D 政治制度的设计本质上就是一种立宪的选择

考题 单选题自晚清开始,中国已有多部宪法,但始终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宪政之路。1898年康梁实施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实施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志士吸取维新六君子之教训,决心推翻帝制,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以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所产生的《临时约法》重建政局。但帝制虽废,皇权与臣民心理未去,袁世凯复辟,宪政陷入困境。1936年,中国再次立宪,但又遭遇日本入侵的外患,宪政被迫中端。八年抗战之后,仍内忧频繁,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具有全民之共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局势之变,30多年间四易宪法,仍处于变动之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宪政制度的框架。阅读上述材料,最能概括其中心旨意的说法是()A 自晚清开始,中国已进入宪政时期B 中国宪法多变,有历史原因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宪法变动,和过去的变动完全不同D 宪政必须具备道德哲学和政治科学的双重精神,仅有一部宪法并不意味着宪政制度的确立

考题 单选题自晚清开始,中国已有多部宪法,但始终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宪政之路。1898年康梁实施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实施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志士吸取维新六君子之教训,决心推翻帝制,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以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所产生的《临时约法》重建政局。但帝制虽废,皇权与臣民心理未去,袁世凯复辟,宪政陷入困境。1936年,中国再次立宪,但又遭遇日本入侵的外患,宪政被迫中端。八年抗战之后,仍内忧频繁,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具有全民之共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局势之变,30多年间四易宪法,仍处于变动之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宪政制度的框架。要使宪政制度得到进一步的确立,当务之急是()A 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B 创设宪政的具体制度C 宣传宪法知识D 维护宪法尊严

考题 单选题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目的在于()A 实现发达国家的政治高度发展B 通过什么方式使发展中国家走上西方民主道路C 通过什么方式使发展中国家走上政治稳定的道路D 通过什么方式使发展中国家走上政治文化发达道路

考题 单选题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制,中国开始了()教育。A 近代B 近现代C 现代D 当代

考题 判断题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制,开始了中国的现代教育。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自1906年开始,中国经历“仿行宪政”后,清政府最终决定模仿()的体制。A 德意志B 日本C 美国D 选项A和选项B

考题 单选题“一个美国的宪政主义者不值得中国人称颂,那是因为美国的宪政主义者他无法理解一个中国宪政主义者的痛苦。”其原因是()。A 中国的宪政博大精深,美国宪政主义者不能理解B 中国的司法机关不同于美国C 美国宪政全面领先中国,其宪政主义者也毫不在意中国宪政的发展D 中国宪法备受挫折,中国的宪法之路任重道远

考题 判断题湖南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因缘变革,但康梁变法已经脱离了这个范畴。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