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关于多导睡眠图脑电图醒觉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两次觉醒之间最少要持续10秒以上的睡眠时间

B

EEG频率的变化必须持续3秒或更长时间才能判定为觉醒

C

表现为EEG频率的突然变化,包括α和θ频率或超过16Hz的脑电波,但不包括睡眠纺锤波

D

觉醒不能仅依据颏肌电波幅的变化来确定

E

NREM期睡眠期混入的持续性α活动,如果中间没有10秒或以上的无α波睡眠存在的话,可以判定为脑电醒觉反应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NREM睡眠期混入的持续性α活动,如果中间没有10秒或以上的无α波睡眠存在的话,不应判定为脑电醒觉反应。
更多 “单选题关于多导睡眠图脑电图醒觉的判断,错误的是(  )。A 两次觉醒之间最少要持续10秒以上的睡眠时间B EEG频率的变化必须持续3秒或更长时间才能判定为觉醒C 表现为EEG频率的突然变化,包括α和θ频率或超过16Hz的脑电波,但不包括睡眠纺锤波D 觉醒不能仅依据颏肌电波幅的变化来确定E NREM期睡眠期混入的持续性α活动,如果中间没有10秒或以上的无α波睡眠存在的话,可以判定为脑电醒觉反应” 相关考题
考题 对睡眠与觉醒叙述,错误的是() A、觉醒状态维持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B、睡眠从脑电变化可分为正相睡眠,即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即快波睡眠C、成年人睡眠一开始首先进人正相睡眠D、正常成年人只有异相睡眠才能直接转为觉醒状态E、做梦是异相睡眠特征之一

考题 具有诱发电位的性质,是一种轻微的脑电觉醒反应,但不伴有行为觉醒的比波是( )。A.顶尖波B.α节律C.睡眠纺锤波D.超过50%的高波幅δ波E.K-综合波

考题 抑郁症患者的脑电生理变化,不包括() A、总睡眠时间减少B、觉醒次数增多C、REM潜伏期变长D、抑郁发作患者有EEG异常,多倾向于低α频率

考题 一下关于觉醒与睡眠的四阶段的相关介绍错误的是()。 A、觉醒:EEG主要波率为α节律;伴有眼球运动和眨眼;张力性肌电波幅较高B、第一阶段(S1):α波降至50%以下,代以逐渐增多的θ波,为低电压混合频率EEG,后期可出现驼峰波;眼球运动停止;张力性肌电稍降低C、第二阶段(S2):EEG出现明确的睡眠纺锤和K综合波,高幅慢波(75μV以上,每秒2次以下)在20%以内;眼球运动基本消失;张力性肌电稍降低D、第三阶段(S3):高幅慢波(δ波)超过20%,无眼球运动;张力性肌电降低E、第四阶段(S4):高幅慢波(δ波)超过50%,无眼球运动;张力性肌电降低

考题 下列关于睡眠时相的描述,错误的是()。 A、慢波睡眠又称正相睡眠B、成人进入睡眠后,首先是慢波睡眠C、越接近睡眠的后期,快波睡眠持续时间越长D、在觉醒状态下,不能进入慢波睡眠E、两种睡眠时相状态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

考题 关于成人失眠障碍的PSG量化参考标准哪些是错误的?( ) A、睡眠潜伏期≥30分钟表明存在睡眠困难B、觉醒次数≥3次或觉醒总时间≥40分钟表明存在睡眠不实C、NREM睡眠期浅睡眠占睡眠总时间的百分比≥60%,说明睡眠不实D、REM睡眠占总睡眠总时间≤20%,表明存在睡眠质量问题

考题 对睡眠与觉醒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觉醒状态维持是脑干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 B.从脑电变化可分为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C.成年人睡眠一开始首先进入慢波睡眠 D.正常成年人只有异相睡眠才能直接转为觉醒状态

考题 NREM睡眠Ⅱ期的脑电图标志是()。A、顶尖波B、α节律C、睡眠纺锤波D、超过50%的高波幅δ波E、K-综合波

考题 儿童睡眠周期的特征是()。A、入睡后快速进入慢波睡眠期,较少觉醒B、入睡后快速进入快波睡眠期,较少觉醒C、入睡后快速进入慢波睡眠期,频繁觉醒D、入睡后快速进入快波睡眠期,频繁觉醒E、入睡后快速进入深睡眠状态,REM潜伏期短

考题 新生儿睡眠周期特点不包括()。A、睡眠时间长,觉醒时间短B、新生儿期入睡首先进入AS期C、新生儿AS期占总睡眠时间的50%以上D、新生儿觉醒与AS期脑电图相似E、早产儿的睡眠周期与多导图记录的生理参数的一致性较差

考题 具有诱发电位的性质,是一种轻微的脑电觉醒反应,但不伴有行为觉醒的比波是()。A、顶尖波B、α节律C、睡眠纺锤波D、超过50%的高波幅δ波E、K-综合波

考题 下列关于睡眠时相的描述,正确的是()A、慢波睡眠又称正相睡眠B、成人进入睡眠后,首先是慢波睡眠C、越接近睡眠的后期,快波睡眠持续时间越长D、两种睡眠时相状态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E、在觉醒状态下,不能进入慢波睡眠

考题 关于睡眠时相的描述,正确的是()。A、慢波睡眠又称正相睡眠B、成人进入睡眠后,首先是慢波睡眠C、越接近睡眠的后期,快波睡眠持续的时间越长D、两种睡眠时相状态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E、在觉醒状态下,不能进入慢波睡眠

考题 睡眠是大脑为维持正常机能而产生的()抑制状态。通过对整个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发现它具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其一为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称为慢波睡眠;其二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称为快波睡眠。 人们在刚刚入睡后的睡眠大都属于慢波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特征,慢波睡眠时相可以分为1、2、3、4期。这四个期代表着睡眠由浅入深的过程。1期:呈现低振幅的脑电波,频率快慢混合,以4—7次/秒的θ波为主。这一时期一般是在睡眠开始或夜间短暂苏醒又入睡之时。2期:也呈现低振幅的脑电波,中间常出现短串的12—14次/秒的梭形睡眠波和一些复合波。这一时期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着浅睡过程。3期:常呈现短暂的高振幅、频率为1—2次/秒的δ波。4期:脑电波也是呈现出高振幅波形且以δ波为主,代表着深睡状态。3期和4期仅有量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别。通常认为,4期慢波睡眠具有促进精力和体力恢复的功能。 快波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一种激动状态,其脑电图与觉醒时相似,呈现低振幅的去同步化快波,也称为异相睡眠。并且,由于这种类型的睡眠常伴随着眼球的快速运动,所以也被称为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快波睡眠可能与脑的发育和记忆的巩固有关。 根据原文,得出的以下哪项推论是错误的?()A、快波睡眠一般在慢波睡眠之后出现B、慢波睡眠1期脑电频率不超过7次/秒C、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D、快波睡眠相比慢波睡眠而言,会出现呼吸、心率增快

考题 睡眠脑电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有以下改变()A、总睡眠时间减少B、觉醒时间增多C、REM潜伏期缩短D、REM密度增加E、以上均是

考题 单选题关于老年人NREM睡眠期的特点,不包括(  )。A 顶尖波减少B 深睡期短C 觉醒次数增多D 睡眠多呈片段性E 思睡期和浅睡期短

考题 单选题儿童睡眠周期的特征是()。A 入睡后快速进入慢波睡眠期,较少觉醒B 入睡后快速进入快波睡眠期,较少觉醒C 入睡后快速进入慢波睡眠期,频繁觉醒D 入睡后快速进入快波睡眠期,频繁觉醒E 入睡后快速进入深睡眠状态,REM潜伏期短

考题 单选题新生儿睡眠周期特点不包括()。A 睡眠时间长,觉醒时间短B 新生儿期入睡首先进入AS期C 新生儿AS期占总睡眠时间的50%以上D 新生儿觉醒与AS期脑电图相似E 早产儿的睡眠周期与多导图记录的生理参数的一致性较差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儿童睡眠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 入睡后快速进入NREMⅢ期且持续时间较长B 其后整夜都有周期性的慢波睡眠期C 睡眠中较少有觉醒D 夜间睡眠效率较高E 入睡后很快进入REM期

考题 多选题关于睡眠时相的描述,正确的是()。A慢波睡眠又称正相睡眠B成人进入睡眠后,首先是慢波睡眠C越接近睡眠的后期,快波睡眠持续的时间越长D两种睡眠时相状态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E在觉醒状态下,不能进入慢波睡眠

考题 单选题关于K-综合波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见于NREM睡眠Ⅱ期、Ⅲ期B 可单个出现或连续重复性出现C 常由外界刺激诱发D 实际上是脑电的轻微觉醒反应E 一定伴有行为的觉醒

考题 单选题关于多导睡眠图脑电图醒觉的判断,错误的是(  )。A 两次觉醒之间最少要持续10秒以上的睡眠时间B EEG频率的变化必须持续3秒或更长时间才能判定为觉醒C 表现为EEG频率的突然变化,包括α和θ频率或超过16Hz的脑电波,但不包括睡眠纺锤波D 觉醒不能仅依据颏肌电波幅的变化来确定E NREM期睡眠期混入的持续性α活动,如果中间没有10秒或以上的无α波睡眠存在的话,可以判定为脑电醒觉反应

考题 单选题NREM睡眠Ⅱ期的脑电图标志是()。A 顶尖波B α节律C 睡眠纺锤波D 超过50%的高波幅δ波E K-综合波

考题 单选题小儿行睡眠脑电监测,脑电图在δ活动背景上出现中-高波幅θ节律,从额区向后头部扩散,持续5~10秒,肌电活动明显。该患者最可能的状态是(  )。A REM期B 觉醒期C 深睡期D 癫痫发作E 非常浅睡眠

考题 单选题具有诱发电位的性质,是一种轻微的脑电觉醒反应,但不伴有行为觉醒的比波是()。A 顶尖波B α节律C 睡眠纺锤波D 超过50%的高波幅δ波E K-综合波

考题 单选题睡眠效率是指(  )。A 总睡眠时间与卧床时间之比B REM睡眠时间与总睡眠时间之比C 慢波睡眠时间与总睡眠时间之比D 入睡开始到清醒觉醒之间的时间与卧床时间之比E 总睡眠时间与入睡开始到清晨觉醒之间的时间之比

考题 单选题NREMⅡ期EEG标志性图形是(  )。A 颅顶部锐波B 低电压混合频率波C 锯齿波D 睡眠纺锤波E 以上均不对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睡眠时相的描述,正确的是()A慢波睡眠又称正相睡眠B成人进入睡眠后,首先是慢波睡眠C越接近睡眠的后期,快波睡眠持续时间越长D两种睡眠时相状态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E在觉醒状态下,不能进入慢波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