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不定项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关于污染气体的排放的要求,说法错误的有(    )。
A

防雷保护范围的排气筒,应装设避雷设施

B

对于可能影响航空器飞行安全的烟囱,应按相关要求设置航空障碍灯和标志

C

大型除尘系统排气筒底部应设置比烟道底部低0.5—1.0m的积灰坑,并应设置清灰孔

D

应当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在排气筒上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或预留连续监测装置安装位置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不定项题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关于污染气体的排放的要求,说法错误的有( )。A防雷保护范围的排气筒,应装设避雷设施B对于可能影响航空器飞行安全的烟囱,应按相关要求设置航空障碍灯和标志C大型除尘系统排气筒底部应设置比烟道底部低0.5—1.0m的积灰坑,并应设置清灰孔D应当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在排气筒上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或预留连续监测装置安装位置” 相关考题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ι 2010) ,对于低浓度、多组分的恶臭气体,宜采用( )处理。 A. 化学吸收类处理方法 B. 化学吸附类处理方法 c. 物理类处理方法 D. 生物类处理方法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0-2010) ,袋式除尘器适宜用于()的含尘气体。 A. 处理风量大 B. 浓度范围广 c. 处理风量小 D. 浓度波动较大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0-2010) ,关于污染气体的排放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 A. 排气筒的出口直径应根据出口流速确定,流速宣取 15 m1 左右 B. 排气筒的高度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 1996) 的要求就可以 c. 排气筒或烟道应按相关规范设置永久性采样孔,必要时设置测试平台 D. 排放有腐蚀性的气体时,排气筒应采用防腐设计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0-2010) ,污染气体排放排气筒应根据( )因素,确定采用砖排气筒、钢筋混凝土排气筒或钢排气筒。 A. 使用条件 B. 功能要求 c. 排气筒高度 D. 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ι-2010) ,关于污染气体的收集措施和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 A. 对产生逸散粉尘或有害气体的设备,一定要采取密闭、隔离和负压操作措施 B. 污染气体应尽可能利用生产设备本身的集气系统进行收集,逸散的污染气体采用集气(尘〉罩收集 C. 集气(尘〉罩的吸气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不一致 D. 吸气点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或有害气体扩散到周围环境空间为原则确定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0-2010) ,对于大气量、高、中浓度的恶臭气体,宜采用( )处理。 A. 化学吸收类处理方法 B. 化学吸附类处理方法 c. 物理类处理方法 D. 生物类处理方法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0-2010) ,京及其化合物废气一般处理方法有( )。 A. 吸附法 B.吸收法 c. 令凝法 D. 燃烧法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0-2010) ,除尘器宜布置在除尘工艺的( )。 A. 负压段上 B. 正压段上 C. 前端 D. 后端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0-2010) ,主要适用于( )有毒有害气体的净化。 A. 高浓度 B. 中等浓度 C. 低浓度 D. 有机废气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0-2010) ,关于污染气体的排放的要求,说法错误的有( )。 A. 防雷保护范围的排气筒,应装设避雷设施 B. 对于可能影响航空器飞行安全的烟囱,应按相关要求设置航空障碍灯和标志 c. 大型除尘系统排气筒底部应设置比烟道底部低 O.5~ l.0m 的积灰坑,并应设置清灰孔 D. 应当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在排气筒上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或预留连续监测装置安装位置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00-一2010) ,铅及其化合物废气宜用( )处理。 A. 吸附法 B. 吸收法 c. 令凝法 D. 燃烧法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0 2010) ,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定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是( )。 A. 吸附法 B. 吸收法 C. 令凝法 D. 膜分离法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0-2010) ,下列哪些方法属重金属废气的基本处理方法? ( )。 A. 过滤法 B. 吸附法 c. 冷凝法 D. 燃烧法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对于低浓度、多组分的恶臭气体,宜采用()处理。A:化学吸收类处理方法B:化学吸附类处理方法C:物理类处理方法D:生物类处理方法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关于污染气体的排放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有()。A:排气筒的出口直径应根据出口流速确定,流速宜取15m/s左右B:排气筒的高度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要求就可以C:排气筒或烟道应按相关规范设置永久性采样孔,必要时设置测试平台D:排放有腐蚀性的气体时,排气筒应采用防腐设计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汞及其化合物废气一般处理方法有()。A:吸附法B:吸收法C:冷凝法D:燃烧法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袋式除尘器适宜用于()的含尘气体。A:处理风量大B:浓度范围广C:处理风量小D:浓度波动较大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主要适用于()有毒有害气体的净化。A:高浓度B:中等浓度C:低浓度D:有机废气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除尘器宜布置在除尘工艺的()。A:负压段上B:正压段上C:前端D:后端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关于污染气体的收集措施和要求,说法正确的有()。A:对产生逸散粉尘或有害气体的设备,一定要采取密闭、隔离和负压操作措施B:污染气体应尽可能利用生产设备本身的集气系统进行收集,逸散的污染气体采用集气(尘)罩收集C:集气(尘)罩的吸气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不一致D:吸气点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或有害气体扩散到周围环境空间为原则确定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主要适用于()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净化。A: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均较低B: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均较高C:吸收效率较低和吸收速率较高D:吸收效率较高和吸收速率较低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污染气体排放排气筒应根据()因素,确定采用砖排气筒、钢筋混凝土排气筒或钢排气筒。A:使用条件B:功能要求C:排气筒高度D: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铅及其化合物废气宜用()处理。A:吸附法B:吸收法C:冷凝法D:燃烧法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砷、镉、铬及其化合物废气通常采用()处理。A:吸附法B:吸收法C:过滤法D:燃烧法

考题 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定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是()。A:吸附法B:吸收法C:冷凝法D:膜分离法

考题 单选题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定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是()A 吸附法B 吸收法C 冷凝法D 膜分离法

考题 多选题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关于污染气体的排放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有()。A排气筒的出口直径应根据出口流速确定,流速宜取15m/s左右B排气筒的高度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66)的要求就可以C排气筒或烟道应按相关规范设置永久性采样孔,必要时设置测试平台D排放有腐蚀性的气体时,排气筒应采用防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