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对于受到高斯白噪声干扰的连续信道,若增加信道带宽B,则信道容量C无限制地增加。()
A

B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单选题对于受到高斯白噪声干扰的连续信道,若增加信道带宽B,则信道容量C无限制地增加。()A 错B 对” 相关考题
考题 根据香农公式,可以得知()。 A、当给定B,S/N时,信道的极限传输能力C可确定B、要保持一定的容量,可以通过调整带宽B和信噪比S/N的关系来达到C、增加信道容量并不能无限制地增大信道容量D、在C和S/N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带宽与时间的关系来达到

考题 下列关于信道容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任何一个连续信道都有信道容量B. 随着信号功率趋于无穷大,信道容量也趋于无穷大C. 随着噪声功率趋于零,信道容量趋于无穷大D. 随着信道带宽趋于无穷大,信道容量也趋于无穷大

考题 对于受到高斯白噪声干扰的连续信道,B与S/N可以互换。()

考题 对于受到高斯白噪声干扰的连续信道,若增加信道带宽B,则信道容量C无限制地增加。()

考题 某高斯信道的带宽为5kHz,双边噪声功率谱密度n0/2=10-14W/Hz,接收端信号功率不大于0.1mW,其信道容量为()。

考题 具有6.5MHz带宽的某高斯信道,若信道中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谱密度之比为45.5MHz,该信道的容量为()。

考题 根据山农信道容量公式,信道频带宽度可以和()互换,无限增加信道带宽,能否增加信道容量?()。

考题 根据香农公式C=Blog2(1+/N)(bit/s),下述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对于一定的信道容量C来说,信道带宽B.信号噪声功率比S/N是确定的C.增大信号功率S,可增加信道容量CD.减小噪声功率N,可增加信道容量CE.增加信道带宽B,可增加信道容量C

考题 在高斯信道中,当传输系统的信号噪声功率比下降时,为保持信道容量不变,可以采用增大信号带宽的方法,这是基于香农理论得出的。()

考题 对于受到高斯白噪声干扰的连续信道,若信源的信息速率R小于或等于信道容量C,则理论上可实现无误差传输。()

考题 以下不能无限制地增大信道容量的方法有()。A.无限制提高信噪比 B.无限制增加噪声 C.无限制提高信号功率 D.无限制增加带宽

考题 在信道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信道带宽可以换取减小对信噪比的要求。()

考题 对于受到高斯白噪声干扰的连续信道,若增加信道宽带B,则信道容量C无限制地增加。()

考题 设高斯信道带宽为4kHz,输入信噪比为7,则该信道的信道容量为()。A.8kHz B.12kb/s C.13Mb/s D.12kb

考题 对于受到高斯白噪声干扰的连续信道,若no→0,则信道容量C→∞。( )

考题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将受到“三要素”的限制,该“三要素”是()。A.带宽、信号功率、信息量 B.带宽、信号功率、噪声功率谱密度 C.带宽、信号功率、噪声功率 D.信息量、带宽、噪声功率谱密度

考题 高斯加性信道的信道容量只与信道的信噪有关。

考题 下面关于信道容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信道容量就是信道的带宽B、信道容量就是信道允许的最大比特率C、信道容量和信道带宽没关系D、信道的容量不受信道噪声的影响

考题 根据连续信道容量特性,无限增大信号带宽,可以使信道容量无限增大。

考题 填空题具有6.5MHz带宽的某高斯信道,若信道中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谱密度之间比为45.5 MHz,则它的信道容量为()。

考题 单选题某高斯信道带宽为 4kHz,输出信噪比为63倍,则信道容量为( )A 12kb/sB 18kb/sC 24kb/sD 36kb/s

考题 判断题在信道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信道带宽可以换取减小对信噪比的要求。( )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对于受到高斯白噪声干扰的连续信道,若信源的信息速率R小于或等于信道容量C,则理论上可实现无误差传输。()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将受到“三要素”的限制,其“三要素”是()。A 带宽、信号功率、信息量B 带宽、信号功率、噪声功率谱密度C 带宽、信号功率、噪声功率D 信息量、带宽、噪声功率谱密度

考题 单选题以下不能无限制地增大信道容量的方法是()。A 无限制提高信噪比B 无限制减小噪声C 无限制提高信号功D 无限制增加带宽

考题 单选题以下关于信道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 香农提出了在有噪信道中,频带利用的理论极限值B 奈奎斯特提出了在无噪声信道下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C 现实中,可以通过增加信道带宽的方法无限制地增大信道容量D 若信息传输率小于信道容量,则可以找到一种信道编码方法,使得信源信息可以在有噪声信道进行无差错传输

考题 判断题对于受到高斯白噪声干扰的连续信道,B与S/N可以互换。()A 对B 错